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怎样做好国学经典传播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作为编辑,如何响应的号召,做好中国文化经典的普及呢?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的案例,重点论述了在国学经典普及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学习。
关键词:做好;国学经典;传播
一、引言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编辑学会将第20届年会的主题定为:分享七十年出版业荣光、共创新时代编辑界辉煌。新时代的编辑要以新时代社会主义特色思想为指导,唱响奋进70年的昂扬歌声,要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有担当精神和导向意识,要将高质量发展融入编辑工作中,共创新时代编辑界的辉煌。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无论是远古的神话传说,之后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还是当代的各种优秀文化,都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去继承和发扬光大。我们作为编辑,作为文字工作者,更有责任和义务来宣传和推广我们国家的国学经典。那么怎样做好国学经典的普及呢?笔者在《小学生天地》杂志社工作,就尝试着去结合杂志做好国学经典的传播。下面就来把笔者的做法简单归纳一下,仅供参考。
二、栏目思路的产生
《小学生天地》创刊于1984年,原先由湖北教育厅主管,湖北教育报刊社主办,现属于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现在面向全国发行。作为百万大刊,其之所以能在少儿报刊市场上受欢迎长达三十余年,是因为符合读者需要。而栏目的设置和相关活动的开展则是表现刊物的“好”和“有生机”的最好方法,否则,做出来的杂志如同一潭死水。当时,笔者已经做了十年编辑,困惑最多的就是如何给读者带去最佳的精神食粮,而内容的载体就是“栏目”。很早以前,笔者就想做一个“有文化”、能发出声音的国学经典专栏,因为杂志是面向小学生的综合性刊物,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小学生学习和理解了其中的思想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确定人生的目标,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一次看《新闻联播》,当笔者听到发表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时,眼前一亮,更加坚定在刊物上做国学经典栏目是很好的构想,既能充分发挥国学经典对小学生心智的启发和滋养作用,努力提升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又能在微信公众号上设置相关国学知识竞赛活动,两相配合。最终,在《小学生天地》杂志上开设了“读国学习传统”一栏。
三、栏目开展的过程
“读国学习传统”栏目在认真领会要求的基础上,选取与时事相结合的国学典故,进行合理解释,并深入挖掘典故溯源和与其相关的小故事,在结尾处引发小读者思考,有趣、有料、有意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所周知,新媒体平台特别是微信公众号出现后,读者不再被动地接受媒体的单向灌输,转而追求与媒体间的直接沟通。在当前报刊发行形势下,《小学生天地》必须依托杂志再开拓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读者可以与编者进行交流。这个时候,就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国学知识大闯关”,让小学生通过国学知识“大比武”,调动大家学习国学经典的积极性。
四、栏目引发的反响
开设“读国学习传统”专栏后,许多学校的老师留言或打电话过来,反映该专栏对孩子们启发很大,学校还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诵读这些国学经典。微信公众号上的“国学知识大闯关”活动开展至今,已有数万名国学爱好者参加,别开生面的国学知识“大比武”在不断上演。他们时常在微信公众号上上传截图,向杂志社报喜,说明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并发表对于当期国学知识闯关内容的看法。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人数也由此增加了数万,这些对于《小学生天地》的品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栏目带来的思考
正是由于有微信公众号平台,读者和杂志社有了更充分彻底的交流。读者的一条条留言,表明了杂志社让小学生得到国学滋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发扬传统。国学经典里有很多的道德理念,是小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学习国学经典,有助于小学生加强思想的认识,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2)完美人格。每个人在接受国学经典的学习和熏陶后,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国学经典就成了他们为人处世的衡量尺寸,有助于培养和完美他们良好的人格品质。(3)陶冶情操。国学经典里的优秀的名人佳作,有助于小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能够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帮助小学生陶冶情操,使他们心胸更加开阔,认识更加深远。(4)铸造精神。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小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让小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特别是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更会培养其人文精神。(5)提升智力。《论语》《孟子》《老子》《唐诗宋词》《孙子兵法》……这些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智慧,让小学生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营养,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宝库。
六、结束语
今后笔者会继续认真总结有关在国学经典普及方面的一些做法,响应的号召,继续做好中国文化经典的普及,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尽绵薄之力,让祖国的经典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参考文献:
[1]李宗桂.国学与时代精神[J].学术研究,2008(3):21-32.
作者:叶丽美 单位: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