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摩崖石刻的旅游开发价值范文

摩崖石刻的旅游开发价值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摩崖石刻的旅游开发价值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摩崖石刻的旅游开发价值

摘要:

夹江千佛岩景区作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拥有众多历史久远的摩崖石刻,这些摩崖石刻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但是在千佛岩景区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摩崖石刻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文章在认真整理分析千佛岩景区现存摩崖石刻的基础上,探究其旅游开发价值和意义,打造千佛岩旅游新名片,助推乐山旅游文化和地方经济的繁盛。

关键词:

千佛岩景区;摩崖石刻;旅游价值;不足;展望

古蜀国自蚕丛及鱼凫开国以来便一直存在巨石崇拜,石刻、石雕和石墓文化也就应运而生。四川石刻资源十分丰富,如广元皇泽寺石刻、乐山大佛、安岳摩崖石刻、仁寿牛角寨石刻等,夹江千佛岩摩崖石刻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清代冯云鹏先生在《金石索》中指出“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1]291,今人徐自强、吴梦麟的《古代石刻通论》中也写道“摩崖石刻是石刻的一个类别,所谓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记事的石刻”[2]22。广义的摩崖石刻包括文字石刻和石刻造像,狭义的摩崖石刻专指文字石刻。根据马衡先生的《中国金石学概要》中所言“刻石之特立者谓之碣,天然者谓之摩崖”[3]67,摩崖石刻是一种独特的石刻艺术,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四川地区内摩崖石刻有4300余处,只有33处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夹江千佛岩摩崖石刻为少有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就石刻的分布来看,夹江千佛岩景区是川南摩崖石刻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摩崖石刻开凿情况来看,整个巴蜀地区只有夹江和安岳是从初唐到五代一直延续开凿的摩崖石刻,持续时间长,历史悠久。此外,千佛岩景区最为独特的是摩崖石刻多为民间自发雕刻,地域价值极高,手法各异,极具特色。四川作为佛教传播的重要地区,自东汉以来,距今约有两千年历史,千佛岩景区内摩崖石刻正是在唐代四川佛教文化发展繁盛时期雕刻而成。景区内现存唐代及明清的摩崖造像162龛,大小佛像2470尊。佛教造像加之景区内的千佛寺庙,让整个千佛岩景区以佛教旅游资源闻名,是整个嘉州片区内除乐山大佛、峨眉山之外重要的佛教旅游景点。

一、千佛岩景区摩崖石刻的旅游开发价值

千佛岩摩崖石刻作为一种精湛的石刻艺术,具有旅游开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价值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提到“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悟吟志,莫非自然”[4]65。千佛岩景区风景秀美,历代的文人在此游览时,不乏创作应景的诗词。这类诗句题刻有十余幅,主要为明清及现代所刻。如:地理位置独特的望龙坪处可以看见青衣江上独特的“龙脑石”,明代嘉州太守郭衡宸观看此景时在此题诗“:江头一块石,独立不能移。相彼波流者,谁将砥柱之。而渔網兢急,以济舟难迟。”古泾口处可以很好地观看“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景观,现代著名作家马识途在此写下“万里秋风后径斜,泛舟泾口似归家”的诗句。此外,千佛岩景区内约有30幅意义独特的题名题文,如“振衣冈”三字出自于左思《咏史》“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月浪厂处明永历二年的题文,为《沈华阳传》作者范文苂到夹江春游时留下的纪念题刻。因而,千佛岩景区摩崖石刻极具文学价值。

2.史料价值千佛岩景区摩崖石刻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石刻本身用文字记录的历史以及造像雕刻技术所体现的历史。各个朝代的雕刻技术、手法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历史。石刻的文字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为书籍内容提供史料支撑,《三国志•杨洪传》上记载:“敕曶、绰但於南安峡口遮即便得矣”[5]826,“铁石关隘”石刻正好印证了历史上南安峡口的地理位置;其次,石刻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情况,嘉庆年间,内容为“禁止上下一带开厂打石,如违必究”的一则告示,是千佛岩最早的保护告示,反映了清朝政府对千佛岩摩崖石刻的保护意识;石刻也为研究历代公文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光绪年间,千佛胜景坊处的“右谕通知”告示正文的十四行,沿用的是清朝当时公文告示的统一格式,为我们了解清朝公文提供了很好的范式。从内容上看,反映了清代官府对渡船业的管理,以及对民生的重视;最后,石刻也为地方志的研究提供了史料支持,月浪厂处落款为“康熙三年冬月知夹江县事三原王士魁为”的石刻,记载了夹江“东风堰”的修建情况。摩崖石刻的记载有力地反应了夹江独有的灌溉工程修建情况,这些都是我们现今追溯历史的参考资料。

3.丰富的宗教内涵千佛岩景区摩崖造像开凿于唐先天元年,主要为佛教造像,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按照主尊身份大致可以分为“佛类、菩萨类、天王类、圣僧类、其他神像5类。”[6]从内容题材上来看,有净土变、观音龛、地藏龛、说法庄严龛、毗沙门天王龛、一佛二菩萨以及一些图解佛经故事的经变造像。在造像旁边还有“南无阿弥陀佛”等具有鲜明佛教色彩的题刻,不难看出,早期的千佛岩造像的修建主要用于祭拜,迄今为止,千佛岩摩崖造像前依然香火不断。丰富的宗教内涵,也吸引着大量的学者前来探索研究。早在二十世纪,就有法国学者色枷兰到千佛岩进行研究,成果收纳在了《中国西部考古记》[7]里面。二十一世纪初,也有一些外国学者前来考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早稻田大学学者———肥田路美,她参与并发表了《夹江千佛岩091号三圣僧龛研究》[8]。千佛岩摩崖造像中体现着宗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思想,内涵深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4.地域价值千佛岩景区摩崖石刻体现了夹江的民俗文化、地理位置、雕刻技艺和风景特色等。法国学者色伽兰在考察夹江千佛岩造像时曾记载:“佛龛甚多,造像亦多,其特异之点,则在其像头肢之多,新异造像之出现。”千佛岩景区的摩崖造像既有唐代时期造像共有的特点,又有它自己的地域特色。从唐代的造像艺术来看,造像形态略显肥美,脸部纹络清晰,动态活泼,多刻一佛二菩萨三尊像。千佛岩景区摩崖造像依旧继承这样的特点,雕刻形态丰富,但雕刻内容除一佛二菩萨三尊像之外,又增加其他题材,有一佛一菩萨、四佛并坐、观音与地藏并列、药师佛并坐等,由于多为民间雕刻,题材组合比较随意。最为独特的是千佛岩的经变造像,在有限的佛龛内,雕刻上百个层次突出的人物、建筑、花草及两边的飞天造像,华丽中又显恢宏。而且可以从造像中观察到神情的变化,雕刻手法较为细致。这些造像承载着千佛岩历代的艺术结晶,也体现着夹江独有的地域文化。

5.书法价值千佛岩摩景区内石刻字体有楷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等,这些石刻中不乏书法精品。景区内主要以楷体为主,既有大楷又有小楷。大楷主要分布在振衣冈和天生桥的石壁上,以及丹崖坪处。如:天生桥旁的石刻“名山巨川”“万象庄严”为大楷字体,气势豪迈,笔力雄健。小楷分布比较散,主要是一些较长篇幅的记载,“右谕通知”和“重修千佛岩灵泉并记”均为小楷字体。当然还有其他式样的字体分布,如位于“振衣冈”左侧的“漱石枕凉泉”这幅作品即是著名的书画大师张伯英先生的作品,镌刻时采用的是张伯英先生最擅长的行楷,字体规范而不拘谨,笔画恰当好处,极具审美价值。这些不同字体的摩崖石刻,让游客在观览时增加了审美趣味,也不易形成审美疲劳。游览完山水之后观览这些雄浑秀美的摩崖石刻,无疑是一种视觉的享受。

二、千佛岩摩崖石刻与旅游

1.摩崖石刻与千佛岩景区得名关系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运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9]52。根据1990年中国科学研究院地理研究所编纂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10],将旅游资源分为8大类,108个小类,其中摩崖石刻从属于历史类旅游资源。夹江千佛岩景区,其名称由来主要得益于排列着的2400余尊摩崖造像,而且这些形态各异的摩崖造像也是吸引游客起来观览的旅游动力。此外位于千佛岩景区入口处的“夹江千佛岩”为国防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张爱萍的题刻,因而,夹江千佛岩景区的得名与摩崖石刻息息相关。

2.千佛岩摩崖石刻提升夹江的旅游文化品位千佛岩景区摩崖石刻中,摩崖石刻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提升了千佛岩景区旅游资源的文化含量和夹江的城市文化品位。千佛岩景区内摩崖石刻历史悠久,最早的摩崖石刻开凿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最晚的产生于二十世纪末期,整个时间跨度约有一千多年。从内容上看,“古泾新颜,秀冠青衣”“灵泉古渡”“数月劳鞍马,名垂佩玉泉”等,这样的诗句题词都是古代文人对千佛岩景区的赞美与讴歌。由此可见,这些石刻作品不仅是千佛岩景区的旅游名片,更是让我们认识到这些诗词作品对千佛岩景区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正是这些摩崖石刻,增加了千佛岩景区的旅游文化内涵,提高了夹江的旅游文化品位。

3.摩崖石刻可以提高旅游品质游客在千佛岩景区游览观光时,丰富的摩崖造像无疑可以提高游客的审美水平。千佛岩摩崖造像的形态各异,雕刻手法不一,对摩崖造像的观览可以窥见自唐以来精细的雕刻手法,民间雕刻的特色,无疑对游客的审美水平有极大的提高。同时,千佛岩景区内众多的题刻,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书法价值等。如“重修千佛岩灵泉并记”题刻,详细的记录了换佛头事件以及“裂泉”故事,游客在阅读题刻的内容时,对千佛岩景区的历史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千佛岩景区旅游不仅是游客身心的放松,当游客注意到题刻,开始关注上面的内容时,可以提升游客的文化品位,真正实现“游山如读史”。

三、千佛岩摩崖石刻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和保护的必要性

1.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夹江千佛岩摩崖石刻于1956年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在2002年被设为第二批批准通过的国家级2A景区,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夹江旅游局对近五年来千佛岩景区的统计数据。根据表1数据显示,近年来千佛岩景区收入一直处于上涨的趋势,但是同比增长率却一直低迷,近五年来旅游收入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在接待游客量上,2013年出现了负增长,这些数据都说明夹江千佛岩景区发展情况的不稳定。就整个夹江县的旅游情况来看,近五年的统计数据见表2:根据表2数据显示,不难窥见整个夹江县旅游收入可观。根据夹江县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夹江县旅游收入仅为7534.6万元,从2011年开始夹江县的旅游收入已经上亿,而且正在逐年上升,接待人数也是同步上升。从千佛岩景区与夹江县的旅游统计数据对比来看,千佛岩景区的游客人数达不到夹江县接待游客总量的一半,近两年还只能占到1/3,旅游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10。在2013年千佛岩景区游客下降的情况下,整个夹江县的旅游收入较2012年相比呈现大幅度的增长。其原因主要是夹江天福观光茶园从2011年开始试运行,2012年、2013年正好是天福茶园旅游起步阶段,给整个夹江县带来了巨大收入。同样是作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人数和收入相差巨大。鉴于此情况,千佛岩景区的旅游上升空间较大,旅游开发还需进一步加强。

2.旅游资源保护现状从保护情况来看,195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派人对千佛岩造像进行了专题检查。从1981年开始拨款维修。自1985年到1989年总投资约120万元。1989年到2015年期间,进行了一些常规的规划、修护护栏等措施,对景区内最为重要的摩崖石刻投资甚微。2015年7月开始的千佛岩景区保护设施建设项目,政府预计的工程发包价为158.34万元,根据规划的方案主要是修建厕所、护栏等基础设施。对于摩崖石刻的清洗维护依旧没有提上日程。就同县的投资情况来看,夹江天福观光茶园投资八千万元打造;就同类的摩崖造像来看,四川安岳摩崖造像在2013年的投资招标中,总项目投资630万元。针对此情况,千佛岩景区摩崖石刻的旅游保护迫在眉睫。就千佛岩景区内摩崖石刻自身情况来看,正在经受自然条件的风化,石刻大量剥落,部分造像全身的形态模糊,摩崖石刻的现状岌岌可危。这些价值重大的摩崖石刻未得到应有的保护,摩崖石刻的风化实际上是对旅游资源的损坏。

四、千佛岩摩崖石刻的旅游开发设想

摩崖石刻作为一种历史载体、情感的寄托,千佛岩景区内并未引起关注,并且正在走向消亡,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千佛岩景区的发展更是面临着景点开发不足、旅游纪念品缺乏、旅游形象不鲜明等问题,这也让千佛岩景区发展限于停滞和危机之中。为了让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摩崖石刻的整理和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是石刻自身的完好,千佛岩景区的摩崖石刻历史悠久,长时间暴露在自然环境,加之自然及人为的破坏,产生了各种地质灾害,主要有:风化、开裂等,保护摩崖石刻工作急不可待。首先,应当对摩崖石刻保存现状及病害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应当对千佛岩景区所存的摩崖石刻进行记录整理,使其成为纸质或图片资料永久留存。对于艺术价值突出,具有历史渊源的摩崖石刻,还应该给出相应的标示牌,供游客自行阅览了解。其次,应该从摩崖石刻自身、周边环境、地质环境等,进行全方位保护。就摩崖石刻自身保护来讲,目前国内运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石刻渗透加固的方法,来保护露天的石刻文物。利用无机加固剂和有机加固剂,选取喷涂、灌浆、贴敷、浸泡等合适方法,更好地保护摩崖石刻。

2.设计旅游路线引领现今“游客游览的着眼点并不是孤立的一个个景点,而是旅游线上的景点”[11],做好千佛岩景区旅游路线设计必不可少。从外部旅游线路设计来看,夹江县天福观光茶园景区位于成乐高速公路的夹江出口处,可以开发天福茶园到千佛岩景区的公交旅游专线,方便游客游览参观。同时,依托临近的乐山大佛和峨眉山景区,在景区附近做好千佛岩景区宣传及对交通路线的指引。根据乐山市2014年度旅游公报的情况来看,到乐山旅游的游客集中在乐山大佛和峨眉山景区,两个景区之间的中转站为肖坝旅游车站。如果能够开通肖坝旅游车站到夹江的汽车,交通上的便利可以增加景区的游览量。从千佛岩景区内部旅游路线来看,大观顶的滑坡使得千佛岩景区呈现单线路的旅游路线。青衣江景色秀美,可以开发水上旅游路线,将陆上和水上路线结合起来,形成一条环形旅游游览路线,让游客的千佛岩之行更加的充实、愉悦。

3.体验导向型旅游开发早在1970年,美国未来学大师阿尔文•托夫勒就提到“继服务业发展之后,体验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12]12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不再停留在游览观光,更多的游客希望亲自去参与体验,或观看实景进行体验,真正收获到旅游的意义。一方面,由于千佛岩景区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可以在宗教的纪念日开展大型的讲经、诵佛、祈愿、吃斋等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对旅游者而言,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是出行所需。夹江是“全国健身秧歌之乡”,这种“纸乡秧歌”是竹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民歌《竹麻号子》和夹江民间戏曲《堂灯》为音乐元素,以手工造纸的七十二道工序为基础而创编的,极具地方特色。可以在景区内定期表演“纸乡秧歌”并邀游客参与,让游客在扭秧歌过程中感受地方特色。另一方面,开展实景演艺活动,打造“夹江印象”的实景演艺。将千佛岩景区内的手工造纸、摩崖石刻和灌溉遗产东风堰结合起来,打造属于夹江特色的实景演艺。目前,实景演艺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但国内目前实景演艺只有部分景区实施,如果能够成功打造“夹江印象”的实景演艺,无疑是一个亮点。

4.整合景区旅游资源千佛岩景区除了以摩崖石刻为主要景点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由于比较分散,管理滞后,很少为人所知。千佛岩景区的入口处有一条聚贤街,是历代文人贤士的聚会之地,建筑主要为明清风格的传统民居,颇有古镇气息;通往天生桥路上有四川省唯一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始建于康熙元年,距今约有350年历史,成为青衣江流域传统无坝引水灌溉工程的典范;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为国内第一家手工造纸博物馆,位于千佛岩景区内佩玉泉旁。这些有意义的资源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可以将它们进行资源整合,把集贤街发展为古镇,打造旅游纪念品的研发、生产和消费基地。东风堰、手工博物馆以及青衣江整合起来和千佛岩摩崖石刻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让千佛岩景区旅游资源更加丰富,景区经济更好地发展。

5.加强宣传,提升景区知名度千佛岩景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要想吸引游客,加强景区的宣传工作必不可少。在新兴媒体崛起的时代,各大商家都在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做宣传,千佛岩景区亦可以搭建自己的微信、微博平台,推送体验活动及优惠活动的通知。初期可以开展景区扫码免门票活动,借鉴岳阳楼、滕王阁免门票的成功案例,提升公众号的关注度。此外,结合千佛岩自身的情况,还可利用问答千佛岩历史免门票的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游览。同时开展大型的千佛岩景区诗文征集赛、摄影征集赛,将征集的优秀诗文刻在石壁上用以参观,摄影获奖的作品投放在公众账号上宣传,并做成图片放在景区内,吸引游客的眼球,加强宣传力度,提升景区知名度。

6.形成一条地域化的旅游纪念品链目前千佛岩景区的旅游纪念品种类较少。从夹江的地域文化来看,拥有很多可开发的资源。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夹江年画、夹江麻柳堂灯戏、高桩彩绘绑技艺都是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夹江竹纸技艺。千佛岩景区应充分利用特殊的地域特色,将这些手工艺成品展览介绍并售卖;传统的石刻旅游景点主要是打造一些和宗教有关的手工艺品,千佛岩景区拥有手工艺术博览馆和宝贵的手工造纸。可以结合摩崖石刻和造纸,在手工纸上绘制摩崖造像、模写石刻内容做成书签、明信片、挂饰、家庭装饰等。在销售的同时,展示手工艺制作过程,吸引游客亲自参与制作,让游客买回的纪念品既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也融入了自我的体验;从地方特产出发,销售美味、知名的土特产食品,如豆腐乳、甜皮鸭、苦笋等。让游客能够买到与景点特色有关的游览纪念品,也是对景区的一种宣传。

五、结语

千佛岩景区的摩崖石刻对于乐山乃至四川来讲,都是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景区之内,到处有摩崖石刻。千佛岩景区山清水秀,如果游客仅仅止步于风景,颇失厚重感,只有这些经历了沧桑的摩崖石刻能够将夹江的厚重一一诉说。千佛岩景区作为嘉州文化的不可或缺部分,要想提升乐山的旅游品位,无疑需要深入挖掘这些现有的文化历史资源,景区内的摩崖石刻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开发千佛岩景区的摩崖石刻亦是对其本身以及它所记录的历史的保护。目前国内各个景点不断推新出奇,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夹江千佛岩作为蜀中一个著名景点,更应该不断地提升旅游附加值,带动经济发展。最后,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千佛岩景区的摩崖石刻,让千佛岩景区的旅游走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冯云鹏.金石索•下[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2]徐自强,吴梦麟.古代石刻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

[3]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国金石学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5]卢弼.三国志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于春.四川夹江千佛岩摩崖造像初步研究[J].考古与文物,2014(3).

[7]色伽兰.中国西部考古记[M].冯承均,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8]肥田路美,臧卫军,于春.夹江千佛岩091号三圣僧龛研究[J].四川文物,2014(4).

[9]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0]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计划统计司.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方案[P].1990.

[11]陈青光,周茂全.桂林旅游产品开发及线路设计[J].旅游学刊,1995(3).

[12]阿尔文•拖夫勒.未来的冲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作者:牟艳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