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颁布,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规范与标准。高校可以借鉴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结合辅导员的工作实际,对辅导员的行为风险进行系统梳理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参照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遵照“思想为先、调研为基、学习为本、实践为要、总结为重”的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着力增强辅导员的风险价值认同度,努力提升辅导员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和风险监控能力,从而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寻找着力点和突破口。
关键词:
风险管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路径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建设的依据和标准,为全面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提供了重要保障。《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职业能力标准等进行了规范与要求。依据职业能力标准,如何快速提升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能力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因此,选取合适的视角,选择科学的方法,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载体和路径开展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风险管理理论为视角,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行为风险进行分析,并据此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升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提供借鉴。
一、风险管理理论与高校辅导员的行为风险
关于风险的定义,学术界讨论颇多,界定也不尽一致。美国学者威特雷认为,风险是关于不愿意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的客观体现。美国经济学家奈特指出,风险是可测的不确定性。美国教授威廉姆斯认为,风险是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日本学者武井勋认为,风险是特定环境和特定期间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1]。目前,国内经济学界认为,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统计学界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决策理论界认为,风险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2]。综合以上几种观点不难发现,风险本质上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因此,笔者认为风险是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偏差的损失不确定性。“风险管理”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罗门•许布纳于1930年首次提出,是指风险管理者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消除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所带来损失的管理过程。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以学科的形式发展起来,目前作为一门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新兴管理科学,已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基本程序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和风险监控四个环节,构成了风险管理周期循环的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管理者运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系统、连续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是风险管理过程的起点,也是其他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风险评估是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定性或定量分析各类风险源对损失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分析各类风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大小,从而筛选出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风险。风险决策是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达到减轻风险事件发生时的损失或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决策过程,此环节是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关键。风险监控是对决策方案的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客观评价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反馈信息,为未来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借鉴,此环节助推风险管理闭环良性循环的形成[3]。四个环节相互独立,存在着依次递进的逻辑关系。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过程中,预期的工作目标与实际的工作效果难免存在偏差,由偏差带来的损失也是不确定的。笔者将这一损失的不确定性定义为辅导员的行为风险。辅导员的工作实践存在风险,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从风险管理的视角研究辅导员的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风险扫描
风险是与生存实践相伴随的普遍现象,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高校辅导员工作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特别是当今时代,教育环境日趋复杂,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日益多样,高校辅导员在教育、管理、服务学生过程中的风险更是不断凸显,涉及诸多方面。笔者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工作积累,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日常服务三个维度全面梳理了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常见的风险类型。如表1所示。按照引发风险的载体不同,将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分为主体风险、客体风险、环境风险和媒介风险。按照风险产生的环境不同,将高校辅导员在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分为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和制度机制风险。按照风险带来的损失不同,将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分为责任风险、道德风险、信任风险和声誉风险[4]。
三、风险管理与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耦合性
通过对各类风险进行系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风险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敏感性、危害性等典型特征。全面识别、精准评估、科学应对、系统监控日常工作中的各类行为风险,是高校辅导员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保障。作为高校辅导员顺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备技能,风险管理能力归属于高校辅导员的“危机事件应对”职业功能范畴。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将“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应对与管控的相关知识”作为高校辅导员必备的职业知识予以界定,将“危机事件应对能力”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强调。可见,风险管理是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力抓手和可靠载体。此外,风险管理在国内外的企业管理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但在高校学生工作的应用程度上却有所差异。在国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美国密执安大学为代表的多所高校便开始研究高校事务管理中的风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借鉴。在国内,风险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本世纪初,国内一些高校就提出了“高校学生工作风险管理”的概念,但只是针对一些风险事件,仍停留在应对实践层面,缺少深入的理论分析。而现实出现的风险事件,不断地挑战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可见,高校辅导员以风险管理为视角,不断拓展工作思路、不断提升职业能力也是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客观要求。由上述分析来看,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探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四、风险管理视角下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策略
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风险类型多样,形态复杂,唯有创新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不断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增强工作实效。参照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结合辅导员的工作实际,笔者提出了“思想为先、调研为基、学习为本、实践为要、总结为重”五位一体的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一)思想为先:强化风险管理价值认同
众所周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升辅导员风险管理能力的前提是辅导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在感情上充分认可风险管理的价值与意义。通过辅导员日常工作风险梳理,我们不难发现风险事件遍布育人全过程,涉及辅导员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长期保持危机感,充分认识辅导员行为存在的风险以及由此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端正风险态度,切实将风险意识融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中,形成自觉认同的风险观念。辅导员不仅要对其工作中潜在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切实将风险管理能力作为职业能力的核心进行培养,还要把握好学生工作的时代性以及学生思想的复杂性,注重风险管理文化的凝练与培育,积极确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工作思路,切实将风险管理入脑、入心。
(二)调研为基:不断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世界第一击剑手并不害怕世界第二击剑手,他害怕的是那些从未拿过剑的未知的对手。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也是一样,我们并不害怕已经知道的风险,担心的是未被识别出来的隐性风险。为了防范隐性风险,辅导员应该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深入学生班级,及时调查走访,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准确识别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的风险。同时还要深入学生活动,密切关注学生行为特征,准确识别学生在行为方式上的风险。经常性开展学情调研,密切关注学生学习风气,准确识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风险。不定期组织意见反馈,密切关注自身的工作质量,全面认识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总之,辅导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围绕教育、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经常性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摸清实况,了解实情,准确地把握工作中的各种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从而不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三)学习为本:不断提升风险评估能力
风险识别后,接着要做的就是风险评估。即对风险的性质、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估算、测量。这一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过硬的理论知识、夯实的专业基础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作为支持和保障。因此,在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辅导员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首先,辅导员要努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衡量当代大学生思想风险的能力;其次,辅导员还要努力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评估的能力;再次,辅导员还应该努力学学生事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断提升行为风险评估的能力。除此之外,辅导员还要努力学习风险评估的技术和方法,从而准确估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及时科学地提出风险应对策略。
(四)实践为要:不断提升风险决策能力
在风险管理中,具体的应对方法有很多。一般来说,主要有风险预防、风险保留、风险转移和损失抑制四大类。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实践中可以通过风险管理知识培训、行为规范教育、规章制度制定等多种途径进行风险预防。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既要严格管理,但又不能苛刻要求,对学生的小问题、小错误不能揪住不放,对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潮不能盲目否定。针对这一类问题,辅导员可以适当进行风险保留,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风险的聚集和扩散。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同时,高校辅导员还要学会向学校和家庭寻求帮助,形成育人合力,恰当转移风险。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工作事无巨细,纷繁复杂,总会有些事情是不能控制的,风险总是存在的。因此,在抓好事前预防的同时,辅导员还要做好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一旦危机事件发生,辅导员就要沉着冷静,快速响应,及时处置,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的程度和影响的范围。
(五)总结为重:不断提升风险监控能力
风险监控作为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风险管理方案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障。由于风险具有可变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风险可能衰退也可能增大。因此,辅导员在关注育人效果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育人方案的实施过程,对解决风险的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全程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态势及风险残余情况,及时处置新的风险因素和新的风险事件。定期组织开展风险排查活动,不定期检查学生班级、学生干部对风险应对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客观评估各项应对策略和措施是否适当,成效是否显著。经常总结反思,适当调整工作思路,更新决策方案,确保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范道津,陈伟珂.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2]刘钧.风险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武晶,贾洪雁.论我国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学术交流,2010,(6):83-85.
[4]胡敏.高校辅导员行为风险管理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82-85.
作者:王世杰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