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保障房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以老龄化为研究背景,以保障房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为研究核心,围绕公共空间规划、场地无障碍设计、适老设施配置、节约型景观设计等主要设计要点进行研究,探讨了建设适合老龄人居住的保障房景观的主要途径,为国家应对中低收入及老龄化群体的环境改善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老龄化;保障房;居住区景观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物质与医疗条件的改善而日趋凸显的社会问题,在国家的引导下,目前的养老服务体系架构基本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而居住区作为城镇居民居家养老的主要空间,其景观环境建设这几年越来越引起重视。而保障房居住区是国家针对中低收入群体进行居住环境改善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工程造价、设计理念等众多因素限制,保障房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大部分对适老性考虑不足,居住环境不能在公共空间规划、场地无障碍、适老设施配置等多方面进行充分优化。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老龄化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建设好老龄人适用宜居的景观环境,就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
二、公共空间规划
由于保障性住房普遍居住空间小、活动空间局限,在满足中低收入人群“居者有其屋”的基本物质需求后,室外景观环境则成为满足其精神需求的重要方面。而住宅周边是老龄人最常接触外界的空间区域,因此通过保障性住房室外景观环境的深入设计和研究,努力营造适老性好的室外公共区域,能使老龄人在交往空间中获得归属感,使自己感受到没有被社会遗弃,满足其精神需要。结合老龄人休闲运动规律,主要需要具备交往、休憩、观赏、健身等几种适老性需求,这需要结合保障房总体空间规划进行整体布局考虑,如果能使空间功能具有复合型特点,则能让保障房景观的空间集约型更高,节约型更好。作者通过针对研究内容设计问卷并分发给居住在保障房居住区的老龄人,统计老龄人对不同空间环境的需求倾向及心理感受,得到了景观空间的需求次序、适宜距离半径等调研数据。从数据分析上来说,老龄人走出室内,步入室外空间20米范围内时,71%的选择了近距离的园林花卉自然景观,这说明了宅边绿化的适宜尺度与方式,除了绿篱,还需要色彩相应的季相花卉搭配,给老龄人色彩上的刺激与新鲜度;当步入室外空间20米以上时200米以内,55%的老龄人希望有小范围运动休闲场所,不希望活动场所距离住处过近,这说明老龄人的适宜步行范围以及老龄人对室外景观活动不要影响到室内休息比较在意,他们需要安静的修养环境;当步入室外空间200米以上时,43%的老龄人倾向大尺度的开敞空间可以进行运动、交友、戏曲等各种活动,而且这些最好靠近人流量比较多的地方,这说明了老龄人公共空间的适宜位置及服务半径,实现人车分流的小区入口处,或者带形小区的组团空间外部都是比较适宜的适老排不点,可以结合人行交通进行复核布置。
三、场地无障碍设计
如何在丰富的功能空间之间,利用适当的步线规划、铺装设计、坡度设计等设计元素实现景观场地的便捷及无障碍,进而有效高质量的解决老龄人交通游览需求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具体设计可以从交通无障碍、导视无障碍、交互无障碍等几方面进行优化。1.交通无障碍交通无障碍是所有无障碍建设的基础。只有场地环境真正赋予弱势群体交通自由,才能实现环境的人性化,不同功能空间的规划搭配也才有实施的意义。交通无障碍,可以从常规的坡度坡长控制、高落差处无障碍升降梯组合、无障碍流线梳理等方面进行细化。坡度坡长着力于老龄人的步行舒适度,中间适当布置休憩设施与观景节点;升降梯组合解决老龄人轮椅的使用问题,可便利障碍人群独立出行,增加老龄人的活动范围;无障碍流线梳理则从总体交通进行考虑,从老龄人角度实现交通的最便捷化。2.导视无障碍导视无障碍是交通无障碍有效利用的前提。盲视或弱势群体在老龄人中的比例并不低,如何便利他们在户外景观中行走是个显著存在却极易忽视的细节问题。西方国家要求无障碍存在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虽然他们法规要求不见得比我们完善,但无障碍的人性化考虑上却十分到位。如何在交通道路上根据无障碍需求设置盲道,如何在导视指示牌上设置盲文,如何根据老龄人视力特点对导视信息牌关键信息进行字体大显,如何结合景观灯具进行导视系统的升级,提高导视效率,这些都是值得每一个保障房建设项目再怎么节省造价都需要保证的基本内容。3.交互无障碍老龄人随着身体状况与活动频率下降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少,如何在保障房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中最大程度的实现与环境的安全互动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户外紧急情况的SOS按钮、无障碍门禁的设置等都是可提升的内容。其实广义的交互无障碍不仅包含弱势或残障群体,也包含正常人群的高效获取信息,所以交互无障碍的建设是殊途同归,居住区人群共享的,可以进行人机工程的进一步挖掘与提升。
四、适老设施配置
居住区常用景观设施包含休闲设施、照明设施、健身设施、卫生设施等常用类型,它们是整个室外空间不可或缺却又容易忽视适老性的重要内容,可从适老配置比例与适老场地搭配两方面进行展开。1.适老配置比例保障房居住区景观设施面对的群体不止是老龄人,所以不需要所有的设施都具有适老性特征,合理的配置适老设施比例是需要平衡的问题。通用的景观设施包括坐具、指示牌、照明等,通过加大排布密度、提高照度等途径可以更贴近老龄人使用特点;而专用的适老设施比如康复性设施、无障碍厕所等的内容,则可以根据每个空间排布的位置进行比例配置,提高合理性。2.适老搭配场地适老设施与场地的搭配需要结合总平面布局进行总体考虑。从交通流线上来说,近宅的健身设施与交通汇合点的休闲设施、卫生设施等是不同的排布类型。前者呈点式零星分布,后者呈片状整体分布,其关键区别还是使用人群的密度与特点不同。近宅的设施一般适用老龄人身体不便,活动范围不大的情形,需要更多考虑无障碍性,交通汇合点的场地设施则适用身体相对健康的老龄人呢,需要更多考虑老龄的健身休闲与社交特性。
五、节约型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保障性住房公共环境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对老龄人的健康具有至关重要作用,但如何在景观营造与有限的工程造价之间取得平衡,需要提前规划。节约型景观的设计可以从节约型建设和节约型维护2方面入手。可以从植物群落配置以及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等方面,研究适合本地特色的节约型景观营造方案。1.节约型建设以保障房为核心,通过实现节约型景观建设,能降低建设成本、扩大受益规模,使更多的中低收入以及老龄弱势群体得到政策上的关怀与帮助。节约型景观建设的可行途径包括从景观用地集约度、景观经济苗木合理搭配、经济景观铺装材料的艺术设计等方面进行,实现节约而艺术化的设计,做到节约而不粗劣,合理的降低景观造价。2.节约型维护节约型维护是保障房居住区景观持续作用的必备条件。景观水景、景观照明、景观材料损耗等维护,都对后期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同类型景观中,由于能耗较大等各种原因而景观设施停用的现象比较常见,比如流水不流、动水不动、照明关闭、破损不修等,这样的景观环境形成了摆设,不仅没有改善居住外环境,实际还降低了人们的舒适度感受。因此,降低人工景观设计复杂性、降低耗材成本、增加自然景观比重等措施都可作为节约型维护的参考方法。
六、结语
老龄化背景下的保障房居住区景观是个复合性的命题,需要同时考虑老龄人、保障房、景观设计三个内容的配合,单纯从某一个方面进行的研究将会导致社区适老性的缺陷与不足。面对日趋严峻的老龄化趋势,面对中低收人人群的养老问题,对这个复合性命题的研究已到了亟待系统深入的时刻。
参考文献:
[1]丹阳.上海保障房:从“居住区”到“居住社区”的探索[N]第一财经日报,2013-12-11(A08).
[2]张帆,石文华.老年人宜居环境研究[J].城市规划,2010(11):49.
[3]闫学玲.保障性住房社区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作者:舒丹 单位:浙江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