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循环经济管理机制创新思考范文

循环经济管理机制创新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循环经济管理机制创新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循环经济管理机制创新思考

《改革与战略杂志》2014年第十二期

一、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及运行模式

(一)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循环经济倡导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零排放理论、热力学“熵”理论和资源价值论。循环经济最主要的指导原理是生态系统原理。所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一个功能整体,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系统。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与经济学密切相结合的科学,从总体上研究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理论经济科学性。在生态经济中,经济活动的目标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保证整个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于生态经济,是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经济活动形式,是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物质能量层级利用的原理,把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来考虑,立足于生态,着眼于经济。零排放理论是由欧洲实业家、前任联合国大学校长顾问GunterPauli首创的,是指无限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直至为零的活动,即应用清洁生产、物质循环和生态工程等各种技术,实现对天然资源的完全循环利用,而不给生态环境留下任何废物。在热力学中,高温热源向低温热源的移动是以扩散的形式移动的。熵经济学中的熵不仅可以用于描述热量的扩散,也可以用来描述物质的扩散。引入了物质熵的概念,就能描写出作为物质熵向热量熵转化过程的有机生产。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资源被开采和浪费,越来越多的资源学与经济学家意识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在循环经济系统中,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循环经济以综合性指标来衡量发展,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视污染预防和废物循环利用以及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有相应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循环经济是随着技术的不断集成和提高而发展的,衡量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如下式。

(二)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按照经济社会活动的规模和所涉及的范围,循环经济可以分成大、中和小三种规模的循环方式。“小循环”模式是企业的内部循环,是指以一个企业内部或者一个农村家庭为单位,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推行清洁生产,最终使所有的资源和能源都得到有效的利用,实现污染无害排放或零排放目标。“中循环”是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是建立在多个企业或产业的相互关联和互动发展上的运行模式,要优先考虑将上游企业产生的废物充分利用到下游企业中去,使所有的物质都得到循环的利用,最终实现废物的再循环利用。“大循环”是循环经济在社会层面上的体现,是指在整个经济社会领域,通过工业、农业、城市和农村的资源循环利用,不排放废物,最终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实践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立足于建设循环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型区域,通过立法、教育、文化建设以及宏观调控,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资源循环”的观念,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中,以上三种循环模式同等重要。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在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框架下,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在产业不断振兴和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将对环境的污染负荷持续降到最低水平,最终实现资源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目标(如图-2所示)(王军,2007;HuiquanLi,2010)。

二、中国循环经济管理机制的创新

(一)循环经济的管理机制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发展模式和理念的一种革命,是涉及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等领域的系统工程。科学严格的管理是保障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管理机制就是明确各个机构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工作或活动中的相互联系和一般性的内在工作方式。因此,建立健全规范化、程序化和系统化的管理机制,是循环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应贯彻全面管理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采用目标管理和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方法,即事前策划、事中调控和事后评估。具体包括四个阶段:策划阶段、推进与实施阶段、监控与纠正阶段、持续改进阶段(如图-3所示)。策划阶段说明发展循环经济要做什么;推进与实施阶段阐述应该如何做才能落实策划阶段制定的推进计划和方案;监控与纠正阶段强调循环经济发展进程中发现问题怎么办;持续改进阶段是在前一个循环基础上,提出更高的目标和指标。这种管理机制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结构化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框架。

(二)循环经济管理机制分析从国际经验看,21世纪人类要解决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其根本出路在于管理制度和机制创新。在如此大背景下,如何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创新机制,是中国循环经济急需研究的问题。循环经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首先就是物质的减量化使用。“脱钩”指的是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物质消耗总量在工业化之初随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增长,但是在以后某个特定的阶段会出现反向变化,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物质消耗下降。因此“脱钩”理论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循环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人们相信物质消耗最终会不断降低,未来物质资源保障与环境污染压力走势将比较乐观。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对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重大命题,系统论的方法显得很重要。系统论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认为任何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基本特性,因此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总体出发来研究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以及和系统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我们应该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相关性和人类活动的环境适应性,从而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因此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不断满足自身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应从社会经济系统整体出发,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和处理经济发展问题、生态平衡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汪琨,2010;冉春艳,2008;YongGeng,2012)。

(三)循环经济管理机制创新我们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建构循环经济的管理机制,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我们应根据中国国情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建构中国循环经济的管理创新机制。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注重从不同层面协调发展。即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和资源再生产业(也可称为第四产业或静脉产业)。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对于中国资源消耗大、需求大的现状尤其重要。我们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一方面,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形成后发优势。推动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我们借鉴英国学者格里•约翰逊(GerryJohnson)和凯万•斯科尔斯(KevanScholes)1998年在其著作《公司战略教程》中提出的PEST分析法,分别从政治或法律因素(politics)、经济因素(economy)、社会文化因素(society)和技术因素(technology)这四个方面来研究构建中国循环经济的管理创新机制,是研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通过PEST分析法,基于影响中国循环经济管理机制创新的四类主要环境因素,分别从政策法规创新、经济制度创新、社会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四个方面探索了中国循环经济管理机制创新框架。1.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要靠政策的推动,还要靠生产者、消费者市场需求的拉动,需要全社会发展观念的根本变革。我们要更新发展观,树立科学的生产消费理念,培育适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2.要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抓紧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规范和约束经济主体的行为。3.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要采取经济政策,如价格、税收和财政政策等,激励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市场机制的巨大作用,建立健全其价格形成机制;另外应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创建环境资源市场。4.发展循环经济要靠绿色技术创新。加强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技术,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还要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引进先进技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更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本质是对传统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其保证是制度与体制的创新。

三、总结

循环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对中国节约社会的建设将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管理制度和机制创新,从根本上消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剑玲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