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媒体语境下的微视发展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东南传播杂志》2014年第九期
一、庞大的用户基础
在推出“微视”之前,腾讯已经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社交生态链。腾讯用户在QQ、微信、腾讯微博、腾讯视频等平台,可以实现自由切换的“一站式”操作。这种“一站式”提供给用户操作的便利,同时也让腾讯各大平台实现了用户的共享,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在该软件后,不少明星纷纷入驻,使微视的关注度快速上升,上线不到两天,在APPStore就超过了阿里巴巴的社交工具“来往”和网易的“易信”,排名前十。微视依托于这种一站式的平台,很快拥有大批的用户,在用户量上可以占据着先天的用户群优势。在这种基础上,借助庞大的用户基础形成了“微视”平台,利用分享机制来扩大社会用户基础,打造视频网站的领先品牌就成为腾讯布局谋篇的重要一步。
二、微视传播的发展优势探究
微视出现在国外已经成功的“社交+视频”发展的基础上,有腾讯庞大的技术和用户支撑,本身具有着能够生存发展下去的诸多优势。
(一)操作简单化,用户介入门槛低网络视频用户年轻,生活节奏快,过于复杂的创作和分享过程会抑制他们使用的积极性。为迎合用户,微视的门槛很低,可以在诸多智能手机上实现简单操作,用户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即可创作内容、便利分享和互动。在内容创作上也不同于微视频,8秒钟的长度要求,使用户不需要多强的构思或者展现一个完整故事,只要能够拍个视频就可以上传。如果视频拍摄中断,用户也可以继续使用。比之微电影的难度更小,微视几乎人人都可以参与使用。微视的传播模式是双向性和交互性并存,受众可随意观看、自由点评、自主操控自己喜欢的内容。短视频分享不仅占用时间短,只要用户的手指滑到的地方,都能自动播放视频,这种短视频无需按键就能分享的模式,更能赢得用户的青睐。
(二)社会化分享,用户黏性很强黏度是衡量用户对网站使用程度的重要标准,黏度越高,网站的价值自然也越大。首先,微视在用户积累上,具有先天的规模优势。推出“微视”之前,腾讯已经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社交生态链。腾讯用户在QQ、微信、腾讯微博、腾讯视频等平台应用中能自由切换,实现了社交的“一站式”操作。这种“一站式”提供给用户操作的便利,使腾讯借助庞大的用户基础为微视形成巨大的用户平台,并利用已有的分享机制来扩大社会用户基础。其次,微视降低了用户使用的门槛,从技术上提高迎合用户热爱分享的心理。分享心理学理论认为,用户喜欢和其他人分享有价值的和娱乐性的内容,并通过分享来获得一些他人的认可。大众愿意分享有价值的内容,希望借此获得他人的认可,通过分享实现自我满足。无论用户分享的心理是利他主义,抑或是获取权威,这些都充分反映了用户的真实需求。这种分享心理,不仅促使用户在视频网站上贡献了大量的原创视频,而且表现出更强大的用户黏性。最后,微视上的用户,通过腾讯微博、QQ等平台的互通,基本上都是彼此之间有一定人际关系或者比较熟悉的群体,用户之间的了解和信任程度较高,这种人际关系带来的黏度更高。其先天的用户黏性优势,为微视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可能性。
(三)视频信息多样化,蕴含潜在的广告价值“微视”上线之后,因为具有社交、用户原创内容和移动端等多种属性,并且和微信的关系密切,被寄予厚望。微视也吸引了众多明星进驻,例如最早入住微视的湖南卫视主持人何炅,推广新电影《完美假妻》的短视频,3日内就有133万人次的播放量,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视频的信息丰富而且形象,对于广告来说,是非常有效的载体。一些商业化的用户,可以利用微视这种视频化的模式,向用户展示商品,一旦微视和微信的支付接口以及交易的商业平台打通,就意味着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微视将成为一个联动社交、视频和电子商务的综合性平台。
(四)运营模式成熟,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在运营上,腾讯视频依托“SEE运营模式”,已经为腾讯视频吸引了大量的用户。这个模式依托腾讯视频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利用优质内容打造优势推广模式,用户通过腾讯旗下的众多SNS平台,对视频内容进行二次传播,达到强大的几何传播效果。这种立足于精细化的运用策略,让媒体、用户以及广告主达到了共赢,让“腾讯视频在2011年在热播剧的流量上取得巨大成功,直接导致了腾讯视频迅速跻身视频行业第一阵营。”[4]腾讯视频的成功,为腾讯微视的发展提供了运营上的参考和借鉴,在内容的制作和共享,以及吸引用户的手段。
三、腾讯微视发展的瓶颈分析
在看到微视庞大的用户群体、良好的技术支撑,以及商业发展空间的同时,还不能忽略微视本身具有的不足之处。毕竟视频发展还处在初期,会受到网络流量、内容质量等多种因素的阻碍。首先,虽然4G牌照的发放,能够解决速度的问题,但是流量收费对于很多人看来依然是阻碍微视普及应用的基础。毕竟,免费流量不可能覆盖到生活中的任何区域。其次,内容质量无法保障。微视是在依托腾讯优势平台的基础上,采用受众创造内容的模式,完全是用户自助式的内容生产和共享模式。这种不受管束的模式,让内容的质量和数量都没法得到有效的管制。最后,法律监管和商业力量的介入,也会对微视的发展带来挑战。依照管理传统媒介或者视频网站的办法,可能会减低个体用户的活力和参与力度。用法律在网络个体内容建设和国家内容管理之间谋取平衡,合理把握自由与规范之间,是未来互联网视频建设的重要课题。商业对微视频的介入和干预也是必然的,“既不盲目抗拒,又能保持清醒的批判意识,是对待商业力量理性、正确的态度。”[5]作为一个新的产品,用户的使用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微视也在根据用户的反馈和体验,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的升级满足不同程度的需求。
作者:李丹单位: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