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入殓师现代人伦情感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电影文学杂志》2014年第十四期
一、电影《入殓师》的概述
影片《入殓师》描绘的是:小林大悟是一名大提琴演奏家,由于乐团解散,为了生计只有携妻子美香回到自己的家乡山形,正要去找工作看到报纸上一则招聘广告,其招聘内容是NK公司需要招聘协助旅行的员工,工作时间少,报酬可观。于是小林大悟便前去应聘。社长佐佐木问都没问就决定录取他,每月的薪酬高达50万日元,而且可以按日支付薪水。但是当大悟认真了解其工作内容的时候,才发现由于打印错误“协助旅行”其实是“协助别人的安息之旅”,NK是日语“入殓”(NOKAN)一词英文拼写的缩写。这让小林大悟感到非常错愕,社长佐佐木劝他不妨先干干看,并给了他2万元日元当作当天的薪水。小林大悟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勉强答应。接下来小林大悟瞒着妻子干起了这份入殓师的工作。在干入殓师期间,他需要妆扮遗体,也必须与高度腐烂的尸体接触,还会遭到死者家属的歧视与误解,甚至连他的朋友对他都产生了误解,妻子也因为不理解而离家出走。他也想过要放弃,然而社长佐佐木与他真心交谈之后,由于社长富有哲理的劝告使小林大悟决定坚持下去,并且在佐佐木的感染下他慢慢爱上入殓师这份职业,并最终获得朋友和妻子的理解与支持。当小林大悟为多年没有见面的父亲入殓的时候,发现父亲竟然还珍藏着自己幼年时送给他的石头,此时,他对父亲所有的怨恨都烟消云散,观众无不为之感动落泪。
二、影片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生死观
一部优秀的电影可以引起全球观众的共鸣,其中影片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电影《入殓师》是一部带有显著东方风格特点的电影,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得观众的广泛共鸣,主要是因为电影对主题进行了巧妙处理。生与死,历来就是全人类思想意识形态当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任何生命个体都不可能避免由于生死所导致的各种问题。电影《入殓师》正是选择了生与死这个主题,向观众传递了生死观这个人类永恒的价值观。该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对生死问题的处理选择的是一种比较平和的处理形式,而不像其他大部分表现生死主题的电影那样选择一种大起大落的表现形式。正如日本的知名影评人佐藤睦雄所言,电影《入殓师》是利用见证死亡仪式的过程,从而体现出电影的极致之美。而美国的《好莱坞通讯》对于该片的评价是,电影通过对死的敬畏使得生得到进一步升华。到底什么是生死观呢?事实上,生死观就是人类对于生存与死亡的一种主观理解与态度。从生命体征的角度理解,死就是停止了机体生命活动以及新陈代谢。然而从精神层面进行理解,生与死之间的关系在实质上并未割裂,生与死之间存在一个循环过程。特别是像日本这个国家,信仰佛教,其中的因果报应以及前生来世的轮回观念对日本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观念使得日本人民相信生存与死亡之间存在一个循环过程。这正是影片中所传递出的生死观念,也就是说客观生命体征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死亡,生死间存在一根连绵不断的情感连接纽带。入殓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职业,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生离死别的场景,电影通过主人公小林大悟的视角,来观察不同的死者及其围绕在其周围的亲人、爱人、朋友,从而让广大观众充分感悟到生与死之间的意义。小林大悟由于机缘巧合成为一名入殓师。他第一次参加入殓的过程是对着一具高度腐烂的老太太的尸体。在协助社长佐佐木入殓的过程中,他狂吐不止,甚至是下班之后仍在浴室中不停地冲洗身体,连妻子端来的生鸡肉也会让他感到非常恶心,简直难以下咽。这种设计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正常人对待死亡肯定是充满极度恐惧和忌讳的。但是,当小林大悟看到社长佐佐木怀有一种极为崇敬的心态,认真地甚至程序化地为死者进行入殓仪式的过程,并获得死者家属真诚的感激之时,他对入殓师这个十分特殊的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正如社长佐佐木对于入殓师的解释那样,让那些冰冷的亡者重新获得生机,使得他们拥有永恒的美丽容颜。要求入殓师十分冷静而准确,同时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离之时送别故人,宁静,一切的举动都是那么的美丽动人。
有一次,小林大悟站在河边,看到鲑鱼为了产下后代而在逆流中累死的情景感到十分疑惑,这使他对于生死有了更深的思索,他觉得为了死而努力,最终还是一死,为何还要如此努力呢。而一名路过的老人的话却指出了生死态度的内涵:“自然定理吧,它们天生就是这样。”这也正是本片所想传递的一种隐含的生死观。所以说,尽管任何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而通过入殓师面对死者的过程,也就是让广大观众充分感受生死交界的一个过程。从而让观众对于最终死亡的结局抱有一种朝圣者般的态度,并从内心产生由衷的敬意。抱有极大的勇气面对死亡这个永恒而又残忍的话题,同时借助入殓师使得生死更加具象化,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生和死并不是单向的结束,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生最终的结局是死,而死却能反观生。在电影的尾声是小林大悟为父亲入殓,同时又迎来了妻子怀孕,父亲的生命逝去,但是肚子里却孕育着新的生命,这不仅是一种承接,同时也是一种生死循环的过程。有生就有死,通过死亡,反映出生的希望,这是该片所要传递的一个重要主题,电影所体现的这种豁达的生死观念让观众十分感动。
三、影片深入剖析了人性
电影《入殓师》给广大观众呈现了人性所具有的善恶两面性,并充分发掘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电影中成功塑造了各种善良的人物形象,比如小林大悟的社长佐佐木,澡堂的老板娘等人物形象。对于电影中的主人公小林大悟而言,碰到社长佐佐木是他人生的拐点,也意味着他与入殓师这个十分特殊的职业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使得他从最开始的对入殓师的极度恐惧与难以忍受,到后来慢慢接受并适应这个职业,社长佐佐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小林大悟都是非常关心的,最关键的是他从内心深处理解小林大悟,从思想上像长者和亲人一样帮助小林大悟。社长佐佐木对待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并怀着极大的敬意,同时还在心灵上帮助小林大悟摆脱内心的阴霾。就算是小林大悟提出要辞职的时候,他仍然邀请小林大悟和他一起进餐,享受人间美食。而事实上,社长佐佐木同样被很多人误解,然而他却以他自己十分独特的哲学观念,从容而又自信地坚守在入殓师这个岗位上。在社长佐佐木的身上,让广大观众感悟到一种人性内在美的静穆。在小林大悟工作的过程中,曾经碰到过一个由于事故而亡的年轻女子,当他为其化妆后,年轻女子的母亲失声痛哭,她觉得这不是她的孩子。而且女子的父亲更是责难导致这次交通事故的男孩子,他骂男孩子,叫他去做一名入殓师,终生都要向自己的女儿赎罪。而小林大悟面对这样的侮辱,甚至是对他人格的践踏,他也只能沉默、忍受。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的日本人十分歧视入殓师这个职业。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性丑恶一面的对比,才使得人性中那些美好以及善良的一面才显得更加珍贵,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以及理解才显得更加重要,更能让观众获得启迪。
四、影片带来的启迪
通过电影《入殓师》让广大观众领悟到生死这个永恒的主题。如何正确面对死亡而不是恐惧死亡。尽管任何人都对死亡感动恐惧,但是死亡是人的最终结局。这就告诫我们活着的时候必须乐观、幸福地生活,一旦死亡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坦然面对。生者需要得到尊重,亡者同样需要获得尊重,尊重亡者生前的选择、习惯、信仰,等等。电影中所有的亡者在入殓师以及家人面前都获得了极大的尊重,让亡者美丽的离开,给生者留下永恒的、美丽的回忆,这也正是该片的最大亮点。而我们中国大部分的葬礼,似乎是在举行给活人看的,这种葬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人、爱人、朋友之间的永别。在这种繁琐的习俗中,活人被一些复杂的仪式搞得身心俱疲,家人之间的距离反而更远了。而在电影《入殓师》中,那种家人亲眼目睹入殓师为亡者最后化妆,亡者在家人的陪伴下离开让观众感到的不是死亡恐惧,而是一种温情。电影中有一名老人去世,亲人在他脸上留下亲吻的唇印,这个片段让观众十分感动,充分感悟到一家人那种其乐融融的温馨感觉。这种与亡者的告别仪式与中国传统的死亡告别仪式完全不同,这是一种美好的告别仪式。
作者:罗春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