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英语自然与情境融合教学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时不注意使用有效的方法,机械地依靠书面中英文互译的手段,导致发音不正确,口语交流存在很大的困难;学生写的文章充满了中国式的表达,让人费解。而在英语课堂上倡导使用自然与情景教学法,尽量避免大量使用中文,重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通过微课和请小组代表让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长难句缩短或改写有助理解,学习并记忆常见的英语固定表达。实践证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然法与情景教学法;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生源质量呈下降的态势,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陈旧,学习效率低下。很多学生不重视读音,单词不会读,只依靠机械地反复对照中英文进行记忆,语言的输入偏少,而说英语时,存在大量的错误发音,或者写作时,生搬硬套,盲目用中文对照着表达英文的信息,脱离真实使用的语境,词不达意。自然法由特雷尔(Terrell)和克拉森(Krashen)等学者先后提出,在语言学习中使用多种感官,采用联想法,强调可理解的输入和有意义的学习,语言输入必须达到足够的量。语境可以有助于输入的理解;可以通过教师的解释等方式内化语法知识,以便学习者运用词汇和语法规则自我监督语言的使用。可以通过“习得”培养语感,提高语言的流畅性;而“学得”则对语言规则起监督作用,保证语言的准确性。其教学特点为听优先于说,先理解后表达,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扩大语言输入。该种教学法可以和很多教学技巧结合。情景教学法以英国的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结构是说话能力的核心,注意语言的结构形式,以分析语言为基础,强调语言知识与使用情境之间的联系,也称为“分析教学法”;同时,结构主义理论以情境、合作、交流、和意义建构为四个核心要素,将语言看作与情景有关的有目的的活动,具有交际意义。学习是主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作用,主动构建新的理解的过程。情景教学法与认知心理学结合,形成了“情境认知”,是指认知活动具有情境关联性。情景教学法强调通过视听的手段,使学习者感受外语在语言文化和情境中的使用,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含义。该方法既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与操练,又以培养语言能力和技能为目的。目前中国英语教学界已经意识到单一使用语法翻译法的局限性,尝试各种更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更多地出现在教学实践的论文中,而自然法往往作为一种教学理论的反思与探讨。在课堂上将两者融合,往往能有效促进英语的学习。
二课题的研究
(一)课题设计和开展对实验班问卷调查结束后,根据调查结果,开始了教学实验。笔者根据课文中长难句的特点,进行了拆分和改写,并将一些重要的单词和短语进行了扩展解释。这一提前做好的微课,包括课文和单词的录音上传到群文件和蓝墨云上,学生在上课前下载提前学习。上课时,由小组选出的代表请其他学生读课文,讲解并针对重难点向其他学生提问,教师适当点评。课堂上,每节课开始前,由学生一个人上台演讲或者两个人进行对话。同时,还挑选适当的话题,小组讨论后,再要求两个学生展示讨论的内容。课外让学生完成每个单元的3种作业和2个测试,课堂进行单词默写,促进学生的课内外英语的学习。其中第一学期使用批改网布置写作、朗读和翻译作业,第二学期调整为使用批改网布置写作,口语练习使用了学校购买的外研讯飞系统,而翻译作业改为书面手写的形式。在教师上课或者学生对话时,倡导学生尽量使用英文,遇到难以表达的语言,借助肢体语言等方式,帮助对方理解。
(二)课题分析通过第一次问卷调查,了解了高职学生的整体教与学的现状,对比了实验班和其他班的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实验班对课外阅读英语文章和看英美剧表示非常赞成分别是22%和30%,比其他班级要高。对比实验班第一次和第二次问卷调查数据,非常赞同阅读课外英语图书和看英美剧的比例也提高了19%和13%。对于测试英语词汇表示赞同的明显上升了27%,同时反对的学生则降低了13%。第一次问卷调查显示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普遍较低,参照班级有高达83%的学生词汇量不足2000,实验班情况稍好,一半的人群低于2000。值得关注的是,22%的实验班学生非常赞同更多地在课堂上使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比参照班高9%。对比实验班第一次和第二次问卷调查数据,非常愿意多学习语法和固定搭配比例,第二次比第一次增加了10%。尤其是口语方面,数据显示第二次时有35%的学生非常希望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比第一次21%有明显提高;另外,在第二次问卷中有35%的学生非常赞同老师多说英语,比首次高22%。对比第一次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实验班中61%的学生愿意上课前观看老师制作的微课,高于参照班44%这一比例。若安排小组代表上台充当老师的角色,就微课内容进行提问,实验班56%的学生表示能促进其课外学习微课,比参照班高12%。。对比实验班第一次和第二次问卷调查数据,学生能认真学习微课的比例从第一次的24%很显著地提高到65%。对于安排小组课外学习表示非常支持的学生,第二次也上升了27%。而在课上由小组代表讲解并提问,对此非常赞同的学生第二次增加了14%。
(三)课题启示第一学期,在课外布置学生在批改网上完成口语作业,方法为学生提供录音和对应的文字,让学生反复跟读,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第二学期,在学生语音语调有所改进的基础上,使用了外研社的讯飞系统,布置口语话题,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除了少数难懂的词可以使用翻译方法,其他交流尽量采用自然法所提倡的联想法,理解所学内容。课堂上设置情境对话,借助表情、肢体语言等方式,理解对方表达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微课和课堂上重视引导学生不过多依靠中文翻译,尽量将长难句拆分或改写,利用情景想象,理解要表达的信息。同时在微课和课堂上引导学生多积累文章中出现的短语等固定搭配,学会使用比较地道的英语表达信息。在批改网上布置作文,学生可根据批改网的提示,反复修改,写出更好的文章;笔者还会抽看部分作文,给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三结论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对比问卷调查的数据,结合笔者上课的体验,使用自然与情景学法融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借助自然与情境法融合,进行英语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减少依靠中文的基础上,学习适应自然与情境法融合的教学,开始重视单词的读音,愿意更多地进行英语口语的表达,写出的文章更加符合英语国家人士的思维习惯。在2008年6月,学校举行了英语写作比赛,实验班有两个学生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三等奖,获得一等奖的学生还将代表学校参加省里的英语写作比赛。实践证明,自然与情景法融合,提高了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改善了学习方式、有助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这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可以提高课堂尤其是课外英语的学习成效。不过,从教学实验看,这样教学策略对于英语水平较好,认真完成各项作业的学生收效显著。但是实验班是3个班级的合班,人数接近100人,教师难以掌控全班的学习状态。有些英语水平较弱的学生,课内和课外均不能很好地配合,几乎很难显现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J].外国教育资料,1999(01):59-62.
[2]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7(02):3-12+98.
[3]严玉萍.基于核心能力的大学英语课程整合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2015(04):35-40.
作者:赵小云 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