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小城市文化发展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国家将长江经济带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长江流域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发展势在必行。经济的繁荣发展需要文化的同步跟进,尤其如何发展流域中小城市文化十分重要,有利于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文化进程
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人口超四成,经济规模与市场潜力大。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正式启动,如何在发展长江流域经济的同时,提升长江流域城市文化水平十分迫切。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多,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文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文化的繁荣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刘易斯•芒福德认为人类进化要依靠文化积累,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根本功能在于文化积累,文化创新。因而,城市文化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尤为重要,而中小城市文化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更是不可或缺。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曼瑟•奥尔森提出了集体行动的逻辑,他认为在一个报酬递增、存在规模经济的世界里,空间越广、时间越长,创造的剩余价值就越多。
流域的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文化的融合互通。长江流域历史文化悠久,内涵丰富,新时代经济带的发展将会更进一步提升长江流域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流域中小城市的文化繁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带动了长江流域的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促进了区域的语言、艺术、饮食、风俗等交融互通,提升了长江流域文化的流动性、协同性及互补性,对文化的交流繁荣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区域文化的发展同样也应是深厚而多面,展现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文化的长期繁荣发展与传承同样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城市的发展与居民素质的提高,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综合体现。同时,多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相继推出,力促多方面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建设效率。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在使人们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时,也出现造城同质化、复制化、单一化,特色城市建设少,文化内涵传承发掘发扬少,忽视城市人文精神建设,有的城市经济经济发展先于文化建设,导致所需资源投入有限,阻滞城市均衡化发展。基于此,当前创新中小城市文化发展尤为迫切与重要。
二、长江经济带流域中小城市文化建设
(一)注重文化消费引导文化是积累的过程,流域文化的发展促进流域文明的进步,激励人们创造更多的文化成果。加快城市文化市场发展,鼓励文化消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潜力,提升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要找准中小城市的文化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居民文化消费,产出更多的文化精品,避免文化盲从同质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市场化水平,形成丰富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文化,促进中小城市的文化繁荣发展。
(二)注重特色文化发展城市文化的发展不能单纯追逐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提高城市人文精神。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特色城市文化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中小城市文化是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城市软实力的体现。中小城市要善于发掘优势,借助外力,打造特色文化,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吸引力。戛纳以电影节闻名,每年吸引着众多世界游客,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瑞士达沃斯小镇以其滑雪胜地与举办世界经济论坛而成为旅游胜地;横店以影视城带动城市文化发展,形成独特的产业经济。长江流域形成各具特色城市文化有利于提升长江流域的整体文化内涵,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与综合实力。国内一些城市简单复制国外小城市建筑,而忽视本土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适合本土特色的文化发展才能更具吸引力。长江流域各地应根据自身优势条件发展特色文化,并逐渐形成相应的特色经济资源,提升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差异化发展能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三)注重资金持续投入文化的发展也要政府的持续扶持,提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文化载体数量,提供更多的文化便民服务设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6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提供专项文化发展基金,鼓励群众创造发展,文化创造需要资金的支持。此外,降低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吸引民营资本加入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的资本投入规模,提升文化发展的市场化水平。资金的持续投入,能提高文化发展的规模效应,市场的有效回报则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
(四)注重文化融合发展无论是全球层面还是国家层面的趋同,其主要机制是知识的传播和扩散。[2]文化是流动的,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文化的融合发展,文化的交流有助于经济的促进发展,有利于旅游、媒体、科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融合发展城市、集聚区和新型城镇。首先,文化也是一种资源,能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带动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发展区域旅游与休闲娱乐业,融合区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价值。加强区域文化影视作品创作,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其次,区域间、城乡的文化融合发展,文化资源优势互补,产生良好的辐射作用,带动长江流域城市群文化均衡发展,提升区域文化整体水平。张家港市连续多年举办长江文化艺术节,持续推进长江流域文化交流与繁荣,社会文化效益提升明显,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最后,文化也要融合传统与现代,既要传承也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不断创新才具有活力,只有融合时代因素,才能增添文化的新内涵,发扬文化的新功能。
(五)注重文化人才培养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中小城市文化人才数量相对少。应鼓励基层文化人才创新,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平台,奖励基层优秀文化创作,提高居民文化参与,提升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一方面,加大文化专业门类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大与专业院校等研究机构的合作,提高文化创造队伍质量,创造更多的文化精品。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广大居民参与文化创造,提高民间艺人的积极性,提供一定的活动平台与载体,提升全民文化素养,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
(六)注重网络融合发展网络结构的分权模式导致了全球的相互连通,国界、省界和大城市的边界能够更加轻易地被避开。[3]近年来,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大势所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早已列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各地纷纷通过门户网站宣传城市文化、旅游,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社交网络打破原有的地理限制,更大范围地进行人际交流,加强文化交流的效率。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增强了文化市场需求的预测准确率,提高文化服务的效率。基层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传播渠道得以延伸,2015年政府工作指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向“户户通”升级。中小城市可以利用互联网享有更多的文化建设经验,拥有更多更好的文化建设平台,让居民参与文化建设与发展之中,提升城市文化建设的时代感与艺术性。
(七)注重文化机制创新简政放权,减少文化企业的行政审批,提高服务效率,增加文化企业数量,促进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化企业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应运而生,提高文化产出数量,提高文化市场供给水平。同时,做好区域间文化发展规划,加强文化企业的市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发展氛围,传播社会正能量。积极做好区域内城市间的文化协调发展,鼓励文化企业跨区域发展,提供更多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便利,提高城市间文化交流的市场效率。创新机制模式,提供更多更广的文化交流平台,提升文化融合交流水平与活力。
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对长江流域中小城市文化繁荣的助推效应,不难预见,城市文化繁荣有助于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内涵与软实力。由此,如何将经济发展的数据指标和城市文化的建设标准有效结合,才是未来中小城市作为新型城镇化体系中最有价值的主体意义所在。
作者:黄艳 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