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英译汉中矛盾修辞法的比较探析范文

英译汉中矛盾修辞法的比较探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英译汉中矛盾修辞法的比较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英译汉中矛盾修辞法的比较探析

摘要:矛盾修辞法是将两个截然相反的意义融入到一个修饰语的结构中以达到强烈对比效果。本文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及曹禺、朱生豪先生译本为例,探讨矛盾修辞法英译汉中的比较研究,旨在理解内涵并掌握科学实用的汉译法则。

关键词:矛盾修辞法;比较研究;翻译方法;《罗密欧与朱丽叶》

0引言

矛盾修辞法(Oxymoron)产生于欧洲,是西方文学作品中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自14世纪英国文艺复兴以来,它就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修辞语言被广泛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尤以莎士比亚的一系列经典剧作最为著名,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莎翁创造性地将这种修辞手法引入了文学,赋予其新生的活力。它起源于希腊词oxusmoros,由oxus(敏锐的)和moros(鲁钝的)两部分组成,意为“敏锐的愚钝或精明的傻瓜”,可看出矛盾修辞法本身就是一个矛盾集合体。牛津英语词典定义为:“矛盾修饰法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这种修辞手法,将矛盾或不协调的术语结合起来,以陈述或表达观点;一种表达,它的表面或字面意义上的意思是自相矛盾或荒谬,但只涉及一个要点。”其矛盾主要体现在词汇层面,将两个相反特性词相结合来描述同一事物,旨在反映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情感,将客体内在的逻辑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意想不到的新奇的震撼效果。据调查,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著作中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多达25处,促进了英国文学的发展,独创并丰富了英语词汇,许多流传至今成为耳熟能详的习语,如truelies(真实的谎言)、sweetbitterness(甜蜜的痛苦)等。那么如何在汉译时既保留“自相矛盾”的构词特点,又体现内在意义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和目的。

1矛盾修辞法结构

在探讨翻译方法之前,需弄清矛盾修辞法的英文构词规律。

1.1词性层面划分结构形容词+名词:此结构最为常见,在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用来表达角色内心的矛盾情感。

1.2词意层面划分结构完全反义关系。完全反义关系是指结构中的两个词意义完全相反。

2矛盾修辞法的汉译方法及比较

2.1主要翻译方法直译。直译不仅忠于原文,而且保留了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如朱生豪先生译文“啊,沉重的轻浮,严肃的狂妄,整齐的混乱,铅铸的羽毛,光明的烟雾,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永远觉醒的睡眠,否定的存在!”生动地描绘了罗密欧心碎后悲痛矛盾的心理,再现了莎翁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名词作形容词起修饰作用,翻译起来简洁有力,节奏感强,符合汉语习惯。但有学者称之为“逐字翻译”,具有生硬、重复和冗长的缺点,认为有时太过忠实的译文会产生歧义和误解。

2.2译文对比本文选取剧中Romeo的一段台词将曹禺和朱生豪先生的译文进一步对比研究。曹禺译:柔蜜欧:哦,爱里爆出战争的烟火,恨里又有柔软的温存,又是重,又是轻,庄严里却听见轻浮的笑声,从一片空虚忽然出来一片天地,乌烟瘴气的,仔细看又有些光明。羽毛忽然像铅铁那样重,黑烟发亮,火焰如冰,健康就是病。明明是睡又在醒,说它是什么,它就不是什么。朱生豪译:罗密欧:啊,吵吵闹闹的相爱,亲亲热热的怨恨!啊,无中生有的一切!啊,沉重的轻浮,严肃的狂妄,整齐的混乱,铅铸的羽毛,光明的烟雾,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永远觉醒的睡眠,否定的存在!首先,二人侧重不同的翻译方法。曹禺先生较倾向于“归化”,他不拘泥于原文句法结构的限制,而是大胆释译,点出背后隐藏的冲突性,达到了“神似”和“雅”的效果,如将Romeo译成了“柔蜜欧”,更能彰显其人物个性。然而,朱生豪先生更主张翻译的“异化”,他坚持要最大化地忠于原文的结构和形式,翻译时采取或字面本意或分译的方法。针对合成词作为一个整体修饰后面的名词这类情况,朱先生多采用汉语中“的”结构应对,很好地诠释了“信”、“达”之原则。例如Mis-shapenchaosofwell-seemingforms这句朱先生译为“整齐的混乱”,曹先生则是“从一片空虚忽然出来一片天地,乌烟瘴气的,仔细看又有些光明”。其次,二人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曹译似诗,而朱译如散文体。朱先生的“哦,爱里爆出战争的烟火,恨里又有柔软的温存”,颇为洒脱,易于理解;曹先生的“啊,吵吵闹闹的相爱,亲亲热热的怨恨”则体现了戏剧性,更具舞台表演和情感流露的张力。

3结语

综上所述,矛盾修辞法作为英语语言中特有的修辞手法,富有戏剧性,能将两个含义相悖的词融合在一起来表现人物内心复杂矛盾的情感变化和表里冲突的鲜明个性,汉译时可选取直译、意译或分译。但方法侧重点的差异又会呈现出各异的翻译风格。因此,译者应权衡两种语言系统、文化背景和民族传统的差异,使译文既准确表达矛盾修辞法蕴含的对立矛盾、忠于原作者的意图,又满足目标读者。

作者:王茜雅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