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茶乡文化文学性情感色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记录和描写了大量西周到春秋时期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趣事。其诗歌不仅具有传承歌颂的音乐性,还有丰富的文学性。《诗经》中的叙事描写,包含了各层人民的的真情实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现状。本文主要分析了《诗经》中的茶乡文化文学性情感色彩,并从中透析出茶乡人民情感韵律与诗经中的内在联系,以及茶文化对《诗经》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诗经;茶乡文化;文学性;情感色彩
1《诗经》与茶乡文化概述
1.1历史同步性《诗经》与茶文化具有高度的历史背景同步性。首先,茶在上古神农氏时就开始出现,直到西周时期,茶文化开始形成;春秋时期更是处于茶文化的鼎盛阶段。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家学术思想繁荣,促进了以禅茶文化为首的、结合各家学说的茶文化的发展。并且,因思想的繁荣,春秋时期文人墨客较多,饮茶风俗盛行,茶文化的流行和融合在当时得到了质变。其次,《诗经》的出现时期便是西周春秋时期,《诗经》的产生和出现的时间点,与茶文化的鼎盛初期较为接近。两者的出现都是当时社会文化状态下的产物,因此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诗经》中关于茶乡文化的文学性描写,既有当时基层人民朴实的情感性,又有整理者高度的文学性。最后,西周到春秋时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节点,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境界较高,因此创作出来的作品情感色彩浓厚。《诗经》中茶乡文化的文学性情感,值得后人品鉴学习。
1.2发展相辅性《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从对历史文献资料的调查考研中可知,《诗经》与茶乡文化的发展具有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作用。一方面,《诗经》的创作思路大多来自民族茶乡人民的日常生活,其根源便是以茶文化为主的传统生产文化。茶文化的受众性,也为人们阅读《诗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诗经》的发展离不开茶文化。另一方面,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其包含的内容甚广,传承的时间很长,是考证古代历史文化、发展现代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我们对茶文化的传承与考证,离不开《诗经》。《诗经》中大量描写茶乡民族习俗、文化和生产生活的片段,为我们研究茶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综上,《诗经》与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乃至现展都是相互助力、共同促进的状态。
1.3现实主义感《诗经》中的茶乡文学情感表达是基于现实而创作的,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感。首先,《诗经》植根于乡土,创作于基层,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情绪表达。《诗经·谷风》中“谁言荼苦,其甘如芥”,便是茶乡人民借由茶叶来表达对生活的乐观精神以及苦中作乐的情怀。其次,《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除了制茶采茶外,茶乡人民的桑蚕耕耘、婚丧嫁娶甚至参军徭役等,都带有基于热爱现实、批判现实或在现实中表达个人情感的创作态度。因此《诗经》的文字具有亲切感,能让人有现实代入感。即便是在《诗经·国风》中下层贵族的情绪表达中,也具有茶乡文化中质朴的现实主义特色,其篇幅深刻表达了当时人们在社会上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色彩。
2《诗经》文学性情感色彩分析
2.1文字意向情绪色彩《诗经》里的文字大多由下层人民传承创作,因此其情绪表达直白,从文字的字面上就能明显感受到人们的情绪色彩。《郑风·出其东门》中的“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中不仅将心仪的女子比作茶,并且直白的将“思”的字眼进行表达,直观地表现了男子思念的情绪色彩。而《大雅·绵》中的“周原膴膴,菫荼如饴。”更是在描写西周土地的肥沃时,将苦茶都说成糖浆,“菫荼如饴”中的“饴”,直观地表达了当时人们对西周地域的赞赏和喜爱的情感。综上,《诗经》中的文字意向不仅借茶乡文化以及茶的特性来表达情感,其表达时文字意向十分明显,在文字上能够直接体会到人们的情绪色彩。
2.2植根乡土文化情韵《诗经》中的茶乡文化文学性情感色彩,是植根于茶乡的乡土文化情韵之中的。首先,《诗经》是中国历史上农业社会时期的产物,因此本身就具有原始乡土的文化情韵。加之传颂创作《诗经》的许多主体都是劳作的底层人民,因此,其乡土文化情感更甚。其次,《诗经》中的创作大多是人们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直觉自发式的情感冲动。而这种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创作状态,更是具有本就源于自然的乡土文化。基于此,《诗经》中的创作文字质朴、自然,流露出的情感也真切,能够以最简易不浮夸的辞藻打动人心。《诗经》不仅是茶乡文化的总结,还是我国农业社会的缩影,具有丰富的原始乡土文化情感和历史韵律。
2.3人本主义文学情感《诗经》以人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文学情感。一方面,《诗经》中歌颂各个地区人民的情感生活的篇幅颇多。这类直接歌颂情感、思念的章节,本就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情感,也多是借由茶来表达自己的渴慕思绪。另一方面,就算是茶乡的普通生产劳作生活,其描写也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表达当时人对社会、对自身生活的各类情绪。《豳风·七月》中的“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虽仅描写了茶乡农夫的生产生活,却表现出茶乡农夫对劳作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3茶乡文化对《诗经》文学情感的价值探讨
3.1饮茶习惯激发创作《诗经》中的情感,具有主动流露的自发性和质朴的情趣和情韵。这类情感色彩与茶文化中的饮茶习惯息息相关。一方面,茶乡人民的制茶采茶活动为《诗经》提供了素材,而其日常的饮茶习惯则促进了基层群众的自发性创作思维。据现代茶科学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能够促进大脑思维循环、释放身心。因此,基层群众的日常饮茶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他们歌咏日常生活的主动创造性。另一方面,春秋时期文人墨客的品茗之风盛行,文人们在互相品茗的交流中,创作出具有文学性的篇幅段落,有意识地发表对当时社会、人生的见解看法,其文字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综上,茶乡文化的饮茶习惯为《诗经》的文学情感色彩提供了主观条件。
3.2民族文化情感内核上文提到,《诗经》的创作情感植根于乡土文化情韵,而这类农业社会集体文化心理的普遍认同感,促进了民族文化情感内核的出现与发展。《诗经》中不管是描写茶乡民族人民的趣事,还是对战争的控诉和哀事,都是以个人视角为中心的、以民族国家感为核心进行情感抒发。无论处在农业社会中的哪个位置,无论是《谷风》中的农民还是《国风》里的下层贵族,其民族认同感都相同。《诗经》中的民族文化情感内核,使得人们能够做到真正的往“修身、治国、齐家”的方向发展,各个阶层都在自身领域上努力,即便是农民的普通采茶劳作也带有民族文化情感的乐观性。
3.3茶道人本精神价值《诗经》中的文学情感不是肤浅的、片面的,而是具有深度内涵的高阶情感。上文提到,《诗经》与茶文化的历史同步性,使得二者的文化具有相同点。茶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以人本主义为核心,其人本精神价值在《诗经》中也有所体现。除专门描写茶乡民族文化的篇幅之外,其余题材的内容,也都有茶文化人本主义的精神价值。《氓》中的女性主义视角,以女性的心理与不公作为人本民权的呼吁点;《破斧》中的战争主义视角,以游子征人为基点对战争进行情感批判;《载芟》以生活主义视角,以农民的个人生产、基层的情感文化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状态。无论以何种题材和视角进行创作,《诗经》都是以某个群体或个人来叙述故事,激发人们内心情感的。而这种以人为本的儒道思想,与茶道文化息息相关。茶道思想在《诗经》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核,是茶乡文学性情感色彩的高层次体现。
4结论
从《诗经》中对茶乡人民生活描写的篇幅中我们能够看出,茶乡人民对本民族文化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其生活的趣味和浓厚的民俗风情,都体现在传唱的歌谣之中。从茶乡人民普通的生产生活里我们能够透析出茶乡文化的文学性、茶道的人本主义精神价值以及茶乡文学的情感韵律。《诗经》的文学情感性不仅能够反映出西周春秋时代人民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风俗,其蕴含情感的文风写法,也为现代茶乡民族非遗传承的宣传推广、文案设计提供了重要思路。综上,《诗经》中茶乡的文学情感性色彩浓厚,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贾静静.《诗经》中的茶文化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12):358-359.
[2]赵晓敏.人面桃花心善宜家———论《诗经·桃夭》的审美观与家庭观[J].名作欣赏,2018(27):70-71.
[3]左全琴.乐在此山中———读《诗经·齐风·东方之日》《诗经·唐风·绸缪》[J].名作欣赏,2018(27):72-73+93.
作者:焦彤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