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网络恶搞文化看传媒社会责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传播与版权杂志》2014年第六期
一、既爱又恨的“恶搞狂欢”
(一)恶搞文化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全球化的实现,改革开放的推进,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性解放”、“性教育”、“个性张扬”、“追求自我”等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通过电影、商品消费、旅游等渠道不断冲击国人固有的思想观念,甚至伦理道德。互联网的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和种族的文化不断交融和发展,恶搞文化的出现正是这一现象的重要体现,我们不能说国外的观念是错误的,更不能闭关锁国,将国外文化避之门外,恶搞文化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只有科学合理地对待这一现象,才能保证中国文化发展的久远长存。随着网络亚文化群体的壮大和后现代主义“娱乐至上”的盛行,越多的国内受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不断追求个性的张扬和精神的狂欢,网络恶搞成为个人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网络“自由”话语权的表现,尤其是80、90后青年,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极端、无厘头和看似疯狂的亵渎和贬低来寻求认同,展现个性,而这种行为的主要表现就是观念和符号的冲击与反叛,恶搞文化恰好符合这一点,也深受当代青年的认同和喜爱,它是文化潮流中必经的阶段和过程,不被任何人左右,更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无法被压制和禁止。
(二)恶搞文化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重重矛盾《小小段子搅动中国——如何看待手机段子流行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人崇尚的是含蓄,即使社会已经很开放,对性文化一向是避讳的。而像“糗百网”一样的网站,充斥着各种恶搞作品,其中尽是赤裸裸性文化的展示和标榜,这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是相悖的,因此,大部分受众在欣赏恶搞作品时抱着一种“既批判又默认,既躲避又好奇”的态度,在默许与批判中享受“恶搞”已经成为国人奇特的心理矛盾,也成为我们反思和分析恶搞文化如何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如何把握“恶搞”这个度?
(一)认知上,科学全面地看待“恶搞”文化一方面,必须坚持恶搞也要有底线。东西文化的融合,现代观念的改变不是任由恶搞文化肆意横行的依据,恶搞的目的是娱乐和休闲,应当在坚持这一目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性文化”更加健康地传播,让“流行语”更加文明地发展,整个社会应当杜绝宣传色情信息、低俗现象和侵害他人隐私权的恶搞作品“泛滥成灾”。另一方面,必须鼓励创新,包容开放,加强社会对其的宽容度。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恶搞文化同样如此,但是,我们应看到,恶搞作品来源于受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虽然恶搞文化中出现了很多不健康的作品,但是我们对整个恶搞文化的发展应报以一种宽容的、开放的、理解的态度,社会也应当放宽对其的要求和批判,合理地引导恶搞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行动上,加强恶搞文化传播的规范化、健康化政府部门要坚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网”是保证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的重要手段,只有从法律上规制不正当传播行为,严厉惩处非法传播淫秽色情、危害社会稳定和扭曲人伦道德的信息传播者,通过法律的手段约束不法传播行为,才能制止不法分子恶意的文化传播行为。相关运营商要意识到自身的传媒社会责任,完善运营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恶搞信息传播的监管。面对海量的恶搞信息,媒体应承担起应有的传媒社会责任,反思信息传播过程中自身的“失律”行为,检查网络运营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在技术上完善相关网站的运营模式和技术设置,建立信息传播审核制,做好信息传播的“把关人”,通过不断的努力,从技术上杜绝不健康信息传播的源头。例如,在“糗百网”中,网站规定凡是广告帖,浪费流量的纯放码,旧帖重发,低俗、色情或恶心、有政治风险、不好笑、阅读困难的帖子都不能通过,这一规定对于肃清网站上的不健康信息,制止传播者的恶意行为是非常有效的。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尽快加大不良信息的惩处力度,加强对恶搞信息传播的监测和管理,也是网站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站在信息传播者的角度,传播者应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加强网络行为和网络知识的学习,了解网络传播相关条例,认识到“黄色信息”、“暴力语言”等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的巨大危害性,端正自身的思想认识,坚持自身的道德底线,以身作则,不仅不去传播淫秽、反动的恶搞信息,同时还要坚持抵制不健康信息,积极举报恶意搞笑作品的传播。
从网络文化的受众角度来看,以人性化、互动性为特点的网络信息传播,赋予受众更多的信息选择权,以“糗百网”的手机APP版为例,运营商通过对内容设置“顶帖”和“踩帖”功能,赋予受众更多的投票权,最后,“踩帖”多的恶搞信息会被自动淘汰,“顶帖”多的恶搞信息会被自动前置,类似的网络设置和信息选择功能日益普遍和规范化,受众可借助此类人性化设置,充分利用自身的选择权,以社会责任感为己任,共同抵制不健康信息的传播,杜绝“黄色信息”、语言暴力信息、不道德信息等持续危害社会。
作者:李当奇单位: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