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体育游戏对大学生团队意识养成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体育游戏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作用也逐渐突出。体育游戏是指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体育运动的一种手段,贯穿于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和体育教学之中。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体育游戏的相关概念、起源以及分类;运用专家访谈法向济南市长清校区各大学的体育专家和教授请教,了解体育游戏组织情况以及对大学生团队合作的影响。同时,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于体育游戏的看法以及体育游戏对于团队合作的体会,并通过整理所得的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体育游戏;团队合作;作用
在现代社会,团队合作越来越被企业所看重。随着社会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竞争日益紧张,使现当代大学生所面的情况更加复杂,这种情况下,自己一个人很难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于是不得不重视团队合作的重大作用。
1团队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
1.1团队意识是自我发展的必备条件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能让大学生充分体会到互相帮助的作用,并提高他们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待人接物时的主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理是一个重要目标[1]。
1.2团队意识能推动团队的运作和发展整个团队中,在团队意识的作用下,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努力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从而使团队精神成变成全面发展的动力。团队意识有利于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团队面对一个共同的目标时,能提高每个团队成员的士气。
2当代大学生团队意识缺乏的因素
从当代大学生的自身条件来说,缺乏团队意识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强。现在大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大部分比较好,同时我们身边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平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容易造成不善于与人交流等心理问题,独立自主能力差。
2.1独生子女方面的问题,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个人主义根据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现在家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全家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的中心便全部集中于独生子女身上。匿名调查问卷显示,在体育游戏中输了,认为自己有一定责任的仅占47.37%,认为错在团体和比人的比例则高出近一倍。这样的家庭环境便促使他们早早形成了个人主义,缺乏集体荣誉感,团队意识淡薄。
2.2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高考竞争机制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们被教育的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而高考则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种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在高考面前,团队没有丝毫的可比性[2]。
2.3社会影响方面的问题,就业竞争压力毕业之后,社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经常一个职位的应聘人数都会超过所需人数的数倍甚至是数十倍。许多大学生都表现出自私自利的一面,不愿意和别人互相合作[3]。
3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
3.1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锻炼的同时提高参与团队游戏的积极性在调查问卷中,有60.53%的同学认为体育游戏有锻炼身体的作用,有83.21%的同学认为体育游戏有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有78.95%的同学认为体育游戏有提高团队合作的作用,有68.42%的同学认为体育游戏有放松心情的作用。体育游戏能增强大学生的体质[4]。
3.2具有趣味性,提高大学生团队游戏的参与度调查发现,44.74%的大学生喜欢体育游戏,23.68%的大学生则是非常喜欢体育游戏,52.63%的学生会主动参与到体育游戏中来。体育游戏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3.3具有一定的规则,是维护团队利益的基本要素体育游戏有它自己的规则要求和内容形式,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品德,为以后步入社会遵纪守法打下良好基础。既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提高相应的运动技术。3.5具有教化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团队共同目标在游戏中,大学生们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有利于培养团队共同目标。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本论文通过对大学生对体育游戏的喜欢程度、参与度及体育游戏对大学生体育课堂中作用的调查研究,得出体育游戏在培养大学生团队意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2建议4.2.1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查问卷显示,26.32%对体育老师现在的上课方法持无所谓或不满意的态度。由此可见,体育游戏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加体育游戏。
4.2.2选取适宜的体育游戏调查发现73.68%的大学生体育课中心情不好的原因是觉得老师选择的游戏不合适,具有趣味性的、团结协作的游戏则在大学生理想的体育游戏中多次被提及。根据这一反馈,教师应该在体育游戏的选择方面多加注意,选取适宜的游戏,贴合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侯会生,兰保森,郝斌,王嵩洛,马辉.中国足球超级俱乐部队凝聚力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2):125-128,137.
[2]贺小卫.体育学院班级团队凝聚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2012,33(3):158-162.
[3]石冠峰,薛坪,唐杰.团队边界管理、凝聚力和绩效间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2):5-11.
[4]洪晓彬,刘欣然.体育运动领域情绪研究述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9):66-70.
[5]张艳茹.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高校集体运动项目群体凝聚力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作者:陈青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