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英式文学语言创作风格探究范文

英式文学语言创作风格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英式文学语言创作风格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英式文学语言创作风格探究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一经发表,就风靡全球,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影响非常大。这部长篇小说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和发展,更在于其语言创作的风格上,小说细致的语言、幽默和讽刺兼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艺术句法结构等,都为小说增光添色,铸就了这部经典的长篇爱情小说。本文就《傲慢与偏见》的英式文学的语言创作风格进行探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把握英美文化创作中的语言创作风格和特点。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英美文学;语言创作;风格

《傲慢与偏见》这部长篇爱情小说描写了小乡绅班纳特5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历一番周折,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小说的语言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其中多运用幽默、反讽、人物独白等语言艺术表现手法,加上使用的艺术句法结构等,使得小说的语言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让小说更加具有吸引力,这也是小说之所以如此成功的主要原因。研究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英美文学语言创作风格,对于解读小说情节和人物心理等都具有积极作用[1]。

一、幽默语言

幽默的语言表现手法是英美文化语言创作的主要特点之一。使用幽默的语言表达,不仅能够吸引读者,增加阅读兴趣,而且还能以幽默的语言和情节描述让故事更具有趣味性,更能够贴近生活、贴近读者[2]。幽默是以含蓄而意味深长的语言指出事物的荒谬,实际上,幽默语言的使用,往往是为了衬托荒诞的人和事物[2]。很多悲剧的文学作品中,也惯用幽默的语言创作手法,用喜剧的氛围塑造衬托出悲剧的气氛,让悲更悲。就《傲慢与偏见》这部长篇小说来说,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轻幽默的喜剧特色,无论是在人物、情节、结构、对话还是独白上,都运用了幽默的语言表现手法。例如故事开头处描写到的举世公认的真理,实际上,这一真理是荒诞的,运用这种看似幽默的喜剧语言,来进行反讽的做法十分普遍。小说中的幽默部分还有很多,著名评论家在对这部小说进行评论中指出,这是一部最滑稽的“傲慢与偏见”。小说中关于幽默的语言描写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是针对班纳特先生、男女主人公的幽默描写和形象塑造,是正面的语言描写,而对于班纳特先生的太太、柯林斯先生等,对他们的语言描述体现的幽默更多的是一种负面的反讽,存有嘲笑和讥讽之意。

二、反讽语言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英美文学中,都有关于反讽的艺术表现手法,而且以这种文学语言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的作品,很多都获得了成功[3]。反讽是幽默语言表达形式中的一种,反讽往往需要借助幽默的语言表现形式,给人一种讽刺的效果,且这样表达的语言句式更加耐人寻味,更易引发思考。可以说,《傲慢与偏见》是作家简•奥斯汀将反讽手法应用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小说开头就提到:“这是一个世所公认的真理,一个富有的单身汉必然要娶一位太太。”这句话看似是真理,但是其中讽刺意味也随之而来,借助开头这句话的描述,读者就大致知道了下面的故事应该是有关婚姻、爱情的,而且故事应该具有一定的戏剧性。不出所料,接下来出场的就是一位富有的单身汉,于是,小说得以按照正常的思路和步骤发展下来,那就是每一个富有或者不富有的年轻女孩,都想嫁位丈夫。因此小说开篇的笼统观点完全被第二句话颠倒了,即新来的人都被那些消息灵通的母亲们“看作是自家某个女儿理所应得的财产”。班奈特太太就是这样的母亲之一。在作者笔下,班奈特太太是一位爱八卦、智力贫乏且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家庭主妇,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觉得要发疯了一样,一点都招架不住。在班奈特太太看来,将5个女儿都顺利嫁出去才是她最关心、最重要的事,对她来说,每天的生活就是走亲访友,打听消息。班奈特太太作为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在很多事件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中,都起到了推动和催化的作用。小说中对于她的语言描述自然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这种讽刺并不影响她对女儿婚事的关注,作为一个母亲,对女婿挑剔些也是在所难免的,只是作者运用讽刺的语言将这位母亲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与她自身的条件相吻合,让人觉得这件事她这样做出来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她的智商并不高。柯林斯先生也是作者使用反讽语言着墨较多的一个人物,在他未出场之前,就以他人询问的口吻和应答对这位先生进行了定性。

柯林斯先生也为故事情节的起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凯瑟琳夫人与伊丽莎白相遇之后,故事情节出现了重大转折,两个人的命运从此有了交集,柯林斯写信警告伊丽莎白:“然则彼若向尊府求婚,切不可遽尔应承,否则难免轻率从事,后患无穷,此不得不先以奉劝先生与表妹伊丽莎白者也。”这些语言表述,让柯林斯先生的丑陋奸诈的嘴脸呈现在读者面前,刻画了一位栩栩如生的趋炎附势的人物角色。例如,小说中关于一次宴会对柯林斯先生的表现进行的描述,让人们读起来风趣有味:“我发现这屋里有我女恩主的一位近亲……谢天谢地我发现的正是时候,还来得及去问候他,我这就准备去,相信他会原谅我没有及早这么做。我根本不知道有这门亲戚因此道歉也就情有可原了。”可见,柯林斯先生想要巴结富有的达西先生,其言行已经表现出极度的奉承,已经失去了该有的礼貌和恰当的语言表达了。凯瑟琳•德布夫人也是小说中的重要角色,对于她的描写和人物形象塑造中,作者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反讽的手法运用。凯瑟琳•德布夫人是一位粗鲁不堪、傲慢无礼的女人。作者通过对她的讽刺性描写,让读者看到凯瑟琳•德布夫人滑稽可笑的一面,正是因为她的无端干涉,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最终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她在其中的干涉不仅没有达到拆散的目的,反而弄巧成拙,成了男女主人公情感的催化剂,足见其可笑之处。正是因为凯瑟琳•德布夫人不顾一切地想要拆散达西和伊丽莎白,才让达西消除了顾虑,勇敢追爱。小说中,针对凯瑟琳•德布夫人的所作所为,伊丽莎白调侃说:“凯瑟琳夫人这次倒是帮了大忙,这应该使她高兴,因为她喜欢帮忙。”再次运用反讽的语言表现手法,对于凯瑟琳•德布夫人“爱帮忙”的性格进行了讽刺,体现了其可笑的一面。小说中还有针对很多人物的讽刺性描写,都是借助讽刺的手法,将这些人物的思想、行为进行深入刻画,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更加生动形象。简•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人物语言的描述、戏剧性情节的描写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反讽的写作手法。该语言表现手法也经过了作者精心的设计构思,让读者在阅读故事时就能清晰地感受到讽刺的意味。最终小说结尾更是画龙点睛,在圆满结局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作者心中对现实的不满,非常引人深思的一个结局,因为作者在嘲讽班奈特太太的行为和思想的同时,自己最终也是按照这样的真理安排了人物的结局。

三、人物对话和独白

在英美小说创作中,其语言创作最大的特色就是擅用对话和独白的表现手法。对话的使用,是人物内心最直接想法的语言表达,对于促进故事的情节发展、刻画人物的角色形象以及人物性格特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4-6]。《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语言就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比如对话语言的创作,让小说中的相应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给读者的立体感更强,从人物的语言表述中,读者仿佛就能在脑海中构造出人物的具体形象,就连其说话时的神情举止都可以想象出来。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都根据不同人物角色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十分符合人物的总体特点。例如,喜欢说俗语和俚语的丽迪雅一说话,就暴露出她的粗浅无知,而玛丽在说话中喜欢引经据典,可见她读的书不少,具有比较浓厚的书香气息。男主人公达西喜欢咬文嚼字,对于语言表达比较慎重,注重语言得体,可见达西作为富贵人家的公子,具有比较好的教育基础,能够体现出一身贵气。班纳特太太常常因为喜怒无常,以尖声叫嚷来表现个性,可见其性格的急躁,也足见其智商水平的有限。《傲慢与偏见》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另一特色是善用心灵独白。心灵独白能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作者用结构紧凑、句子短小的心灵独白,来反映主角伊丽莎白内心的震动和起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四、艺术句式结构

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作者也表现出了强大的英语文学的语言功底,她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采用灵活多变的句式结构,使得小说的语言具有一定的语言研究价值,很多经典的语言描述片段,一度成为英美文学的语言学教学素材。

五、结语

《傲慢与偏见》的小说创作中,语言的创作特色是一大亮点,其中惯用的幽默、讽刺、对话、独白以及艺术句式结构等语言表现手法,展示了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学表现力。

[参考文献]

[1]蔚雯雯.从《傲慢与偏见》看英美文学的语言创作风格[J].黑河学院学报,2017,(3):164-165.

[2]缑哲.从《傲慢与偏见》透视英美文学的语言创作风格[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4):212.

[3]杨大亮.浅论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艺术创作风格[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3):177.

[4]史青玲,窦汝芬.审美想象、文学语言形象化与文学翻译中的等值———《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的比较[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04-107.

[5]刘薇.影视的语言和小说的语言———简析《傲慢与偏见》和它的同名电影[J].新闻爱好者,2010,(16):172-173.

[6]付宁.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创作风格与艺术成就[J].名作欣赏,2009,(2):104-106.

作者:王宇红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