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成本电影的国际化突围范文

小成本电影的国际化突围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成本电影的国际化突围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成本电影的国际化突围

《北方论丛杂志》2014年第三期

一、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缺憾与尴尬

纵观新世纪以来的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暴露出很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1.喜剧的批判精神缺失。目前,我国小成本喜剧电影普遍缺乏批判精神。喜剧的平民性决定了批判精神是喜剧最为彰显的精神特质,而多数喜剧电影以游戏与娱乐为目的,叙事薄弱,指涉不明晰。许多喜剧电影在观影者看后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内涵,如《芬芳之旅》《十全十美》等,这样的作品都疏离严肃、中心主题,价值观念模糊,丧失了喜剧的批判精神,其深层原因如下:一是对意识形态的规避;二是在市场经济语境下,资本逻辑掌控的结果。

2.喜剧叙事模式雷同。造成雷同的直接原因就是过度戏仿。戏仿是喜剧电影的表现形式,成功的戏仿能够以新题材构建新内涵,以此解构原文的含义,实现一种特定的艺术效果,但由于戏仿在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中运用已经登峰造极,在某种程度上已被当成“山寨”的代名词。为迎合群众的需求,甚至是不健康的趣味,喜剧电影采用各种恶搞手法。如《大电影之数百亿》中戏仿了《阿甘正传》《功夫》《十面埋伏》《无间道》《花样年华》等二十多部电影,这些“戏仿”仅仅是为“戏仿”而“戏仿”,失去其在叙事辅助上的功能,沦为一种形式上的堆砌。《大电影2.0之两个傻瓜的荒唐事》《追爱总动员》《老五的奥斯卡》等都戏仿多部同类影片,且戏仿运用和文本本身没有内在的关联性,对于人物性格塑造和情节推动都没有意义,反而造成叙事逻辑混乱。这种频繁地对旧文本戏仿,反映了当前喜剧电影创作的浮躁心态和创新乏力,真正的艺术作品都根植在生活的大地上,只有扎根在现实生活中的作品,才会有厚重的时代感和鲜活的生活气息。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转型的时代,转型中各种矛盾交织碰撞,人们的视野和情感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只要认真去探索,远比戏仿旧的文本来得真实和精彩。

3.喜剧情节构建过于虚假。国产喜剧电影中存在一个比较一致的问题,即人生意义的缺失,把喜剧误认为闹剧,为了追求热闹滑稽效果,当下喜剧电影的表达逐渐脱离现实生活。一是古装片的各种时空穿越和戏说,影片既抽离历史真实又避开对现实的观照。情节中穿插各种与剧情推进无关的桥段和喜剧元素,并将其凸显放大,使之成为叙事目的的主要承担者。在这样的影片中,历史的真实被模糊。电影从文化价值的层面向游戏层面滑动,从而使电影变成一种狂欢。二是现实题材影片的典型性缺失。如《搞定岳父大人》中的范坚强与苏伯虎之间戏剧冲突不具有典型意义,因没有普遍性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尽管徐峥表演很出彩,但因剧中矛盾只浮于生活表面缺乏深刻的人生思索与社会现实关怀,还是让人有隔靴搔痒之感。如《乐翻天》,它将故事设定在一所酒店,围绕女强男弱这个话题展开各路人马的博弈。但是,各个故事之间缺少一以贯之的线索,而且过于夸张的表演方式显得缺乏真实度。艺术虽然都具有假定性,但对现实生活反映,以及情节的虚构必须符合一定的生活常识和基本逻辑,必须让观众觉得合情合理。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整部作品的艺术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种不真实感会造成观众对该故事的心理认同障碍,最终只能将自己的感受停留在视听层面。

4.方言的大量滥用,不仅让语言失去原有的活力,而且从侧面反映出喜剧人物特殊性格的缺乏。人物的语言与肢体动作,仅仅是人物的外在表现,而揭示人物性格及喜剧内涵和意义的则是人物面对其特殊经历或坎坷命运所展示出来的自信乐观的积极品质。优秀的喜剧,要通过具有典型性格的喜剧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的经历和命运表达作家对特殊的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知和感受,并与观众内心体验和焦虑进行诚恳交流。利用方言和笑话,为搞笑而搞笑,只能让影片境界和艺术品位降格而流于粗鄙。方言的地域性局限,在影片走向国际时,无法令国外观众感受到字里行间的喜剧性,更加重喜剧走出国门的难度。

二、小成本喜剧电影如何国际化突围

当前,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难以走出国门,国外市场惨淡,根本无法与好莱坞等拍摄的喜剧大片相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破解困境,推进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国际化生存空间,就成了国产喜剧发展重要课题。2013年,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以最终13亿票房成为黑马,国产中低成本喜剧电影再次刷新了国内电影票房的纪录,同档期上映的《十二生肖》《大上海》《血滴子》三部大制作影片都没有影响到《人在囧途之泰囧》直线飙升的票房。全国观众同影片中的人物“徐朗”与“宝宝”一起踏上了荒诞、爆笑的泰国之旅,制片公司与观众一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但是,当影片进军境外市场时,“泰国票房勉强及格,北美首日票房仅有惨淡的9098美元,首周也仅仅收获了3.22万美元(约合20万元人民币)票房,即便是香港,上映4天也仅仅收获59万港元”[2]。之后,《华

尔街日报》用“喜剧不挪窝”定律来解释《泰囧》的遇冷,即喜剧题材影片很难同时满足多个市场观众的口味。究竟该如何打破这个定律呢?1.叙事的创新性。目前,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崛起和年轻一代导演的不断涌现,使我国喜剧电影在叙事方面表现许多可贵的新奇样式,但我们会时常看到好莱坞等经典文本的痕迹和影子。这反映我们喜剧电影“原创性”的乏力。笔者认为,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的突围首要在于叙事的突破。当前一味西化和模仿的创作姿态必然带来影片的浮华和空洞,喜剧电影如果总在经典中寻找灵感,就不会有自己的艺术个性,把狂欢作为唯一目的就难免落入重复和俗套。如果将《疯狂的石头》放映给美国人看,对美国观众来讲,影片就没有惊喜和陌生,美国观众会觉得又看到《两杆大烟枪》,这样除了失去本土电影原有的活力,还会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电影人的不自信。

2.叙事的普世性。康德将人类普遍情感称为人类情感共通感,认为情感不是私人的,而是一种恒久、普遍的共通情感。乔纳森•特纳认为,情感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黏合剂,可生成对广义的社会与文化结构的承诺”。寻找人类共同的情感,是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国际化突围的必由之路。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向海外延伸的首要出发点应是将中华民族向善、和谐、宁静、务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情感内涵进行凝练,上升为更具人类普遍接受力的,如和平、正义、勇敢、善良等共通情感和心理,并通过电影语言符号建构起“既能反映本民族文化内涵,又可以引起世界各种文化背景观众共鸣”的电影作品,从而使中国喜剧电影成为与世界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3.叙事的民族化。在日常生活和娱乐中,我们逐渐被以“好莱坞”为首的电影文化所操控,丧失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坚守。然而,民族情结是人类共同的情结所在,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若要完成国际化“突围”,必须跳出“好莱坞”思维定式的圈子,从民族化出发,挖掘本土题材,传播民族文化,尝试在此基础上实现国际交流。做民族化尝试,要把我们传统文化融入世界大环境,其本质是和世界人民一样的对人类情感真、善、美的追求,对爱情和亲情的渴望,对生命的珍惜,并把这些普世的价值观念通过我国的文化韵味呈现出来。电影工作者应以敏锐的喜剧意识,去探索和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喜剧现象和喜剧精神,感知普通大众的生存与情感、理想与追求,关注蕴藏于普通大众之中的中国文化。融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于一体,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使国外观众通过电影文化了解我国真正的价值观等深层次的问题。国际化叙事策略、从本土出发进行的世界性表达,以及全球之间的紧密合作,这就意味着在巩固本土电影观众的同时,获得世界电影市场的认可。

作者:张蔚单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