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范文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采用人才学对个体成长规律的研究方法,从内在因素(兴趣、勤奋、知识、能力、德行以及健康体魄)和外在因素(社会,学校,家庭环境,)两个视角出发,对人才学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解读,旨在进一步丰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体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人才学;青少年;后备人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在中国的科学园地破土而出。人才学是一门研究人才现象、揭示人才规律、指导人才开发、带有综合性特点的新兴学科[1]。人才成长与成功,受到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内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外在因素及其相互配合;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之间又交互作用,从而导致人才的成长与成功[2]。本文采用人才学对个体成长规律的研究方法,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视角出发,解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成才的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内因在事物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在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同样处于支配地位,制约着人才的发展。在人才学中,人才成长与成功的内部要素包括:德、识、才、学、体五个方面,这几种要素是辩证统一的综合体,共同支撑着人才的成长。因此本文将内在因素定位于(兴趣、勤奋、知识、能力、德行以及健康体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作为生活在群体中的社会人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不可能脱离外部环境而单独存在,外部要素在人的成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整体而言,社会环境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家庭、学校、工作环境、社交环境以及顺境和逆境,这些外部要素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人的发展。因此本文将外部因素定位于(社会,学校,家庭环境)从而在主客观因素的相互影响与互动中,力求达到对后备人才全方位审视和解析。建国初期,国家资源有限,只能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可以说在特定时期特定阶段促进了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就是当时所说的举国体制,在当时形成的小初高三级训练网,成为主要的训练形式,现在的训练基本上沿袭该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在最顶层的是国家队省、市、自治区专业队;再次为各类体育运动学校、重点业余体校、体育中专;最底端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俱乐部、普通业余体校等。在这个目标培养体制中,最底端和第二层主要是以各类学校的培养为主,其主要目标是培养为学校争取荣誉的高水平运动队,毕业后一部分学生流向高校,一部分输送到省、市体工队以及国家队。国家体育总局把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界定为二、三线运动员。二线包括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校等,包括一些民办或政府办的各类青少年业余体育俱乐部在内。三线包括普通业余体校、体育中学、重点业余体校。通常体育界把二、三线青少年运动员作为后备人才。

1.内在因素

1.1兴趣与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对于体育后备人才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体育运动,首先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走体育的道路,是不是对于该项目真的感兴趣尤为重要,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在求学求知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观点与我国诗人苏洵的“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强调了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所乐之事,并倾注全力去为之实现。从人才发展的角度看,兴趣可以使个体积极发掘自身潜在的“宝藏”,是一把开发潜能的金钥匙,可以说兴趣是个体得以成功的最基本的原动力。兴趣“能给人以快乐,并使人在快乐中提高工作效率,乐以忘忧,乐以忘疲,从而促进个人潜能的开发,相关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兴趣只有无意识的与个人的潜能不谋而合的时候,才能够最容易形成稳定性的兴趣。因此,一个睿智的人可以通过自己对某些事物所具有兴趣的浓厚程度,进而窥探自己也许在哪一方面具有最大的潜能”。试想,在自己毫无兴趣的领域苦苦奋斗,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往往事半功倍,很难取得成就。

1.2勤奋与后备人才培养人才学中将成功者在归结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时都不约而同地把“勤奋”放在了重要位置我国古代先辈们也给我们总结了许多关于勤奋的生动案例,如纪昌学射,孔子学琴,匡衡凿壁偷光,玄奘苦学佛法,岳飞学艺,顾炎武读破万卷书等等,虽然这些方式有些极端,有点让人望而生畏,但这足以看得出勤奋在一个人成功背后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人才学中之所以认为勤奋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长期从事某一方面信息知识的输入、加工,大脑皮层就会经常受到这方面的刺激,形成条件反射;这样大脑皮层中,与这种活动相关的神经细胞间,就经常建立着联系;联系的次数越多,神经细胞的工作机会就越多。于是,神经细胞本身的工作能力得到强化,具体表现就是知识记忆牢固、提取迅速,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敏捷、准确[5]。这就像咱们所说的熟能生巧,学习体育技能的四个阶段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需要的就是勤奋。

1.3知识、能力和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这里所说的知识不是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而是应当超越具体专业领域的局限,拥有广博的社会、人文乃至自然和技术科学方面的知识,从而能够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观察社会、认识自然、思考历史和体验人生。在广采博取中获得的知识愈多,愈容易激活个人的创造力;相反,一个人的知识比较贫乏,则很容易束缚自己的思维,当然也就阻碍了个人的发展。”从人才学角度讲,知识本身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人们只有在掌握丰富的知识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应该了解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以及相关的整合,将知识转化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知识才真正产生了力量。如同后备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慢慢的运用到实践过程当中,这也是知识和能力的转化。设想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运动员,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理论知识,也就是说没有将自己的技术传给其他人的能力,值得我们反思。因此有必要了解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1.4德行和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体系的主流,其核心价值所体现出来的“仁、义、礼、智、信”对我国道德体系有着深刻的影响,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做人的最低标准,对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至关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但是人之初,性本善,人一开始本性是善良的,随着环境的改变,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对于体育后备人才来讲,要注意良好学习氛围的塑造,逐渐淡化金牌至上,荣誉至上的理念,养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5健康体魄和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人才学认为,人才的成功除了以上四因素外,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健康的体魄在人才成长与成功过程中起着基础甚至是关键作用,正如人才学家叶忠海所说:“人才成长首先是以其自然生命力为载体,并以这个载体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然后在日趋成熟的主体能动性支配下,形成一定定向的实践流程,而整个流程无不以生命机体的生理活动为基础。”健康的体魄是人才成长的保障,是人才成就事业之基。对于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很好的参考标准。

2.外在因素

2.1家庭环境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生活环境,也是人才成长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每个家庭都是社会中的小单元,是人才成长过程中吸收知识和养成习惯的第一场所,在家庭成员的科学熏陶和影响之下,人才更容易把握住成功的方向盘,找准成功的方向;同时家庭又是人才成长的坚实后盾,家人的爱与理解,更能在人的内心深处形成一道坚强、自信的逆境防护体系,从而战胜困难,迎来曙光;家庭是养育生命的摇篮,也是人才成长的第一环境;在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之下,更喜欢用文字表达,更愿意去接触。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确实对产生了最初的也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试想,如果在家庭中,体育氛围非常的浓厚,孩子也会受到相应的启迪,从小有一定运动的观念,对于以后是否从事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2.2学校环境对后备人才的培养除了家庭环境之外,学校环境对于后备人才的培养也至关重要,现在的基层体育多种多样,像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中专,竞技体校等,这些部门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总的来说是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相结合的产物,但是体教结合也有很多的矛盾,主要是职责,权利,利益,等的矛盾,有些学者提倡体育融合[12],实现体育和教育的真正结合,无论哪一种培养模式,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会有所提高。

2.3社会环境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人生活在群体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一个人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而单独存在。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人们很早是聚族而居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注重从人与人的关系出发,所以有人称之为“二人”之学。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掌握更多的人脉资源,为成功创造更有利的外部资源,有时甚至可以转逆为顺,化解人生窘境。我们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伴随我们左右,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是生活对我们的考验,都是真真切切的人生体验,关键在于如何对待人生处境。我们要在顺境中抓住机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更大更多的成绩;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把它当作人生的考验与挑战,迎难而上,伺机而动,从而把外部要素的影响尽量转化为对自己有力的优势。对于我们学生运动员来讲,很长时间是在学校这个环境度过,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社会这个大环境,在各种环境中不断磨练自己,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我国发展竞技体育实施“奥运战略”和“举国体制”的坚实基石。

自我国成立以来,我党和国家领导人就非常重视青少年体育发展,尤其是重视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说到“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要认真抓好业余运动队伍训练,注意发现和培养新的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于20世纪60年代就形成了层次分明的“三级”金字塔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这个体系为中国竞技体育跨越式发展培养输送了大量的优秀竞技后备人才,成就了我国体育军团2008年奥运会金牌总数第一、2010年冬奥会历史性突破、2012年奥运会境外参赛最好成绩。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少年运动员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储备,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在任何历史时期,人才都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综观整个竞技体育的运行,其实质都是紧密围绕着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和退役等工作而展开的,人才是竞技体育的核心。有必要加强人才学视域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从而不断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体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忠海.人才学基本理论及应用[J].中国人才,2007,(1):52-53.

[2]王通讯.人才学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67.

[3]郭建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4):1-4.

[4]王通讯.微观人才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02.

作者:邹宾;顾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