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融入学生班集构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根据目前高校的教育模式和大学生群体的特征,为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构建先进班级并充分发挥先进班集体的育人功能,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入手,提出构建大学生先进班集体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评定作为衡量其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分析当前大学生班集体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通过将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融入先进班集体的构建过程中,达到发挥班级育人功能及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新乡先进群体;大学生;先进班集体
新乡市相继涌现了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张荣锁、耿瑞先、裴春亮、史世领、许福卿、梁修昌、范海涛等一大批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力的先进人物,形成了典型辈出、群星灿烂的独特现象。其中,有5人是中共中央号召学习的先进人物,有2人被评为全国“双百”人物,有4人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有5人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大家对他们的先进事迹、奋斗历程都耳熟能详。虽然他们的事迹不同,产生的时间也不相同,但是他们具有相同的精神,形成了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他们自始至终把党和国家的事业作为第一重任,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畏艰辛,十几年如一日,实现了经济社会大发展。他们最知感恩,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带富乡亲、回报社会为己任,提供就业岗位,赢得了群众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因此新乡先进群体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一、“新乡先进群体”的精神内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马克思看来,精神内涵属于意识层面的概念,物质决定意识和精神,精神、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个人精神生活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物质基础,社会精神生活的生产同样也离不其所对应的社会存在[1]。“新乡先进群体”的精神内涵是新乡先进群体在各自岗位上长期努力工作、艰苦奋斗,在创造和积累生产、建设经验的同时,构筑和培育的一种优良传统的通称,是新乡先进群体的灵魂,是新乡先进群体具有原创意义的党的基层干部奋斗的优秀成果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乡先进群体”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价值取向方面: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谈到县一级党员干部时曾指出:“县一级阵地,必须由心中有党、对党忠诚的人坚守。当县委书记,要记住自己是中国共产党的县委书记,是党派你在这里当县委书记的”“要把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才能有牢固思想基础”[2]。这些是基层党员干部所具有的最核心最基本的政治素质,而新乡先进群体自始至终都把此基本政治素养落实到实践中。如刘庄的史来贺老书记,1952年12月,年仅21岁的史来贺当选为刘庄村的党支部书记,担起了带领全村人治穷致富的重任。从担任支部书记的那一天起他就立下誓言:“跟党走,拔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3]在生活、工作中,他始终把党作为心中最坚实的堡垒,党就是自己带领人民奋斗的指明灯。1991年,一位美国女记者来到刘庄。在刘庄,每天的所见所闻使这位“老外”感到吃惊,要不是身临其境,她很难相信刘庄那美丽的一切。女记者问他:“你是靠什么把刘庄建设得这么美丽?”史来贺利落答话:“党的政策。”[4]史来贺老书记曾经说过他这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跟党走,二是让刘庄人富起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新乡先进群体”的共同特点,这种先进群体外在表现的认知特点实际包含着两层深意。首先,体现了先进群体在贯彻党的政策、方针、路线等方面的基本逻辑和理念,反映了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在多年的实践中对党的忠诚,做到了信仰共产主义与坚信党的领导相统一。价值取向的朴素转化,体现了先进群体将坚定信仰内化的过程与结果,是“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内涵形成的前提[2]。
(二)思想方式方面: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新乡先进群体”始终立足于所在乡镇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做出合适的决议,推动所在地区的事业不断发展。比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初到唐庄镇,首先进行调研,结合当时唐庄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沿着国道做文章”的策略,经过10年的努力,唐庄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第二,与时俱进,新乡“先进群体”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基层发展。如史来贺老书记,之所以能够使刘庄的经济不断持续的增长,主要是因为他能够带领人民适应时展的要求,主要源于他们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他们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做出适合决策,他们坚持事实,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如当时刘庄在1970年前后出现了“高产穷队”的现象,史来贺便把农业发展重点转向了工业,到1980年的时候,刘庄的工业收入占全村收入的85%。虽然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强调两个不同的思想层面,但是在“新乡先进群体身上”两者却是统一的,成为推动“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内涵形成的动力。
(三)行为方式方面:依靠群众,为民服务基层党员干部离群众最近,是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关键环节。基层党员干部离群众最近,是群众对于执政党执政印象的主要来源与对基层党员干部的认知,来源于亲身经历、自身生活条件的改变等各方面。“新乡先进群体”身上体现了“良好形象”和“优秀业绩”的统一。一方面,新乡先进群体体现为人民服务、心系人民群众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新乡先进群体坚持走了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把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团结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如新乡县高新西区魏庄村党支书魏志远,1956年当选上村支书,为了把全村引上富裕道路,他带领干部群众吃尽人间苦,在1984年创办了一家特色企业———卫星染化厂。2013年实现产值1.5个亿,上交税金800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元,就在全村步入发展快车道的时候,魏志远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在他逝世后,他的老伴遵循他的意愿,将他的一万多元党费通过组织部门上交至中央组织部。他临终时教导干部:“搞好企业,善待群众。”他是依靠群众、服务人民、始终做党群众路线的积极践行者,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这种行为方式或者行为选择是“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内涵得以形成的根本路径。
二、大学生班集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综观当下大学生班集体的建设状况,传统的大学生班集体建设模式逐渐与目前青年学子的发展节奏不符合,正面临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困境与挑战,在文化、制度、组织等方面的建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与虚化。
(一)大学生班集体成员信仰多元,整合力不强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复杂的社会环境、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教育的缺失、大学生自身修养不足以及国外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的渗入,是造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缺失的重要原因。信仰是支配人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不同的信仰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以及方法论的高度信奉与遵循,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大学生崇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某课题对一些高校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2.06%的大学生坚定自己有信仰,而37.94%的学生没有信仰或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信仰;在有信仰的学生当中,只有23.76%的学生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6]。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学生的信仰已经呈现多元化。很多学生对于加入中国共产党,具有明确的“认识”,即能够帮助自己毕业后找工作。许多大学生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不利于学生之间及班级之间的团结。
(二)大学生班集体管理方式固化,创新性不强当前,我国大学生班集体的设置还普遍停留在开展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活动单位层面,形式简单、结构固定、活动单一,仍将大学生放在被动受众地位,没有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不利于创新班集体组织管理方式。班干部成员在班级管理中固守传统模式,缺乏创新,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集体生活的积极性,也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导致教师不能够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了解学生。再加上受到高校其他社群形式,如学生社团、学生会、网络虚拟社区等的冲击,部分高校甚至出现班集体常年无法正常开展集体教育实践活动,导致班集体形同虚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三)大学生班集体结构涣散,凝聚力不强当前,大学生班集体通常以同年级同专业为界,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班集体人数普遍在百人左右,规模过大,导致个体之间沟通频率低,活动参与机会少,相当多的班集体成员甚至大学四年都不相识。同时,由于课程学习与社团生活的挤压,班集体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大幅度减少,很多班集体组织结构上只设置班长职位,无班级章程,班级功能也弱化为通知的上传下达,难以实现班集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与接纳,导致班集体凝聚力与归属感不强[7]。同时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多元、易变,观念开放,文化选择多样,他们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强,多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同伴相处的经验与合作的意识。同时,面对经济全球化与社会转型及文化多元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无法快速融入一个陌生的群体之中,也缺乏融入的愿望与努力。这些都使得大学生班集体管理流于形式,没有形成真正的班集体及集体动力。
三、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融入大学生先进班集体构建的路径
将群体精神融入大学生先进班集体构建中,需要教师、班干部以及学生多方面合作,其中教师和班干部发挥着主要作用。通过教师和班干部的以身作则、“因材赋职”、团结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思想,从而促进先进班级的构建。
(一)班干部带头,发挥积极主动作用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保障。集体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最有效活动,班集体要重视班干部的角色。班干部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协助管理者,在班集体建设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应积极组织有利于学生学习、锻炼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各方面的活动。班级活动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团队意识,培养和强化集体荣誉感以及凝聚力。大学班集体要选出具有优秀品质行为、较强组织行为能力、强烈责任感等,且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在班集体活动中起到“带头羊”作用的班干部。班干部要积极融入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集体建设的目标。只有当一个班集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班集体时,才能够在学校的指导下更好地开展工作。学生在优秀班风的带领下,能够积极参与班集体工作,潜移默化地形成集体荣誉感及团队合作精神,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转变管理思路,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伴随着学校事务管理方式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班主任角色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班主任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设计好班级内部结构,做到“因材任职”,创建集体参与的合理化组织制度。同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务,充分参与班组织生活。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班集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变成设计者,主要任务也转变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自主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在班集体工作中实行事务公开化原则,由学生自主讨论管理方案,设置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制度的制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因此,学生从被管理者的角度转变成为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学生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增强了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从管理者的角度学会了自我管理、管理他人,从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三)团结互助,增进班集体团结意识主席曾经说过:“单丝不成线,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众所周知,团结合作意识对于小到两个人之间的合作、大到一个国家的内部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新乡先进群体同样也是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团结的前提下产生的。以先进班集体的建设为前提条件,一方面,班干部成员需要班集体其他成员配合。班集体的工作是在班干部的带动下,需要班级同学的积极参与才能够完成,单依靠班长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另一方面,班集体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团结。班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团结,有助于提高班集体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合作意识等,同时能够提高班级事务完成的效率、学生的活动参与度等。
四、结语
将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融入大学生先进班级的构建中,基于目前大学生班集体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效能感较强、具备自我规划能力等特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构建先进班集体提升保障体系。组建一个优秀的班级干部团队,通过构建特色班级活动,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度,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提供组织基础和集体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明科.试论“新乡先进群体”的精神内涵与社会功能[J].中州学刊,2017,23(1):14-19.
[2].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5.
[3]李杰,王明浩.共产党人的楷模:史来贺[N].人民日报,2003-09-15(1).
[4]徐唐生.一面不褪色的旗帜记共产党人的好榜样史来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306.
[5]张敬民.新乡先进群体的形成及基本经验[M].新乡:中央市委党校,2004:2.
[6]王域霞.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与教育[J].理论学习,2011(7):35-37.
[7]董炯华.基于先进典型群体培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29(10):53-55.
作者:王婧宇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