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域特色的宅园景观保护性研究范文

地域特色的宅园景观保护性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域特色的宅园景观保护性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地域特色的宅园景观保护性研究

摘要:徽州园林作为徽文化的载体近年来得到大家的重视,并展开了充分的研究,其中针对风格独特的“村落园林”“水口园林”研究颇多,但对真正贴近徽州人日常起居、生活娱乐的宅园景观研究甚少。基于以上研究背景,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实地调研、统计分析,提出保护和传承徽州古典宅园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徽州古典宅园,景观保护,开发利用

徽州园林作为徽文化的载体近年来得到大家的重视,并展开了充分的研究,其中针对风格独特的“村落园林”“水口园林”研究颇多,但对真正贴近徽州人日常起居、生活娱乐的宅园景观研究甚少。而此类空间恰恰能表现出徽州人的思想及徽派文化的内涵,它集中体现了古徽州人的生活方式和造园艺术特征,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在对徽州宅园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很多不被人熟知的宅园呈衰败景象,有的还存遗址,有的早已随着城市扩建而永远的消失,对其研究与保护、发扬与传承迫在眉睫。

1徽州古典宅园的景观特征

通过调研发现,在徽州的古典宅园中,它的景观元素包含:建筑、植物、水体、山石等类型。本文通过调研和相关文献的查阅,对徽州古典宅园的景观特征做如下总结[1],见表1。

2徽州古典宅园的现状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践调研发现,有过记载或遗迹现存的古典宅园较多,如黟县的宏村、坐隐园、檀杆园、果园(西溪南)、水香园、娑罗园,西溪南的果园、曲水园,歙县的培筠园[2],但大部分宅园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利用,损毁情况不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修缮、无人管理通过对古典宅园的现状进行选点调研,宏村、西递内的宅园景观保护较好,同时进行了合理开发利用。但绝大多数宅园无法找到位置或只残存遗址,园林建筑大部分仍然处在荒废的状态,在漫长的岁月里受到自然的损毁,逐渐荒废,院内杂草丛生,已经丝毫看不出书中所描绘的一番美丽景色。

2.2人为损坏较为严重现存的徽州宅园很多都有村民自住,考虑到居住的便利性,很多居民对宅园都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同时,宅园无人打理,日渐败落。基于这种情况,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采取积极的举措,可以通过产权的转让或其他方式争取对徽州古典宅园最大的保护。

2.3旅游产业带来的冲击近几年,徽州古村落发展迅速,这使得古村落中原有的徽州文化、特色、韵味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商业氛围,并且和全国各地的古村落、古民居存在“同质化”,这种旅游开发模式对我们徽州园林乃至整个徽州文化的冲击都是巨大的。

3徽州古典宅园保护的研究策略

对无法考证其位置的宅园,对其进行复原是目前比较重要的工作,已有学者做了相关的研究,如休宁“坐隐园”的复原图[3]、“南宋私家园林徽州培筠园”遗址考证,这些工作都给我们复原徽州古典宅园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同时创新性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测绘技术。目前,国内已有成熟的技术如:通过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对私家园林进行测绘图的绘制和处理。从而获得园林的三维点云模型、园林和建筑的平面和剖面等二维线形图、园林上部空间及周围环境的影像图和三维实景模型[4]。2)遗产监测技术。现如今遗产监测保护技术已经成熟,它是利用科学的记录、定期的检测、系统监测和日常维护等方法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已经明确指出遗产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并要求世界遗产所在地每五年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一次关于遗产地保护状态系统监测的定期报告[5]。3)智慧园林技术。“智慧园林”是现代园林发展提出的新概念,它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风景园林的设计、实施、管理提供技术的支持。常用的技术有:地理信息系统、采集卫星定位系统、遥感空间数据、移动系统、绿化巡更系统等。目前这种技术的使用已经非常成熟,如苏州园林利用“智慧园林”来监控园内植物生长状况[6]。

4徽州古典宅园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1)健全保护机制。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已经非常成熟了,很多历史名园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护,如英国的历史遗产保护法规、制度的制定,苏州私家园林保护与开发的方式。对于徽州古典宅园,我们应该要明确其权益与责任,同时健全保护管理机制。2)提高基础建设。相关部门应出台专业规定或古民居修缮指导书,做好前期规划,加大负责人员的专业培训,统一修缮。明确古典宅园的居住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以便后期统一管理。同时,也要做好宣传,提高村民、游客对古典宅园的保护意识,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人为的破坏。3)加强专业合作。目前,国内大部分古典宅园以“就地保护”为主,而对“生活性保护利用”“新业态保护利用”“异地保护利用”这几种保护利用类型的研究较少,因此可行性较低,缺乏技术指导。相关部门可加强与高校、设计院、研究所的科研合作,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理念。同时,对可利用价值的宅园进行分类,建立评估指标体系。4)规范旅游开发。徽州古民居旅游开发的模式应以保护为前提,如中小型宅园做科普教育、民宿型开发,大型宅园做观光型开发,必须对其进行统一规划。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精神的传播,如可和“研学游”相结合、结合地方民俗活动,挖掘当地历史传说,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方法[7]。

5结语

徽州村落是由传统民居聚落而成,大部分都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既有优美自然的村落景观,也有精巧秀丽的宅园景观。古典宅园和徽州人的起居生活密切相关,宅园的景观元素和结构也体现了徽州人的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使徽州古典宅园的现状与保护性开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将徽派园林的景观特色、理学思想进行传播,发扬徽派文化。

参考文献:

[1]关玉凤.徽州古民居宅园景观特征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4.

[2]曾馥榆,张敏霞,鲍沁星.南宋私家园林徽州培筠园遗址考[J].中国园林,2016,32(11):120-124.

[3]闻婧.从《环翠堂园景图》看明代徽州园林营造中的文人与人文[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1):54-59.

[4]张青萍.数字化测绘技术在私家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2(1):1-6.

[5]吴美萍.预防性保护理念下建筑遗产监测问题的探讨[J].华中建筑,2011,29(3):169-171.

[6]周苏宁.提高世界遗产监测有效性的思考和研究———以苏州古典园林监测为例[J].中国园林,2015,31(11):55-58.

[7]程君.关于西递村落的商业空间与古民居保护利用研究[J].安徽建筑,2013,20(4):32-33,203.

作者:蒋小凡 单位:黄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