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传统文化下的美术革新论文范文

传统文化下的美术革新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传统文化下的美术革新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下的美术革新论文

一、在当代美术创新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已经从想象阶段跨入到更务实的反思性层面,美术创作也以更加灵活的表达方式加入到了这场变革中。罗中立的《父亲》、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和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等美术作品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作品以不做实用主义判断的姿态和不加理想化的想象将生活场景如实呈现给观众,将他们从原来的想象性满足带入到正视现实生活和反思民族精神的状态中,使中国美术创作具备了更加深厚的人文内涵。从这个角度而言,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当代中国的美术创新中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侵袭,中国画坛出现了一些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为创作动力的现象。这些美术创作者往往将国人塑造成愚民形象,表现一些怪诞、低俗的内容。他们不仅不懂传统,对现代派也是一知半解,这对当代中国美术创作是极为不利的。对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立根之本,文化的发达才是真正的发达。而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美术创作同样如此。这就要求广大美术创作者必须摒弃物质上的诱惑,创作出能够真正体现自己民族特色的作品。

二、如何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美术创作革新

面对前人留下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如何充分发掘和合理使用是当代中国美术家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美术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极开发中国民间美术资源众所周知,我国民间一直是一个传统文化艺术的集散地,博大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积淀于此,在人民辛勤劳动中,民间艺术应运而生,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只要艺术家深入挖掘,民间艺术就会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形式,并焕发出璀璨的光芒。同时,由于中国民间美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为生活服务,因此艺术家只有真正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创作者和他们的生活,才能真正解读民间美术资源的精髓。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会徽、火炬接力图形等为例,艺术家广泛吸收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优质民族文化意蕴,体现出了“中国、吉祥、现代”的创作思想。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以惠山泥人中的“大阿福”形象作为设计的原型,之所以这样设计,艺术家韩美林先生说:“因为民间美术中的泥制艺术最受人们喜爱,‘大阿福’在民间美术中的形象是善良、勤劳和幸福,我这样做就是想把母爱融合进去,赢得别人喜爱的同时也向世界推广我们的民间美术”。从这个角度来看,用传统文化作支撑,可以使我国美术创作与其他国家的美术创作严格区分开来,凸显中国特色。总之,利用中国民间美术文化资源有利于艺术多元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艺术家立足我国实际来创作,为提高本民族文化素质和促进世界文化艺术的多样化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精神支撑。

(二)大力挖掘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当代中国美术创作应该从我国传统思想文化资源中寻找灵感,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利用中国传统符号,进而塑造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都值得美术家借鉴。其中,齐白石的花鸟鱼虾、徐悲鸿的骏马图就是利用传统思想文化的最佳证明。另外,我国拥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生长于中国的艺术家,应该深入关注这片抚育自己的土地,挖掘不同民族的地域文化,并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与他们交流,从而描绘出不一般的美术作品。以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形象为例,“贝贝”的头部纹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晶晶”的头饰灵感源于宋代瓷器的莲花瓣造型,“欢欢”的纹饰灵感源于敦煌壁画中的火焰纹样,“迎迎”的装饰风格融合了新疆和青藏高原等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妮妮”的造型创意来自北京的沙燕风筝。由此可见,挖掘我国不同民族的文化精髓,可以使中国的美术创新大发异彩。

(三)将中西方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值得欣慰的是,虽然不良创作倾向在蔓延,但我国美术领域仍然有不少优秀的创作家,这些创作家从中国美术革新的角度来审视和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他们的作品往往更加符合当代中国人民的审美特征。如詹建军的《狼牙山五壮士》和石鲁的《转战陕北》,这些作品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与西方写实绘画的素描造型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大胆借鉴外来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也凸显了自己民族的特色。又如,李伯安的《走出巴彦咯拉》巨幅长卷,这幅作品不仅有古代文人画静穆超凡、独然于世的特点,也有现代艺术形式的悲壮宏伟的气势;不仅有东方意象的混沌远逸的表现,也有西方图式的细致刻画。再如,山东杨家埠木板年画的刻印,画家深入体会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动态与静态、时间与空间的文化内蕴,并以意象的符号重构了当代艺术的现代感。如今,我国部分艺术家和旅居国外的美术家都在利用中国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创新。他们虽然身在国外,但是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自己的美术创作中将中西方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以此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创新中的价值,如曾成刚、吕胜中、陈箴、徐冰等人以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借助西方文化形式,积极探索艺术创作的最新符号,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向世界主流文化提问,不仅显示了自己的文化背景,更加证明了中国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价值。实践证明,只有在应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融入外来先进文化,才能使我们的美术作品成为真正的、跨时代的,表现国家形象的精品。

三、结束语

当前,在全球化文化语境下,民族化不仅是中国美术面对世界文化竞争的应对之策,更是创建自我品牌,树立民族形象的一种重要途径。如果没有彰显个性、丰富多彩的民族性,中国美术必将是一副空壳,没有丝毫内涵可言。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中国美术创作过分模仿西方,轻视中国人民大众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习惯,甚至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不是创新,还会被国人摒弃。因此,在中国美术创作过程中,我国的广大美术创作者要将本国鲜明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美术的形式、语言精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但最重要的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创造中国美术的世界品牌,使之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巍然耸立。

作者:赵晓玉单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