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再思考范文

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再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再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再思考

一、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

(一)加强国家认同感的内容国家认同(Nationalidentity),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即国民认同。不管什么民族的人,只有认同自己的国民身份,了解自己的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才能把自己归属于国家,自愿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维护国内的民族团结,才能把民族团结落实到行为上。

(二)加强中华民族整体民族观的教育费孝通曾指出:“在反帝反封建的血与火的斗争中,中华各民族作为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对立者,其整体性更加突出,各族人民由自发联合走向自觉联合,中华民族由一个自在的整体升华为一个自觉的整体。”因此,在民族团结教育中要强化中华民族整体民族观的概念,只有树立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观才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把中华民族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本民族的命运相联系,才能更好的为中华民族和本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加强少数民族的巨大贡献的教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涌现出许多献身祖国的民族英雄;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少数民族人民为祖国的建设、民族的繁荣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在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中,要加强少数民族为国家独立,民族繁荣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教育,可以使社会大众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历史,认识少数民族同胞为中华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深化各民族的友好团结情感和爱国情怀。

(四)加强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在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中加强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使各族群众了解国防和国家安全知识,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并且在行动上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有助于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国际局势中,认得清大是大非,以国家利益为重,增强各民族群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

(五)加强对多元文化的共同认同感教育在民族团结教育中,除了对我国各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进行宣传与介绍外,还要通过强化各族人民对这些多元文化的共同认同感,使他们不仅认同本民族的文化,还能够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并且把56个民族的文化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认同,这将对民族团结教育产生积极的强化作用。

(六)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要触动人心在民族团结教育的教材中,应该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等方面去寻找更加深化人心的素材,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政治教育。可以将时事案例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切入点,如2009年新疆“7•5”事件发生后,通过介绍事件中民族分裂分子的暴行、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梳理等,使学生切实认识到民族分裂分子行为的残暴,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进而从强化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民族分裂行为的观念。

二、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方式

(一)通过多学科对民族团结教育进行交叉式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开展只靠一系列课程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多个学科进行交叉式渗透,充分挖掘各个学科中与民族团结有关的内容,并以此作为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切入点。比如在地理课讲行政区划讲到西藏时,有的老师会轻松经过,而有的老师则会挖掘孔繁森事迹等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在音乐课上让学生了解、学习少数民族的歌曲,表演少数民族歌舞,通过各种文艺活动,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同胞的热情和对多元文化的认同。

(二)建设丰富多样的配套资源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时,除了运用教学用书、教辅材料等,还可以利用其他资源来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例如播放民族团结相关的电影、歌曲、视频片段,登陆民族团结的相关网站等,集文字声音图像等于一体,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提高教学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三)加强渗透式教育。首先,营造民族团结的社会环境。民族团结教育的开展不能只局限在学校课堂的一节课程,社会环境这个大氛围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营造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的:如取消电影、电视剧的民族分类,多展播多民族合拍的影视作品,并增加展现民族团结的情节;使少数民族演员、歌手等在艺术作品中担纲主角,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中安插少数民族成员,在新闻节目中安排少数民族成员作为新闻主播;利用“名人效应”,通过安排在明星、名人参加民族团结宣传、担任民族团结形象大使宣传民族团结;通过节日庆典,升降国旗等仪式加强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等,这些活动都能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培养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另外,有效利用传媒进行渗透式教育。大众传媒的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决定了我们在今天仍然要重视和发挥大众传媒这个重要渠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向社会大众宣传民族团结的相关内容。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是营造民族团结舆论氛围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广泛、深入的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网络及其他媒体在信息迅猛传播的当代社会中对扩大和深化民族团结的社会影响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网络是当前最具传播力的媒体之一,但不可忽视的是,一些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和不实报道也是通过网络迅速地传播开来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时,必须谨慎、正确的利用网络这个媒介。

三、完善民族团结教育的体系

(一)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对于思想观念的形成有引导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完善民族团结教育的体系,可以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互动教育关系,密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沟通,两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学生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感受、行为表现等可以经常性的与学校互相沟通,并且在沟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优化教育效果。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首先,学校各级领导应提高对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视,加大支持力度,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作出科学的课程安排,确保民族团结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切实得到落实和保障。其次,学校中的民族团结教育,除了领导重视之外,还需要教职员工积极配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影响范围,加深教育力度,而且能在校园中营造出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再次,加强校园民族团结文化建设,大力营造校园民族团结的氛围。在校园民族团结文化建设中,学生党团组织生活应围绕民族团结这个主题,组织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学报校刊可以经常刊登民族团结的文章,学校广播可以经常播放关于民族团结的歌曲、新闻等,通过这些途径,可以有效地加强校园民族团结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民族团结的氛围始终洋溢在学校中。

(三)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第一,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加大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投入。各地区的各级党政领导应大力重视和支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并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人力财力等方面的保障。第二,全社会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要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教育。文化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媒体的监管,为民族团结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和舆论氛围。各级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等可以联合组织安排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可以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民族文化馆、民族风景区等建立联系机制,共同安排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机关、企事业、乡村等基层单位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对青年干部、职工、农民等群体的民族团结教育,把这项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基层单位可以动员社会组织,企业、公益组织、演艺单位和当地名人等经常性地组织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公益活动、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基层支持。第三,动员少数民族中的名人、知识分子、上层人士等精英分子参与到民族团结教育事业中。通过他们以身作则的民族团结实践和言传身教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在本民族和各族群众中可以起到表率作用,扩大民族团结教育的影响力,并且增加少数民族群众的认同感。第四,鼓励民族社团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发挥作用。民族社团通常能够解决民族成员的困难,维护民族成员的权益,并对其成员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和约束力量。在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动员和鼓励各种社团组织积极参与其中,发挥社团凝聚人心、拉近情感的力量,动员整个社会参与其中,促进民族团结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马媛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