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分析了石门县乡村人才队伍的现状,剖析了存在问题的结症,明晰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破解之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石门
为探究支撑乡村振兴的人才培育之道,石门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农业、人社部门对该县蒙泉镇上午通村、楚江街道龙凤社区、所街乡焦山村、三圣乡山羊冲村的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调研。现将乡村人才队伍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破解之策浅析如下。
1乡村人才队伍现状
1.1人才总量不足,流失较为严重柑橘、茶叶、畜禽养殖是石门县的支柱产业。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支柱产业的人才拥有量分别为乡村人才总量的10%、7%、12%,而其需求至少应达到25%、15%、30%。
1.2人才素质不高,服务能力有限据统计,全县70%以上乡村人才的学历在高中以下,经验型人才75%左右,科班出身既懂技术、又懂经营、善管理的全能型人才少之又少。调研的4个村,户籍总人数11673人,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4367人,占户籍总人数的3741%;初中及高中(含中专、职高)文化程度人数4273人,占户籍总人数的3661%;大专文化程度人数625人,占户籍总人数的535%;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人数270人,占户籍总人数的231%;在校学生2138人,占户籍总人数的1832%。
1.3人才结构不优,年龄趋于老化统计数据显示,石门县2017年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1778人,占1492%;15~64岁人口为420558人,占683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2786人,占167%。2017年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08%,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6%,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51%,人口老龄化已成定势。调研的4个村,户籍总人数11673人,18岁以上60岁以下男劳动力4028人,占户籍总人数的3451%,其中,2129人外出务工,占外出务工总数的5576%;18岁以上60岁以下女劳动力3593人,占户籍总人数的3078%,其中,1509人外出务工,占外出务工总数的3952%。4个村共有基层组织队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人员、三乡人员、新乡贤人员198人,占户籍总人数的170%,仅有1名大学生村官,1名新乡贤人员,14名新型职业农民。
2存在问题
2.1乡村人才培育质量不高目前,石门县乡村实用人才多集中在种养业,大多为“土专家”“田秀才”,农村经纪人、电子商务人才凤毛麟角。培训课程的培育理念、培训方式方法、课程设置不能适应乡村技能人才的培训需要。石门县经过5年探索实践,被农业部认可、在全省推广的石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四+”模式,由于资金紧张,近两年没有开展实质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2.2乡村人才示范引领作用不够乡村人才的价值在于其有科学技术、市场眼光和致富专长,但由于农村地理位置偏、交通不发达、资源少、资金短缺、设备落后、生产物质价格高,农产品品种单一、品牌不响、产品附加值低、物流成本大,生产的产品走向市场也缺乏竞争力,这些无疑制约了乡村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
2.3乡村人才队伍保障措施滞后石门县乡村人才队伍的选拔、培育、保障、激励措施尚不能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政策环境、舆论氛围和服务手段较为缺乏。医疗、养老、失业保险不健全,维护合法权益、有序流动的法规、规章不完善。虽然建立了县、乡联动的管理机制,做到县有人才库、乡镇有名册,但相对滞后的保障措施制约了乡村人才的健康成长。
3破解之策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第一动力。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如一地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强化人才硬支撑,为乡村振兴汇聚活水之源。强力构建“三大中心”、优化“三大功能”、完善“三大体系”,推动“三支队伍二类人才”的培育。让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上山下乡、回报父老的乡贤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广袤农村施展才华,打造一支规模大、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队伍。
3.1构建“三大中心”(1)构建指挥中心。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构建组织、农业、财政、人社等部门负责人参与,县主要领导挂帅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指挥中心,统筹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程。(2)构建调度中心。明确牵头部门,健全工作机构,优化网络配置,构建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培育调度中心。(3)构建保障中心。健全滚动迭加的人才开发基金,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单位个人为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落实人才引进、有突出贡献人才奖励政策,构建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培育保障中心。
3..2优化“三大功能”(1)优化目标引导功能。在认真调研基础上,以《常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为蓝本,强化乡村人才培育顶层设计,制定详实的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以规划为引领,努力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既定目标。(2)优化政策指引功能。目前,国内城乡二元结构分化明显,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结合石门实际,不断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政策体系,以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挖掘人才潜能,激发人才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3)优化典型引领功能。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乡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培育支撑柑橘、茶叶、畜禽养殖等农业支柱产业发展的实用人才,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优秀代表、农业发展带头人、返乡创业优秀人才、扎根农村优秀大学生的示范引领和二传手作用,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讲好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故事。
3.3完善“三大体系”(1)完善职责体系,压实培育动能。健全县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县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乡村人才培育工作领导体系。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牵头部门及其工作机构要以责任制的形式将职责明确到位,对标对表压实责任,着力形成乡村人才培育合力。(2)完善考核体系,建立奖惩机制。建立县、乡党政领导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程绩效考核制度,把抓党建促乡村人才振兴作为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乡村人才培育工作不力、效果不佳的亮“红牌”;对乡村人才培育成效显著的进行表彰;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村人才予以重奖,形成重视尊重乡村人才劳动成果的良好社会氛围。(3)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培育效果。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紧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需求,以学员观念转变、思路拓展、能力提升为目标,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对乡村从事技术推广、生产开发、市场营销的乡土人才及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青壮年农民,开展理论教学、专题讲座、政策法规、经验传授、“互联网+”与研讨交流诸多形式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3.4培育“三支队伍二类人才”(1)培育一支乡村治理队伍。根据中央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依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细化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按照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全面开展乡村发展与治理主题培训,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建立一支懂规划、会建设、善管理、能经营的乡村治理队伍,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1,2]。(2)培育一支职业农民队伍。针对石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市场意识不足、经营管理能力欠缺的现状,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抓手,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的深度融合,以服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导向,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重点,根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计划,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能力的精准培训力度,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带动乡村人口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促进人才要素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让农民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3]。(3)培育一支乡贤反哺队伍。由于城市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大量乡村人才涌入城市,成为远离家乡的精英乡贤。出台“筑巢引凤”优惠政策,完善新乡贤吸纳机制,实施新乡贤培育工程,引导他们重返乡村、扎根本土,发挥他们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发现、培育、壮大新乡贤队伍[4]。(4)培育一批农村电商人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业农村电商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作用突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主力军。为加快三产融合,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要以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村邮乐购”商超店主、益农信息社负责人、返乡下乡创业人员为重点对象,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安排以信息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新形势和新趋势、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与实践、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助力脱贫攻坚、农产品流通与农业品牌创建、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内容。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典型人物宣传,引导电商、微商创业,推动一批柑橘、茶叶、土鸡、香猪等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形成O2O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5)培育一批农业高端人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乡村各类人才。要以高端人才为引领,重点引进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规划师、乡村导游、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注重培育“领军型”“带头人”和“创业型”“管理型”乡村人才,继续将优秀青年农民送进高校培训,支持他们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建功新时代[5]。
参考文献:
[1]李东波,邱正鑫,龚佳军,等石门新型职业农培育“四+”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农民科技培训,2017(1):28-30
[2]陈云端基于“淘宝村”视角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7(7):138-139
[3]张荣梅,胡文岭,王素贞,等基于农业供应链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7(7):290-294
[4]袁立峰现代农业呼唤新型职业农民[J]现代农村科技,2014(14):77-78
[5]汪金友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J]中华魂,2014(4):26-2728
作者:李东波1;董义勇2;陈子龙3;丁芙蓉1;佘宏建2;向秀萍1单位:1石门县农业局,2石门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石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