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自主创新研究范文

企业自主创新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自主创新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企业自主创新研究

《重庆行政杂志》2016年第4期

引言

创新驱动是我国现在及未来很长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就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发展。但当前企业在推进自主创新的实践中,仍然困难重重。

一、企业自主创新的难点

(一)体制要求高,缺乏创新意识。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以数量和规模取胜的宏观经济环境,导致了我国自主创新体制不完善,缺乏持久发展动力,自主创新空间布局和投资结构分布也不尽合理。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不足,企业没有从创新的“后台”走向“前台”。企业没有广泛建立和形成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或协作关系,集成创新意识不强,存在“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心态,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二)科技要求高,缺乏创新基础。从宏观层面看,科技创新、科技管理的统筹协调不够,有限的科技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从中观层面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流通的渠道和方式不健全,科技中介作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沟通能力还较弱,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从微观层面看,企业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少而弱,缺乏重大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缺乏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导致了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先天性发育不良、创新后劲不足,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创新基础极为不强。

(三)人才要求高,缺乏创新人才。人才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缺乏人才的企业,技术创新难以进行。仅就企业而言,许多企业普遍缺少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给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特别是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之,企业内部激励制度不完善,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员工从事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企业留不住大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这种人才流动和流失更加拉大了企业人才缺口。

(四)成本要求高,缺乏创新资金。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又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企业要自主创新,资金量大,周期较长,且风险大,成本自然高。改革开放至今,企业为抢占眼前的市场,不得不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重复的简单再生产中,用于自主创新的资金所剩无几。企业自主创新离不开金融的重要支撑,然而融资资金因投资技术创新的风险大就望而却步,企业融资途径和数量受限,得不到更多的资金扶持,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没有技术优势,企业的持续发展举步维艰。

(五)市场要求高,缺乏创新氛围。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角,但因其过于追求数量和速度,缺乏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动力,普遍存在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现象。社会也尚未真正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意识和氛围,对创新重要性的片面认识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企业自主创新对策

(一)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经济学家熊彼得认为,创新就是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开辟一个新市场、企业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以及寻找半成品的新来源。无论是哪个方面,企业的主体作用都不可动摇,政府、其他组织或个人都无法代替企业的主体作用。霍利斯•钱纳里同样认为,从发展经济学角度看,由要素驱动到投资驱动,再到创新驱动,进而到财富驱动,其主体无一不是企业。企业只有作为创新的主体,才有主动权和决定权,这样的创新才有源动力和持久性。而我们现在的情况不全是如此,在创新的诸多领域,政府在做基础研究,成功后转化到企业,企业不需要拥有研究人员和研发技术,当然也不需要承担研究失败的风险,不去研发的企业丧失了自主创新的基本功能,更谈不上企业作自主创新的主体,丧失自主创新主体作用的企业,自然没有竞争力,更没有持久性。必须要改变这种现状,政府还位企业去自主创新。

(二)重点攻坚“科技”关键。抓自主创新,就必须一手抓投入特别是企业投入,一手抓应用,两手都要硬。要发展新兴产业和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科技是关键,一点折扣也不能打。德国工业尤其制造业世界领先,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德国在基础科学方面的成就相当显著,有103位德国人获颁诺贝尔奖,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医学等科学领域。二是技术人才十分广泛,其职业学校和双元制教育为德国培养了比比皆是的技术人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得天衣无缝,科技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德国国家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为GDP2.8%,其中62%进入企业,德国企业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为利润的34.8%,仅巴斯夫一个企业,就拥有10多万研发人员,如此高强度投入和科技规模,进一步支撑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对工业经济的贡献作用。比较而言,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占有世界领先水平一席之地,但应用研究方面,差距很大。我们的科技投入在纵向上有很大增长,在横向上国家投入比例仅为德国的60%,企业投入仅为德国企业的1/6。

(三)始终抓住“人才”根本。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人才对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起决定作用。强调人才,一是人才培养,二是人才使用。我们的科研人才不在少数,但技术人才寥寥无几。自主创新是来自于实践中的提炼和升华,来自于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的高度结合,当务之急是改变人才培养方式,让更多拥有科研成果的人才零距离接触生产实践,强化工业经济之基,牢固自主创新之本。再看人才的使用,我们当前面临技术人才稀缺与技术人才不够坚持频频“跳槽”的双重困难,这其中,对人才的激励不够、对人才劳动的尊重不对等是原因之一,同时,对人才研发失败的宽容不够以及风险责任共担的意识不浓也是重要原因。要自主创新,就必须解决“人才是根本”中的这些问题,珍惜爱护人才、激励尊重人才、培养造就人才,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四)牢牢把握“市场”标准。企业生命在创新、创新的标准在市场,企业创新的目的在于拥有更先进的生产力,进而挤占未来市场和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创新能否形成生产力,市场来作评判,市场不认可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市场才是唯一的标准。创新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传统和过去。“空客”的现有订单还有7000多架等待生产,而它现在每年的生产量仅为600多架,即未来10年的生产都不用愁,它为什么不超量生产赚取更多利润?“奔驰”为满足个性化需求,长达半年才交货,它为什么不去提升效率早日交货形成更大产值?这其中道理就在于坚持创新的标准在市场。因此,任何的自主创新,都要分析市场、依赖市场并接受市场检验。反观我们有很多的科研技术处置高阁,除了转化体制上的原因外,不能满足市场标准是关键原因。只埋头研究,不抬头看路,结果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五)合理运用“政府”调控作用。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政府不作主体,不等于做无为政府,政府同样大有可为。政府就是做好调控工作,搭建必要的平台,分解创新风险。一是摸清家底,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创新的路径是逐步提升,那是有扎实基础支撑的,我们现在应发展什么,突破什么,必须搞清楚自己的基础———发育不全的传统产业与局部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并存,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工业4.0、信息技术4.0,不可盲目照搬照抄。二是规划先行,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坚持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按照市场标准要求,统筹规划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战略产业等产业门类并持之以恒地推进,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不然最终一事无成。三是突出重点,走行业集群发展之路,结合地区和发展阶段实际,找准重点,集中力量攻坚才能实现自主创新,全盘地抓、面上地抓,都可能没有效果,不能走大而全、小而全的老路,制造业的升级、电子信息的自主研发至关重要。四是形成合力,减少自主创新的阻力,创新就有淘汰,淘汰就有阻力,如何减少阻力,企业、社会、个人、政府四元合作,共同发力,多方释放。五是调整体制,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科技型企业,20%的成功可以覆盖80%的失败所产生的损失,尤其是政府投资的研发项目,更要容许和宽容失败,不可以轻言对失败追责,否则就没有大胆创新。

作者:秦启光 单位:重庆市荣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