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编辑出版人才培养路径探究范文

编辑出版人才培养路径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编辑出版人才培养路径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编辑出版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摘要]融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无论在内容结构上,还是在传播手段、经营模式上,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这就对编辑出版人才提出了全新要求。如何创新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模式,满足融媒体时代出版业的发展要求,就成为业界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本文简要阐述融媒体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从三方面入手探讨具体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编辑出版;现状问题;培养路径

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新闻出版业“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关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出版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融媒体时代人才培养战略格局。融媒体时代出版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编辑出版人才专业化培养就成为了决定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子。加强对融媒体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融媒体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推进,出版业从采写报道到营销传播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出版业要应对新挑战,实现全新转型,就必须实现对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使融媒体时代的编辑出版人才具备互联网思维、创新能力和统筹思路。此外,融媒体时代的出版业正在迈入以大数据、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发展时代,而受众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媒介融合的深入推进,使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正在变得越来越大。目前,出版业所需的编辑出版人才是具备灵活处理和整合多介质数字化内容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相关人才培养主体必须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培训内容和评价指标等,以满足新时代出版业的人才需求。

二、融媒体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出版机构和高校单位充分意识到了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人才缺口巨大。据统计,当前我国已经有500家出版社和上万家报刊都在进行或已完成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编发规模已经占全国编发总规模的40%以上,因此对专业、多元、综合的全能编辑出版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但当前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在课程建设上存在严重滞后性,造成了编辑出版人才的巨大缺口。其次,产学研脱节严重。当前,我国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实践中,高校教育与产业实践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集中表现在三方面:高校相关教学理实脱节,毕业生无法适应岗位需要;学校教学知识体系不完善,企业又来不及对毕业生进行专门的岗位业务培训;人才培养中媒介融合意识淡薄,毕业生融媒体应用能力欠缺。最后,实践技能培训缺位。客观来讲,当前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与数字出版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尤其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忽略对学生数字内容编辑转化、网站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造成了其知识结构的不合理。

三、融媒体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路径

1.完善课程结构,改革培养模式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高校要与时俱进,及时淘汰过时内容,增加最新课程,以拓宽学生视野,满足时展要求;同时,课程设置一定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把握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比重,确保课程结构的合理化;在实践教学方面,一定要构建课程标准,从体制上确保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其次,在教材建设上,要结合出版产业发展实际,编写出内容新颖、结构完备的教材,同时要确保编辑出版教材的全国统一,避免因版本的不同造成高校之间人才培养的“断层”,确保与出版单位人才需求的高度对接。最后,在学科建设上,要积极构建层次鲜明、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学科知识体系。一方面,要加强编辑出版专业相关学科知识的建设,在做好传播学、美学等基础学科建设的同时,做好新闻学、目录学等交叉学科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编辑出版专业分支学科的建设,以完善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2.完善培训体系,提高综合素养出版单位的内部培训不仅要立足编辑出版的基本技能,而且要依托“互联网+”的战略布局,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构建多元化、开放化的培训体系,全面提高编辑出版人才的综合素养,推动人才队伍的智慧型、全能型的转变。一方面,出版单位要加强内部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出版单位新引进的人才,基本都是理论有余而经验不足,出版单位要采取内部培训方式,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技能培训模式,以增强出版编辑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如中国出版集团就采用了导师制培训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并构建了与之相配套的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出版单位要加强内部人才的轮岗培训。通过编辑出版人员在业务流程中不同岗位的锻炼,让他们充分熟悉整个编辑出版流程的运作机制和岗位特点,在换位思考中强化协作意识,提高统筹能力,进而促进其向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的转变。出版单位可从以下两点着手展开:第一,让编辑出版人员去校对部门轮岗,增进彼此的互动,进而强化他们的质量意识;第二,让编辑出版人员去市场部门轮岗,让他们充分了解渠道建设的方法和价值,掌握营销推广的基本方式与方法,以便更加有效地指导内容生产。

3.完善评价机制,确保高效产出目前,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一半都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根本依托的结果性考量,尽管近年来部分高校对此进行了相应调整,开始加强实践教学的评价,但因为许多实践教学方案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评价效果大打折扣。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制的高效运行,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编辑出版专业教学进行有效管控,二是对编辑出版专业师生进行有效激励。制度层面的管控属于保障性建设,主要目的是避免实践教学因师生主观因素而流于表面,这一建设目标的实现相对容易。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有效对师生形成激励,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仅要激发教育主体的积极性,而且要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这一评价机制既适用于高校专业教育,又适用于出版单位内部培训。对此,教育主体可带领学生外接编辑出版任务、参加各类技能比赛,也可在内部组织开展读书节、微信营销等活动。此外,通过学分体现、精神激励或物质激励等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是确保编辑出版人才培养高效产出的重要路径。

总而言之,面对融媒体时代全新的出版业发展态势与生态环境,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也要及时转型,高校和出版单位要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对当前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优化改进,既要完善课程结构,改革培养模式,又要完善培训体系,提高综合素养,同时要完善评价机制,确保高效产出。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符合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而推动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丁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