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育公平思想的内涵范文

教育公平思想的内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育公平思想的内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育公平思想的内涵

摘要:教育公平思想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教育公平的新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教育经费的精准使用、二是教师教育的全面加强、三是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认为深入学习教育公平思想的基本内涵,对我们实现教育公平,完成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教育公平;基本内涵

教育公平是专指教育领域内的公平,从宏观上看,它关系到我国“双百目标”的实现;从微观上看,它又与亿万学子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正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他曾多次就教育公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在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公平思想的基础上,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赋予了教育公平新的内涵。

一、教育经费精准使用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资源配置

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事业平稳发展的根基,更是支撑一个国家长久发展的战略投资。对于教育发展而言,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最基本的前提,也是至关紧要的一步。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六年保持在4%以上。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达42557亿元,比上年增长9.43%。由此可知,我国为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而这些教育经费的使用,将会严重影响到全国上下每一位学生可获得的教育资源以及所享受的教育质量。因此秉持精准原则,在教育经费的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即精准使用教育经费,将是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资源配置基础。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行业的主体,这二者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显得至关重要,对他们的投资在教育经费中也就占有较大比重。数据表明,就支出项目而言,“201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教师工资福利和学生资助两项合计占61.1%,比2012年提高了10.6个百分点。”在学生资助方面,国家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免除学杂费,仅2017年就下达了11.7亿元,除此之外,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为确保这些资助经费能够精准有效的发放给受助学生,国家要求各学校要通过系统比对、调查走访、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做好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力求资助对象精准。而且资助标准的设定也是根据受助学生的家庭困难程度划分的,即所谓的分档资助。此外,国家还在资金发放方面充分利用现代支付方式和支付手段确保其能精准发放,力求资助经费精准落实到每一位困难学生身上。在教师工资福利方面,国家也了诸多文件,例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这一政策的实施就是根据学校的困难程度给乡村教师实行差别化补助,坚决不搞“一刀切”,让每一笔经费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通过这些政策的,不难看出,为实现教育公平,我国的教育经费使用已经不再是最初的“大水漫灌”模式,开始向“精准滴灌”转变。陈宝生部长也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部将针对教育经费的精准使用,出台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确保教育经费既能精准投入,同时也能精细管理。由此可见,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教育经费的精准使用必将是大势所趋。再者我国的教育规模是世界第一,因此教育经费投入自然不是一笔小数目,只有坚持精准原则,才能确保有限的教育经费是用在能实现它最大价值的地方。况且,自然和社会随机因素往往会严重影响到教育资源的初始配置,尤其是学生家庭背景的影响,常常在教育机会上就会显现出明显的不公平性。就自然因素而言,由于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使得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与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中富裕家庭的孩子相比,不论在入学机会上,还是在所能享受到的教育条件、质量上,都存在着悬殊的差距。就社会因素而言,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一些地区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落后与贫困,不发达地区的落后与贫困导致知识差距,知识差距又加剧了贫困差距,越是贫困的地方,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就越少,因此落后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本就处于不公平状态。再加上家庭背景的影响,优势阶层子女更容易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精准使用教育经费正是人为的在改变这一情况,让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公平的入学机会以及良好的教育质量,帮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阻断原生家庭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教育经费精准使用是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资源配置基础。

二、教师教育全面加强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力人才支撑

教师作为教育者,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受过良好培训,忠于职守的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所在,更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幸运。在2013年教师节之际,将教师比作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描述的恰如其分。2014年9月,他在北京师范大学视察工作时,发表了重要讲话,鼓励所有教师都应争做“四有”好老师,并专门强调“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教育公平最直观的感受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言行,若教师在对待学生时没有一视同仁,将会造成最直接的教育不公平,因此这就要求所有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时候必须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不偏不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保证每位教师能够不受一切因素的干扰平等的对待每位学生实现教育公平,全面加强教师教育将是一个有力的人才支撑。教师教育是指让教师转换成学生的身份,接受培训与培养,不仅是要培养教师的能力素质,还要加强他们的师德教育。2018年1月,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一政策的出台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它是自1949年以来由党中央的第一个专门针对教师的文件,对于教师而言,在收获这份史无前例的殊荣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也是一份重大的责任。同年4月,教育部等部门又出台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专业化水平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助力于教育公平的实现。除了上述这两个文件的实施,国家还出台过诸多针对教师素质提升的政策。根据这一系列举措,不难看出,国家对教师教育十分看重,教师教育将会是现阶段以及将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命题。自古以来,教师都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言传身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并有效解决他们在学习中以及生活上所产生的疑惑。教师要想做好这份工作,自己首先得有丰富的学识以及高尚的情操,方能不误人子弟。正如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提到的那样,“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教师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最直接的影响者,只有通过改变教师,提升教育者的能力素质,教育公平才能收获更直接的效益,受教育者的质量也会随之提升。况且自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不再仅限于物质上的满足,开始向往美好的生活,这也反映出人们对高质量的教育公平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用更全面的知识、更专业的素养、更高尚的师德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接班人。因此,加强教师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需要,只有让教师真正做到德才兼备,才能使我国的高质量教育公平之路走的既平稳又顺畅。

三、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题中应有之义

优质教育是相较于普通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类似于素质教育,它着重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长期以来,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的影响,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表现出显著的阶层差距,优势阶层子女主要集中在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的学生则主要由弱势阶层子女构成。而随着社会进步以及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要求已经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因此,为改变这一不公平的现状,回应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当务之急是要努力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5月,为庆祝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胜利开幕,致信祝贺,他指出要“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针对教育发展提出了“优质”、“公平”这两大命题。同年10月,在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自十八大以来,我国走的是高质量的教育公平之路,有质量就代表要优质,这表明人民群众所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学有所教”,而是“学有优教”,同时也意味着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将持续不断的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所有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能够平等地获得并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助力教育公平的实现。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文件明确指出要加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它从布局、办学条件、师资、经费、组织领导等几方面入手,旨在解决乡村小规模和乡镇寄宿制这两类学校当前存在的落后问题,努力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补齐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短板,让农村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此外,国家教育部还在2016年了以教育信息化为有效手段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政策文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它的出台旨在让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信息化这一技术手段传播到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逐步实现我国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由此看来,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事业是“优质”与“公平”相伴而行,并不是说实现了教育公平就忽略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这二者对于我国走高质量的教育公平之路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只一昧注重数量上的公平,而忽视了质量上的公平,那这种教育公平绝不是新时代我国人民所追求的。因此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同时,也要坚持扩大优质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均衡发展并不是“劫富济贫”,让优质去填补薄弱,而是让薄弱学校在优质教育的带动下能够真正补齐自身短板、发展壮大,最终走上共同优质的发展道路,这才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公平的题中应有之义。

四、结语

教育公平不但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而且它之所以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是因为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平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诸多社会功能,甚至关乎我国“双百目标”的实现。在新的起点上、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深入学习教育公平思想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理解其教育公平思想,同时对我们实现教育公平,完成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使命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

[2]薛二勇.教育经费精准使用助力教育公平.中国教育报.2017年12月26日.

[3].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作者:郑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