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红色文化的渊源与价值探究范文

红色文化的渊源与价值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红色文化的渊源与价值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红色文化的渊源与价值探究

摘要:红色文化概念是在21世纪初提出的,是时代的要求、国家发展规划的回应和新形势下特殊语境的产物。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过程中,不断选择、融化和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系列先进文化的综合体。红色文化的思想渊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和世界优秀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建设时期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红色文化具有增强文化自信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红色文化;理论渊源;时代价值

红色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新世纪以来“红色文化热”现象长久不衰,并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热衷于红色旅游、红色文化遗产等,红色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增强。红色文化研究成为学术界回应社会现象的理论解读,本文将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提出背景、思想和实践渊源、时代价值进行研究。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提出背景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本来只是一种自然颜色,在《辞海》中,红色具有共产主义的;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革命的;“左”的政治的;强烈信仰的;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等几种注释。文化的概念古今中外提法众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所说的:“文化,或文明,从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而言,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1]《辞海》中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以上解释可以认为,文化的内涵是指“影响和解释人类生活方式的知识、制度和观念,其中知识指关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所有认知;制度指规范人类行为的规章、程序、伦理道德和习俗的集合;观念指思想、信仰、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2]。文化外延包括语言、文字、艺术、哲学、宗教、法律、道德、习俗、科技知识、文化设施、文化产业、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环境文化和个人行为文化等。关于红色文化的涵义学者们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的红色文化指的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潮洗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多样化的文化方式的传承、记载、歌颂和承载这一历史过程和现实的文化综合体。”[3]曾喜云认为,红色文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和人民群众在党与人民军队的创建到土地革命、红军长征、解放战争各个时期所留下的足迹以及所取得的伟大功绩,以及在取得功绩的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伟大人格、革命事迹和崇高精神。[4]而赖宏、刘浩林却认为红色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狭义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和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5]

从以上学者的定义可知,学者们对红色文化的定义一般从四个方面论述:一是文化资源论,即是将红色文化理解为红色资源;二是革命文化论,即是将红色文化看做是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化;三是先进文化论,即是将红色文化界定为一种先进文化;四是特色文化论,即是将红色文化理解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创造的一种特色文化形态。[6]中国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形态和特点,汤红兵认为,红色文化应该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和精神文化。[7]马强则认为,中国红色文化有“革命性与多样性、独特性与稀缺性、群众性与文化性”的特点。[8]综合学界的认知,笔者认为中国红色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过程中,不断选择、融化和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系列先进文化的综合体。中国红色文化肇始于近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长和发展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由此也可以得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努力奋斗去实现美好生活的乐观主义的面世态度,积极向上的社会交往心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根本原则所催生出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即是红色文化的本质。”[9]

(二)红色文化提出的背景解读

红色文化概念的提出时间大约是21世纪初。通过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2003年张茂枝发表文章《广元市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与建设》,彭央华、项波发表文章《利用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思考》,这两篇文章的主题虽然是红色文化资源,但是红色文化的概念可谓呼之欲出。2004年,刘寿礼发表《苏区“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研究》一文,正式提出了“红色文化”的概念,并对红色文化概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同时有的学者注意到,在红色文化概念出现之前,中国学术界已经出现了“红色经典”、“红色旅游”、“红色资源”等的提法,[10]这些词语与红色文化具有息息相关的联系。21世纪初红色文化以及与其相关概念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机缘,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红色文化是21世纪初中国发展面临众多挑战的时代要求。新世纪初中国经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发展再次面临众多困境,如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能源环境危机,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的出现,在社会文化领域呈现出“核心价值缺失,人心涣散,民族和国家认同日渐淡化”现象。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思潮中,“红色文化”从众多的文化中剥离出来,本身就代表了民众对历史的追忆,渗透着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本身就代表了红色文化是时代的召唤和要求。可以说,红色文化是不同文化全面关照和历史沉积共同造就的结果,是它本身所闪耀的启蒙主义的光辉和所孕育的理想主义的品质要求在新世纪的中国重新发光,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反映,也必将影响着当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走向。红色文化所秉持的崇高的共产主义革命理想促使某些社会异化能够积极地回归。

第二,红色文化的提出是对国家发展趋势的积极回应。新世纪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其中红色旅游成为重要的一部分。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颁布《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这两个规划纲要的颁布促进了红色旅游的开发,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促使红色革命老区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因此,不论是红色经典、红色旅游和红色资源,都涉及到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红色旅游、红色教育和红色文化产业的开发是21世纪初红色文化兴起的主要契机。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开始得到学界、革命老区地方政府等的极力倡导与实践,形成了一股‘红色文化热’。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德育功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产业开发、红色旅游等论题开始进入学者视野,研究视角与学科视野也趋于多元化,文化生态学、文化发生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得以借鉴与运用。”[11]

第三,红色文化概念的提出是新形势下特殊语境的产物。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形势下中国发展面临各种国际国内矛盾的复杂局面,社会文化思潮呈现出新的态势。20世纪80年代社会文化思潮呈现人道主义、自由民主、科学主义、西学热和寻根文化;90年代呈现出新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民族主义、新左派和后现代主义的思潮演进;新世纪在保持八九十年代的基本格局的同时,呈现出“文化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潮呈持续强化之势,新出现的民生思潮、网络化助推民粹主义走向前台”[12]。民族主义思潮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向前台,红色文化概念的提出是适应新形势时代语境下“重新认识革命、重新认识革命文化的背景下实现的,体现的是与时代语境之间的良性互动”[13]。红色文化研究的深入是新世纪新形势下对亲西方势力和等特殊语境回应的产物。

二、红色文化的思想渊源和实践渊源

(一)红色文化的思想渊源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色的文化现象和思想意识形态,始终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产生于近代波澜壮阔的民族探索之时,广泛汲取了中外优秀文化思想,具有深邃的思想理论渊源。红色文化的思想渊源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深厚土壤。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探索国家民族出路时的发现和创新,其中作为先进知识分子的早期共产党人起到重要的文化引领作用,早期共产党人大部分接受过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中“大同思想”和“天下为公”的思想成为红色文化的深厚土壤。《礼记·礼运》中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建立一种大同社会的理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先进知识分子把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高尚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化为英勇奋斗的动力。革命烈士杨超1927年就义时吟唱的一首诗,即“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大众复仇的崇高境界,也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4]

第二,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是红色文化的直接思想渊源。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生根发芽,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共产主义的文化理想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而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无产阶级充分参与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因此新民主主义文化作为一种新质的革命文化,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何克祥所认为的,“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前提和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国化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红色文化的思想渊源,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就是要实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有机结合,这就是我们要造就的新中国,这就是不折不扣、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和皇权专制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根本目的。”[16]

第三,世界优秀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间接思想渊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需要,大部分去国外学习过,他们接触并积极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尽其所能翻译成汉语传送回国内,为启蒙国人的思想观念贡献自己的力量。共产党员白莽热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经翻译过他的许多作品,倡导国人了解欧洲革命,学习他们的革命和奉献精神。在探索国家出路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以中国共产党为首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世界各民族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身文化涵养,世界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思想渊源。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纵观一部中国红色文化发展史,可以无愧地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是全人类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17]

(二)红色文化的实践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文化的生成也遵循这一规律,也必定根源于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实践基础之中。红色文化的实践渊源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红色文化是这个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质文化和无产阶级政治文化的综合体。

第一,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无产阶级参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是红色文化的实践渊源。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大体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著名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革命文化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革命理论、革命教育、革命文艺、革命学术、革命传媒等。“革命文化是坚守理想信念的文化、充满革命激情的文化、歌颂献身精神的文化。在革命文化引领下,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用鲜血与生命谱写出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乐章,挺起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脊梁。”[1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的革命文化和所留下的革命基地、革命遗物等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成为红色文化重要的实践渊源。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积极进取,沿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红色文化的实践渊源。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克服了国内外存在的巨大困难,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拼搏,建立了中国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为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著名的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先进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精神,这些具有丰富内涵的实践精神是红色文化的渊源。第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胆探索是红色文化的实践渊源。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推进文化理论创新改革,并在长期开展文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文化建设方略,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建设经验,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国共产党注重增强自身的文化自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增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次,中国共产党设定文化理论创新的评价标准,以保证文化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相协调,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和方向相一致,与党的执政要求相统一。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开展文化理论创新过程中坚持基本原则不动摇,以此保证文化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的性质与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伟大实践中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实践渊源。

三、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第一,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具有时代价值。红色文化回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众多困境和挑战,在文化多元化和信息快捷化的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随着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念的提出,随着党的提出文化自信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红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自信建设方面将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如徐朝亮、周琰培认为,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仰。[19]程东旺、黄伟良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是德育的有效载体和理想范式。[20]

第二,红色文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基础。红色文化历史上曾经以其特有的先进性唤醒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红色文化对党的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陈世润、李根寿认为,红色文化具有“传播政治意识、引导政治行为、造就政治人才、和谐政治关系、推动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等政治价值;具有“保证经济发展方向、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营造经济进步环境”的经济价值;具有“传承文化、文化渗透和创造”的文化价值;具有“传播人文精神,为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开发新的资源和潜能,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管理价值。[21]罗春洪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精神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开创执政合法性的思想指针。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能够适应不同历史时期对我党执政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22]

第三,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古代中华民族先人创造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中国人民在与侵略者英勇抗争中创造了磅礴的革命文化;当代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创造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新时代文化自信“既要不忘本来,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志,又要立足现实,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发展;既要对文化根本充分肯定,又要对文化现实和未来充满信心。”

作者:韩丽雯单位:北京印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