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混合方法在管理学中的扩散范文

混合方法在管理学中的扩散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混合方法在管理学中的扩散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混合方法在管理学中的扩散

混合方法在国外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简单地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收集数据,到后来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混合量化手段和质性手段,包括从研究设计开始到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再到对研究结果的讨论。混合方法在管理学领域的应用体现在不同的学科分支上。以信息管理学为例,在美国,混合方法在信息管理学中的应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2002年,McKechine、Baker、Greenwood&Julien审阅了信息学领域的247篇学术著作,发现有29篇文章真正混合了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实际上自2000年开始,Gorman&Clayton开始大量提倡使用多种研究手段并采用三角校证的手法进行信息管理学研究。另有Fidel通过审阅2005年到2006年两年间发表在美国管理学领域的学术期刊后发现:第一,在486篇文章中,共有39篇采用了混合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第二,研究人员采用混合方法的主要原因是发掘新的因素和变量,或更全面深入地探索研究问题。混合方法在非洲的信息管理学中也有应用的证据。如非洲研究学者Onyancha审阅了自1991年到2007年间非洲信息学领域的13家学术期刊,发现上百篇文章中使用质性方法做实证研究,但也有少数非洲研究者结合了量化手段分析质性数据。2008年,Ngulube审阅了自2004年到2008年间发表在非洲管理学期刊的685篇学术文章,发现其中共有48篇文章采用了混合方法。

一、混合方法在中国学术界的扩散动态

中国学者在21世纪初开始陆续引进和使用混合方法,其总体情况如下:

(一)关于混合方法的一般理论研究该类研究包括混合方法的相关理论和扩散保障两方面。第一,相关理论研究。有学者把混合方法作为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论予以介绍和推广。如陈向明在《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一书最后开辟了“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结合”一章,简要回答了两者结合的背景、能否结合、为什么要结合和如何结合等问题;蒋逸民介绍了混合方法研究的演变历史、主要类型、未来发展趋向,并揭示其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有学者把混合方法作为某个学科门类或研究领域的方法论予以推介。如田虎伟把混合方法提升到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理想范式的认识层面;侯英、张培分别倡导混合方法研究在教育技术学和应用语言学中的应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徐世勇提出管理研究中应该注重定量研究与质的研究范式的运用之后,刘阳,孙向荣、穆绪涛,魏红先后开始倡导混合方法在图书馆学、图书情报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管理学所属学科中的应用。[22-25]第二,混合方法在中国学术界扩散保障的研究。周玉春及Creswell以中国东部为案例深入调查了中国学者对混合方法的接受程度。结果表明很多领域(包括管理学)的研究者已经认识到了混合方法在他们的学科研究中的重要性,他们在倡导推广这种方法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实际的困难。宋孝忠、王红乾、张学军分别以思辨的方式提出了混合方法研究在中国高等教育中本土化的观念变革、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技术保障等方面的相关建议。

(二)关于混合方法在中国管理学研究中的扩散动态虽然没有直接的文献计量研究和问卷调查研究提供关于混合方法在我国管理学研究应用的证据,但有间接调查可窥混合方法在中国管理学研究使用的一般情况。有学者对2008年《管理世界》《科学学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科研管理》《管理学报》发表的关于确定战略/策略管理、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营销等4个领域202篇论文中“研究策略”调研结果表明: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含案例研究)的有16项,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理论推理/文献综述)的有42项,采用样本调查、计算机模拟、实地调查实证研究分别有143项、3项、1项。[30]这说明在我国管理学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运用很少,大量的是以样本调查为代表的实证研究和以文献综述为代表的定性研究,质的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有机结合的研究项目肯定更少。正如岳黄昏所言:“我们的研究中如能做到质性方法与量化方法并行使用,就已经属于不简单的设计了,而与真正的混合方法设计所强调的有机整合使用还有着很大的差距”。综上,中国学术界对于混合方法的一般理论研究不多,且多为介绍性的研究,对于扩散保障研究主要为思辨式的策略研究。中国管理学界对混合方法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由少数学者在少数学科领域倡导应用阶段,对于混合方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管理学研究中的制约因素及其关系研究甚少。

二、在中国管理学研究中扩散混合方法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研究方法对于管理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来看,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严密的概念体系和是一门成熟学科的重要标志;从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来看,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科学方法不断创新和被使用的历史。“管理学作为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受益于各个学科的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融合多种学科理论与多种方法已经成为管理研究的趋势。”然而,一方面,目前中国管理学在研究方法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且相对分散,不成体系。具体表现在:第一,中国关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学术专著绝大多数为研究生教材且数量不多。其中,代表作有李怀祖的《管理研究方法论》、许正良的《管理研究方法》、孙国强的《管理研究方法》、马庆国的《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等。这些著作较为重视理论性和实用性,注重提供一般的管理研究方法和规范,但基本没有涉及定量研究、质的研究在同一研究中进行综合设计和使用。第二,管理学研究方法方面的论文也比较少,且主要集中于案例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等,而对其他重要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研究法、实地研究法等相关应用研究较为少见,更缺乏对于管理研究方法的比较研究。另一方面,实践中的中国管理学研究方法表现出诸如研究者的方法论意识不强、对新的研究方法不敏感、使用的研究方法过于单一且规范性欠缺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总结性、思辨性的研究仍然是许多管理学研究者使用的主要方法。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管理学界开始强调量化与实证化研究方法,“但往往较强调结果分析的量化程度,而对研究问题的选择、研究手段、研究设计、研究程序等环节的重视程度则相对不够,目前还存在研究手段单一、研究效率低下、数据收集程序不严谨、统计方法误用、忽视对研究情景的控制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总体质量”。我国目前对质性研究的理解比较模糊,还存在较多的偏见与误解;但恰恰是质性研究的观察法、访谈法等容易挖掘出基于本土情景的扎根理论,从而产生出基于中国情境的高水平的中国管理学研究成果。因此,倡导、开展混合方法在中国管理学领域中的扩散研究,不但对于丰富中国管理学研究范式、推动管理学研究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管理学术界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方法不足、方法规范性欠缺等问题,提升中国管理学学科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二)实践意义从总体来看,混合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克服一些由于使用单一方法而带来的问题。正如美国学者Sechrest,Sidana所说,使用混合方法的好处包括两点:其一在同一框架内通过利用定量和质性分析技术,混合方法研究可以合并两种方法范式的优点;其二采用混合方法研究的研究者更有可能根据他们的研究问题来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而不是根据一些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预先形成的关于研究范式的偏见来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通过缩小定量研究者和质性研究者之间的分歧,在探索提升研究质量的历程中,混合方法研究将会释放出越来越大的能量。因此,在中国管理学研究中倡导使用混合方法研究,对于构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的管理研究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者:田虎伟周玉春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校区人文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