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工业革命与产业竞争研究范文

新工业革命与产业竞争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工业革命与产业竞争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工业革命与产业竞争研究

《改革与战略杂志》2014年第十二期

一、总体战略布局与构思

综合考量以上诸多因素和发展经验,需要为江苏产业竞争优势转型提供总体战略构思,以期突出核心要点,把握正确方向,在宏观层面确保道路正确、思路正确和方法正确。

(一)江苏应当“矮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所谓“矮筑墙”,就是减少行政审批手段和降低贸易壁垒。充分发挥“昆山经验”,精简审批流程和加快审批速度。进一步开放市场,以较低的区域进入门槛来提升内部产业竞争度,以期促使区域竞争力的快速发展。所谓“广积粮”,就是指目前江苏地区仍需进一步扩大资本积累,同时做到真正藏富于民,未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都必须依赖强大的内需驱动,不可完全依赖外向型经济,因此需要重视基础的积累。所谓“缓称王”,就是指国内目前可以与长三角地区相抗衡的只有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国外则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等五大城市群,在与这些巨大城市群发生关系时,不可一味逞强冒功。长三角不能一味地追求超越传统的世界五大城市群。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能脱离国家发展现状。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整体与局部的经典论述是,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互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候要着眼于立足于整体,追求系统整体的最佳效应,防止和反对以局部利益来损害整体利益的现象。江苏地区如果真正实现快速超越,那么必将完全与国家经济水平相脱节,一系列社会问题将暴露,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将日益凸显。

(二)政府应充分释放中小企业在竞争中的效能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是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面对上下两端挤压,已走到“十字路口”的中国制造业不应停留在初级水平,江苏也不应再做廉价的“世界工厂”。加快培育、巩固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是必须要走且非常紧迫的一步。本人认为,未来在产业竞争中扮演核心角色的不再会是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而是分布式、分散化的中小企业,不过这些企业必须生存于成熟的、有效的产业生态圈中。这些企业的市场适应力、需求反应速度都大大高出传统大型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有着独特的优势。政府必须营造出对内公平公正、扼制垄断,对外抵御冲击、团结协作的健康生态环境,这是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发挥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中的基础。关于中小企业生态环境的框架搭建,在当下“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背景下,应建立“邦联式”组织。邦联制(Confederation)本是政治词汇,用于此是为了强调中小企业生态环境的超政府绝对强制力的特征。这一松散的组织,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给予组织内部成员充分自由选择发展方向的权利;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政府不应制定过于强制性的条款进行不合理约束;政府的职责主要是两点,一是维护本组织内公平公正,确保各企业能够获得同等发展地位,二是强力应对江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遭遇的不合理对待和恶意控诉,维护江苏企业在国际竞争平台上的合理权益;严格建立组织准入准出制度,对有培养前景且需要大力支持的企业准予进入,在其具备独立应对能力后退出本生态环境,这种类似博士后流动站的生态模式可以增加内部成员流动性,使得真正需要国家资源倾斜的企业能够获得资源。

(三)高度重视本土市场的价值这里本土市场所指并不是局限于江苏境内,而是指国内市场。新工业革命竞争优势建立于快速市场需求反应和个性化产品供应。快速的市场需求反应建立在高效准确的信息收集分析体系基础上,个性化产品供应则建立在高度柔性生产线基础上。目前我国外向型大规模同质化生产体系显然已经不能符合时代需求,新工业革命将会激发反全球化浪潮,全球分工体系可能更加倾向于地区产业格局。尚处于“未激活”状态的内需市场将会拖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脚步。因此,必须平衡国内收入不均的不利局面,简政减税以实现真正的藏富于民。阿里巴巴在纽交所实现成功上市,并一举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并无重大建树的国内企业,只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市场这一“聚宝盆”,就可以拥有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反之,仅“攘外”而忽视“安内”的企业必将得不偿失,丧失其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从某种意义上,新工业革命逼迫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发展战略,高度重视起本土市场。在地区贸易保护主义不入主流的现状下,我们不能完全通过行政力实现本土市场的控制,而只有通过本土企业在文化、理念、产品质量、技术含量等方面的综合突破实现本土市场的控制。一种技术只有实现规模经济,才能取得快速和全面的技术突破,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为我国实现技术赶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欧洲由于其本土市场的狭小,很多先进技术并没有迅速实现产业化,相反美国引进新技术后迅速提高生产率,利用广阔的本土市场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反过来占领甚至垄断了欧洲技术先发国的市场。这昭示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本土市场的掌握,不能为他人所用,最终使自身受制。

二、实现江苏产业竞争优势转型的政策谋划

江苏有着诸多领先于其他地区的特色优势,这些优势领域的进入门槛相当高,充分利用对于产业转型有着独特含义。同时,幸福导向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关键产业的突破是获取优势的有效手段。以理念促发展,以人才保发展,以政策助发展,是江苏实现产业竞争优势成功转型的重要一着。

(一)利用江苏特有的文化理念和科技优势形成特色竞争优势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要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江苏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加之改革开放以来迅速膨胀的经济实力和雄厚的科技实力,这些内外部条件使得江苏能够拥有特色竞争优势。新工业革命下,人的劳动价值更多体现在理念和观念层面,而融合高科技的文化创意产业正是在此背景下形成江苏特色竞争优势的有利选择。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利用,通过知识产权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作用显著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智能产权。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是载体,创意是核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渗透性和辐射性。文化创意产业一直以来不被高度重视,而这一“软产业”实质上能够充分发挥江苏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非对称竞争优势。经济是基础,能够决定上层建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是对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高水平体现。除了政治、经济等硬实力的竞争外,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创意产业从诞生伊始便占据价值链高端,并且由于其低能耗、低污染的特征,满足我国“两型社会”的发展诉求,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安全重要性不够重视的原因,是文创产业并不像高端装备制造业那样“显性”作用于国家安全。一个产业是否能影响到国家安全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能否成为一国的支柱产业。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重要的支柱产业。而如达到此高度,则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与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紧密挂钩。因此,江苏需要抓住这一发展契机,不断拓展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式发展。

(二)大力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新工业革命及后新工业革命时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机器代替工人的程度会越来越高。目前机器可以替代初级脑力劳动,但未来必将实现对人类的全部替代。这时,幸福导向型产业的发扎会越发具有价值。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主义时代是机器排挤人的时代,但新工业革命下是良性的机器排挤工人,工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劳动与否,也可以选择从事何种劳动。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劳动的根本转变。江苏作为国内先发地区,在率先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前提下,理应优先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但实际上,江苏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反观改革开放桥头堡的广东,早在2012年8月就提出《培育幸福导向型产业体系五年行动计划》,在全国首次正式推出幸福导向型产业发展目标。广东立足于“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幸福广东构建提供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支撑”这个前提,选择了健康卫生、便捷出行、食品餐饮、体育健身、智慧生活、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绿色环保等八类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可以预见,未来从体力劳动和简单脑力劳动中释放出来的人口,会更多投入到提高整个社会生活品质和文明程度的幸福导向型产业中去。幸福导向型产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与现阶段我国提出的以人为本发展方向相一致,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江苏应该发挥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产业和跨领域平台方面的优势,以物为出发点,以人为落脚点,以人的需求为竞争的核心导向,建立健全幸福导向型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制度搭建。

(三)确保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推动制造业升级在劳动力既定的情况下,资本偏向的技术变迁带来机器设备投资的增长,不仅提高了密集使用这些机器设备产业的资本密集度,实现了产能扩张,同时又使得机器设备本身制造的产业范围和规模扩张。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和收入需求弹性这两大因素。每次时代性技术革命引发各大产业部门内部各个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出现差异,引发劳动力在各部门间转移和再配置。对于第三次产业的服务业来说,其兴起、扩散范围和分工深化比第一、第二产业更加依赖于劳动力部门间配置。不仅如此,面向制造业中间投入的服务业创新更加依赖良好的上下游企业合作和竞争的市场环境、知识与信息密集型要素投入和组织创新。帕帕斯和希恩(1998)、卡诺米里格路和卡尔森(1999)认为,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可以加速二三产业的融合。江苏必须认清当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的现实,促进智能终端与应用服务相融合、数字产品与内容服务相结合,推动产品创新,拓展服务领域,发展服务于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数字内容、数据托管、技术推广、管理咨询等服务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推动制造业升级。

(四)率先实现人才培养体系变革新工业革命使得劳动力因素在生产中的影响力有了质的降低,产业竞争力根本上不会与劳动力成本挂钩。经过劳动力差异修正后的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成本在2010年约为美国劳动力成本的30%,而到2015年前后则会上升到45%左右,劳动力成本较先发地区优势缩小的趋势不可避免。在这一基础上,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方式的出现则进一步加快我国既有比较优势的削弱速度。强调以人为本的新工业革命形成了智能机器代替脑力劳动的新格局,这是既前两次工业革命机器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后的又一原则性突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衰落是不可逆的,生产智能化、自动化进程不可阻挡。与其等待新技术革命彻底淘汰我国赖以生存的建立在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比较优势,不如主动应对,提前进行自我改良,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促进企业成本与价格优势重建。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教育体系,对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提高,这可以充分应对日益加深的知识密集型经济时代的到来。虽然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对劳动者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替代,但新工业革命的人本思想仍强调了人在生产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忽视劳动力素质培育的国家必将从根本上丧失竞争优势。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人才和知识型员工的缺乏,加之制约高端人才流动的诸多制度性壁垒,将成为江苏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最大障碍。分散合作式教育课堂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决不能让学生如同标准生产线一样,被教育成无差别人才。

作者:汪亚青单位: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