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公共外交策略思想政治工作思考范文

公共外交策略思想政治工作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共外交策略思想政治工作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公共外交策略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东方企业文化杂志》2014年第十六期

一、公共外交策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借鉴方法

当今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发展成为了十分全面的教育系统。既包括成熟的理论教育,也包括详细的跟踪调查。而公共外交在我国尚处在发展阶段,现在让我们从一个成熟的系统来看思想政治工作可借鉴的方法。

(一)“润物细无声”公共外交有时具有“无心插柳”的结果。但从影响看却大有“润物细无声”的效应。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变得“润物细无声”呢?中国的思想教育有别于西方传统主流的“教会思想教育模式”4,我国的思想教育方法以学校教育为主体,通过对于学生的长期培养与熏陶的方式达到传承与扩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目的。相较于宗教对于人的思想而言,我国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加强调国民对于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所以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首先在政府方面要强化民生建设,与此同时也要保证教育中自然科学知识的含量。在强调中华民族美德的基础上宣扬马克思主义。使人民在认可政府执政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学识与本民族的文化积累认识和发扬马克思主义,这有利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也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坚持站稳思想理论的高地。

(二)网络自媒体时代下的宣传途径宣传能够影响人们的观念,很早以前就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5。当今网络自媒体时代是建立在众多独立信息传输终端基础之上的信息社会,对于宣传的管理以掌控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公共外交是的经典含义是一国政府为争取他国民心而采取的公关行动6,同志也曾要求中国驻外使节“加强公共外交与人文外交”7等政府行为强调了公共外交的作用,由此,网络的作用得到了体现。在这个“地球村”时代,网络中的公共外交行为可谓五花八门。它们可以包括汉语言和汉文化的网上学习,也可以包括多种网络聊天工具的跨国界交流。更可以是对中国提供外籍学生留学的广告,甚至是商业化行为下的中国文化宣传。公共外交的行为一方面渗透着民族意识的存在,同时也是商业行为的必然体现。同时在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也可以采取教育形式的网络化,网络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应该集中力量与社会道德建设以及舆论导向上。在一个网络“孤岛”时代,只有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保证网络信息社会的稳定。网络作为一个全新的“阵地”,合理的维护网络社区的思想稳定,同时吸纳民众需求,这才是当代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打开的新局面。

(三)加强我国自身商业文化的建设商业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文化融合的产物在体现各国在全球文化产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的同时也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当前美国好莱坞大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些具有影响的宣传,鉴于此,我们可知一方面振兴生长自本民族文化土壤的文化事业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而在另一方面,重拾民族文明自信也成为了我们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内容。在此方面需要国家大力扶植。而在推动商业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面,我们需要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和艺术作品来弘扬过去的“激情岁月”,也希望有更多的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优秀电影不断出现。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只有单一的“纸上谈兵”模式,我们当充分利用商业文化发展带来的更多渠道进行新时代的有“中国梦”味道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公共外交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及二者间可产生的影响

(一)二者的比较1、政策主体单纯从政治主体而言,思想政治工作与公共外交工作均是服务于国家的政治活动。是同一政治核心主体作用于不同国家工作的政治事务行为,在其行使自身工作权利的同时体现了政治核心的目的、阶级性质、执政能力以及国家实力。思想政治工作与公共外交工作的开展是政治主体复杂国家行为中的一个部分,同时是为了满足特定政治目的的途径,也是政治核心主体与民众沟通的桥梁以及提供保证被统治对象的生存途径的有效方式。同时,随着民众自身意识以及需求的改变,国家政治主体核心的施政理念与方法也会随着思想政治工作和公共外交等类似政策的实施过程反映到政治主体的施政理念层面之中。作为起到政治“触角”作用的两种方法是国家机器的功能的外在表现,也是一个具备正常行政能力的健康政府的外在表现。当前改革开放的规模不断拓展,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自由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完成了借助于市场经济实用道路的伟大探索,保证了中华民族继续向前不断发展的可能。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继续寻求复兴中华的有效方法的同时,也同时认识到了在政策改变带来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所导致的国家公民在政治上以及思想上所发生的改变。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社会越发展,越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放松不得。”对于国家政治核心主体来说,公共外交工作是将其政治形象宣传进一步扩展至国际层面。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便体现在引导与宣传之间,它更是政治核心主体对民众展现自身形象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方法上和内容上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一国政府的成长轨迹,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健全、成熟并且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一个国家社会民主化水平的真实显现。从此可见,公共外交与思想政治工作本质属性上必然存在一致性。2、施政目的公共外交的作用点落实在国家形象这一核心目标上。而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诸多方面相互交往过程中给其他国家及其公众留下的综合印象。8是通过改善他国人民心目中对于施政国的国家形象,从而实现由下而上的对当地政府对外政策产生影响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是针对于不同社会阶级所具有的不同意识形态的客观现实的统一引领与指导,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本质决定了其主要任务在于进行统治阶级的思想形态教育。9在教育民众以及引导民众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统治阶级意识形态不断向下传承开来的重要使命。在此层面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别与普通教育,是普通知识传授型教育体制的更深一个层次。相较于公共外交的对外公关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包含“对内公关”的效果,但更肩负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开拓的巨大作用。就二者相似性进行比对会发现两者的均是官方通过特殊的渠道进行群体宣传的过程,其核心目的在于根据不同的群体特征(或文化特征)给予恰当的引导,以达到对大众群体的意识上产生改变与影响之目的。二者工作的开展是国家最高层次创造力的体现。3、客体层面公共外交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客体(或大众)作为必然存在的因素,在长期的施政环节中似乎一直处在一种被动状态,但根据“社会契约论”的核心观点所说,人民自愿放出手中的政治权利并将其移交政府。所以人民并非完全的政权主宰体,但根据“契约论”的角度来理解人民也不当是完全处于被动的无选择状态的被统治对象。人民基层是本身谋求自身利益的群体,更是牺牲自己部分政治权利来达到获取一定生存的权利群体。可见人民的需求与意愿不容统治者忽视。由此政治学的角度得出一个结论——人民阶层是具备主动性的社会群体。这使得公共外交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都不可以是“为所欲为”的。那么究竟人民阶层怎样的特征导致了公共外交与思想政治工作在施政手法上所表现出的不同(刨除工作领域所导致的差异)?很明显,公共外交针对的人民大众群体具备更加自由的选择权,而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存在意识形态的过滤作用。这便导致了哪怕是当今民主化浪潮下的两种工作开展难度上的差异,但民主依旧是人类前进的大方向。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升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进一步的改进与学习新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当然这不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放弃阶级属性并改变自身的工作目的,而是应该进一步尝试新的方法与手段。两种施政方法下的大众群体的共同性还体现在其作用与产出上,作为社会运行的基础,大众是物质生产与精神文化生产的主要来源。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载体。单纯从国家生产角度来说,大众是农业、工业、经济、技术、劳动力、军事等领域的国家综合实力的来源。一切施政方法之后的实质是政府维持自身国家机器正常运作的目的。故此我们可以导出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之下,思想水平以及他国对于本国的友好度都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故思想政治工作既有经济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以及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10,消极的国家形象则可能使一国在发展道路上受挫,付出更多的成本。

(二)产生的影响公共外交战略是全世界的各国政府重视的外交措施,其导致了世界范围内多种国家势力及文化势力的对抗与冲突。中国经济虽然处在不断发展与飞跃的时代,但对于多国公共外交博弈大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必然面对着不同于冷战时代或是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社会意识形态状态。在穿越了绝对意识形态时期与资本主义思想冲击时代的今天,面对着世界范围内国家主体文化崛起的现实,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要应对外来的冲击,同时对内更要注重自身民族文化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旧有的阶级斗争的思想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在当代民主与法制的时代,思想教育的转型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开放性与包容性将出现在思想政治领域范围之内,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之路,以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构建更加符合新时代的指导思想,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发扬党的领导性与前瞻性。当然理论若不能得到很有效的执行也只是停留在理念层面的想象,结合当前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我们有充足的自信心进一步捍卫国家稳步向前发展的步调。作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思想工作者们也应当进一步深入学习党中央的核心指导思想,以坚定的信念基础来引导和吸纳不同的想法与新鲜的理念。

三、结语

公共外交与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政府长久坚持的政治行为,在对内与对外的思想输出的同时也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共产主义伟大革命的成果,在影响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的修正。世界政治形态的演变是一场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在真理之下,人人平等,国于国间相互竞争。人民大众阶层无疑是各种执政理念的竞技场,但作为政府只有坚定自身的特点的同时不断学习与发展才是国家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前题。

作者:马杨单位: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