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语言文学写作型人才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符号,语言文学是文化在精神领域以语言为载体的集中体现,因此语言文学写作型人才的培养策略理应站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我国是茶文化的孕育之地,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不仅保留了我国优秀文化的精髓内容,而且反过来促进了我国其他文化的发展。在文学领域,茶文化在众多文学作品中都有着一定篇幅的体现。在文人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文化现象或者表露个人立场的同时,茶文化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茶文学”。在新的时代下,语言文学写作型人才急缺,如何培养优质、杰出的语言文学写作型人才成为当今社会正在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在介绍茶文化内容的前提下,先简要分析了茶文化背景下语言文学写作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茶文化背景下语言文学写作型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茶文化;语言文学;写作型;人才培养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我国的语言文学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我国的语言文学也迎来了自己的转型黄金时期。当时大量的文学作家摆脱了旧的语言文学体裁的束缚,在文学用词以及写作内容上做出了大量的创新。事实证明,当时的创新为我国的语言文学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在当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传统的文学写作中,语言的运用通常要遵循至少三大原则:一,联系性,也就是语言是具有前后逻辑关联的;二,层次性,是指语言需要选用恰当的标点来使之具有层次,以免造成误解;三,相似性,是指在修辞手法运用的过程中要确保相互关联着的要素之间的确是存在相似关系的。而受新文学思潮的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文学写作在语言风格上出现了与传统写作原则相背离的特点。比如,在《重庆森林》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失恋的时候会去跑步,因为跑步可以将我体内多余的水分蒸发掉,那样比较不容易流泪。”这样的语言显然是与传统的文学写作联系性原则相违背,因为水分蒸发与流泪在生物学上是毫无关系的。这句话就是将两件毫无逻辑关系的事情运用逻辑关联词联系了起来,但是也正是这种“无厘头”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带给读者更深刻的情感共鸣。语言文学是精神文化的最高成就,是当下人类生活的写照也是人类情感的集中体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文人写作风格都不一样,这就说明了语言文学写作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文化背景为基本考虑要素,而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
1茶文化内容
1.1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茶文化从神农时期就开始萌芽,但一直未得到更显著的发展。直到唐朝时期陆羽所作的《茶经》问世,茶文化才正式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唐朝时期,饮茶之风盛行,文人迁客纷纷将茶和茶事作为创作素材或者精神寄托,于是跟茶有关的唐诗、绘画在唐朝大量涌现并流传至今。由此看来,茶文化的发展最初体现在文学领域,其次是美术。后来,采茶的人们在劳作的过程中为了抵制疲劳感、缓解困意,他们开始哼起了随性的小曲。一开始只是一个人在哼,后来有另一个人与其对唱,到最后全部的采茶人都加入到这个对唱的行列中来了,而这也是采茶乐的由来。茶文化在音乐领域上的发展以采茶乐的形成为开端,后又有了采茶戏。现如今,采茶戏仍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作为一种民俗艺术的表演形式长期活跃在众多演出平台上。茶文化素来就与我国宗教有缘,与我国传统佛、道、儒三类教派更是互为影响的关系。因此,茶文化中有关于思维的艺术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又被应用于课堂、职场等众多领域。而现在,茶文化在体育、政治、经济、精神医学、建筑、旅游等众多领域都有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受欢迎程度最广的一个。
1.2茶文化在语言文学写作中的应用价值语言文学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才会看到明显进步的过程,并非像其他类型的事情付出一点点就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语言文学写作更加注重人的内心感悟,因此与茶文化在思想精神领域有着很强的共鸣。我国茶文化精神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人内在的品质非常看重,非常提倡人们在规则领域内追求个人生命价值。因此,在精神内涵稍显欠缺的语言文学写作中,茶文化的应用不仅可以为语言文学写作增添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可以为其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从根本上促进语言文学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2茶文化背景下语言文学写作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1符合中华文明发展的需要我国在经济发展上的成就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有一定的差距,然而在文化领域上却可以称之为国际上的佼佼者。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的发展已经拥有数千年的历史,这是很多发达国家都望尘莫及的。而在众多中华文明作品中,中国文字和语言又是最令世界人钦佩和欣赏的,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也是世界上许多语言无法超越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语言文学进入到了一个缓慢发展时期。在过去,鲁迅、张爱玲、老舍等文人的文学作品被奉为学习的典范,然而现在对于语言文学的借鉴范本仍然停留在那些老一辈人的作品中。这就说明了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是能够成为经典的作品却越来越少。相反,诸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经典的文学作品却在不断增加。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语言文学发展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处于一个倒退的过程,而这显然与中华文明发展的需求是不符的。因此,在茶文化背景下,要想摆脱这样倒退的局面,我国必须重视对于语言文学写作型人才的培养。
2.2有利于发挥文学对于群众思想的指导作用文学是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文学之所以受人们的欢迎,不单单只是因为文学能够反映社会现象以及群众的心声,还因为文学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以及世界,且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然而随着快消文化的盛行,人们更热衷于追求一些“低俗趣味”的事物。在文学领域,年轻人更喜欢看一些情节紧凑且不用耗脑的文学作品,而往往越是这样的作品其价值含量却越低,因而文学对于新一代年轻人思想的指导意义就更加微弱。因此,在茶文化背景下,要想充分发挥文学对于群众思想的指导作用,我国必须重视对于语言文学写作型人才的培养。
3茶文化背景下语言文学写作型人才培养策略
3.1以“茶”为线索探讨茶类文学“模仿”是文学写作型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所谓“模仿”并非是指完全的抄袭和简单的借鉴,而是指经过分析和揣摩文学作品后对作者的行文风格和语言感觉的把握,并作出适当的借鉴。但是“模仿”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借鉴,而是超越与创新。在我国文学历史中,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过茶文化的内容。既然如此,对于语言文学写作型人才的培养完全可以以“茶”为切入线索,通过对于茶类文学作品的探讨来进一步归纳作者的写作思路与语言运用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同作者一样的写作思维。在过去的语言文学写作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学作品进行学习。而这样的模式往往容易产生两种问题:一,目的性不明确从而导致学习抓不住重点,最终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二,学习的线索比较杂乱从而扰乱学习框架。而以“茶”为线索探讨茶类文学就可以轻松避开这两大问题。更重要的是,语言文学写作人才的培养因为与茶文化结合,从而使得其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更容易让人接受。
3.2在大自然中寻找语言文学写作灵感关于语言文学写作型人才的培养,第二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写”。然而这种“写”也绝非是坐在课桌上空写,而是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获取写作灵感。文学创作的情节都源于真实的生活,一些文人之所以能写出让人惊叹的语句或者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是因为他们懂得将现实中平淡的事情经过自己奇妙的想象进行重新加工和组装,进而让读者从其作品中既读到现实生活的部分,又读到超越现实的部分,给人印象深刻。而文人能够拥有这样强大的文字功底一方面是平日文学积累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懂得放松自己,从大自然中寻找文学写作的灵感。因此,在茶文化背景下,语言文学写作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将茶园作为新的培训课堂,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寻找自己专属的写作灵感。
参考文献
[1]黄志刚,刘丽娟,高建青.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宜春学院学报,2015(8):117-120.
[2]卢永和.试论基础文科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普通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5(1):66-69.
[3]柳传堆.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J].三明学院学报,2011(1):83-91.
[4]曹刚.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以《基础写作》课为例[J].大众文艺,2013(17):224-225.
[5]王立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略论[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62-64.
作者:周涛 单位: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