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改革开放4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分析范文

改革开放4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改革开放4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改革开放4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分析

摘要: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积极适应时代与形势;始终坚持发展为要,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立德树人

党的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具体落实到高等教育事业,就是落实和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和规律性认识。

一、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勇担使命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也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它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我们培养的人究竟走什么路、跟谁走的问题,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国的高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大学的办学方向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特征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体现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政治属性和政治立场。改革开放40年来,各地各高校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重新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功能不断强化。始终坚持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铸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确定自己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为进行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瞄准发展定位,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面向“四个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题相统一,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切实把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落到办学育人全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贯彻中央精神,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始终注重高校领导、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聚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解决突出问题,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干部队伍。党中央在全党相继开展了整党、“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反“四风”等一系列重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各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充实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了体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建设格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显著增强。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不断强化。“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2](p1330)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传统得到了很好地坚持和发扬。各高校立足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牢牢把握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期待,在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因势利导,润物无声。由“思政课程”转为“课程思政”,课程育人得到积极推进。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着眼于培养又红又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培养目标,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其他课堂的育人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突出专业课程知识属性的同时,充分挖掘和运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强化其育人属性,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德育内容,在人才培养中要纳入德育元素,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德育环节,不断完善课程育人制度体系,不断创新课程育人方式方法,有效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由“你来管”转为“我们管”,合力育人的格局更加巩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4](p780)目前,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载体、方法途径有效结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等学生工作队伍的规模结构更加合理,与现代大学制度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相适应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更加完备,多元参与、多方协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1]这是对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发展基本方略的深刻阐释,进一步细化了“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重心由“教书”转向“育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抓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5]将教师的职责进一步定位。

三、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思想

政治工作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同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适应时代与形势的发展,从“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6](p153)到“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坚持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相结合,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因事而化”主动转换治理方式。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顺应形势,创新发展。正如所指出的那样:“今天,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7](p84)坚持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新变化,全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时而进”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在多次讲话中阐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观点,强调世变则事异,事异则备变。40年来,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完成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三次比较大的调整。据不完全统计,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算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的调整有三次:即1985年提出的课程设置改革方案、1998年提出的课程设置改革方案、2005年提出的课程设置改革方案。从这些课程建设的轨迹中可以看出,“改革和发展”贯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始终。在新时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解疑释惑的重点,以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激励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民族事业。“因势而新”精准聚焦时代课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因势而新”体现为始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谋求复兴的历史洪流,在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紧密相连的创新发展之中。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赋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鲜活的时代特征。

四、始终坚持发展为要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刻把握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坚持育人为本,发展为要。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到培养“四有”新人,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再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是务虚和务实的统一体。这就是要求我们在虚实结合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要善于运用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来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科学的信仰引领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不仅要理解、消化、吸收“虚”的理论和“大”的道理,还要学会踏踏实实的工作,实现理论的软着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中,既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双一流”建设的顶层设计之中,又要从改革思路、改革目标、改革路径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真正建立务实管用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坚持有棱有角、棱角分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意识形态的基本属性,必须旗帜鲜明、棱角分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立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占领主阵地、守住主阵地、管好主阵地,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敢于表明自己的立场,亮出自己的态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自觉遵守对课堂教学、学术讲座、文化论坛、网络等校园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规范,主动遏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在高校课堂内的传播。坚持有情有义、情深义重。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有温度的学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等原则告诉我们,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任务对象,应当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要对问题和教育对象进行精准定位,注重对服务和教育对象的供给侧、需求侧研究,自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体系,注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学效果,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要找准教育对象的情感“触发点”、思想“共鸣点”,帮助大学生系好人生的扣子,做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人和引导人。坚持有滋有味、直抵人心。做思想政治工作如同“烹小鲜”,既要营养健康,又要色、香、味俱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把深刻的道理通过鲜活的教学载体与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予以呈现,不仅要讲清楚、讲透彻,还要讲生动,富于时代感和吸引力。要把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大背景,善于运用“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从“指尖”直抵“心间”,形成网络育人合力。要占据网络阵地,注重校园网络平台建设,使之成为正能量的集群之地,大力推出有态度、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的网络文化产品,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和育人功能。总之,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鲜活的经验。我们既要认真坚持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原则,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时展的要求和实践创新的需要,不断在育人理念、内容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改进创新,不断总结和创造新的工作经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1).

[6].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朱喜坤 单位: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