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究我国目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随着近年多起熊孩子事件在网上引起的广泛讨论,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又再次被推上舆论热点,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家庭教育观念的误区以及笔者个人的家庭教育观点。
关键词:家庭教育;特殊性;独一无二;极端化
一、家庭教育的特殊性
(1)虽然家庭教育属于个人行为,单却标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家庭教育的思维、理念不仅受当下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孩子更是具有“社会人”属性,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2)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主流价值观产生变化的同时,我们的教育理念亦随之变化,所以家庭教育理念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家长也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这也是为什么家庭教育理论总是在不断被“印证”—“推翻”中循环。(3)每个家庭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一种教育也不是适用所有的孩子和家庭,在共性中更加注重个性的区别。
二、我国目前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的误区
个人认为目前家庭教育的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手段极端化现象比较严重。比如有些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只要孩子挨了批评先揍一顿再说,“肯定是你犯了错老师才会批评你”,这句话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但是无论是不是孩子的错,总要问清楚犯错误的前因后果,值不值得打,因为有些错误可能是误会或者孩子是无心的,严重的涉及原则问题的错误可以以适当的方式体罚,但是就算是体罚你也要让孩子明白他错在哪里,为什么挨打,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揍,只会让孩子产生抗拒和逆反心理,并且逐渐拉远与家长的心理距离,直到他什么也不愿意和你说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体罚并不是只有“打”这一种方式,比如罚站、劳动等手段都可以运用,以不对孩子造成严重身体伤害为前提,越过了这条底线就不叫体罚叫虐待了。但是另一个极端就是奉行“解放天性”的家长,一知半解错误的全盘接受“西化”教育理念,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且不说中西方主流价值观的不同,西方教育理念是否完全适合中国社会的问题,就“解放天性”本身很多家长也存在着误解,将之完全等同于不约束孩子,孩子想干什么干什么,以“孩子天性”来为孩子的任何错误解释,比如任由孩子公众场合吵闹不加以约束,孩子想怎么做怎么做,想要什么给什么,在学习中任由其发展,结果导致很多“熊孩子”行为,讨人厌而不自知。孩子并没有是非观,需要家长规范和培养其正确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行不违道,私不害公”,在个人素质修养以及性格形成框架内给予孩子充分尊重和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别给孩子“自由过了火”!所以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时期和特定的适用范围,作为家长应海纳百川,并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总结适用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
三、家庭教育理念应张弛有度,因人而异
个人对孩子的教育总体上遵循“张弛有度,严爱分明”的原则。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一定会和他分析他错在哪里,要明明白白告诉我你错了没?错哪里了?绝不会对错误不了了之。但是另一方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及时表扬,不吝啬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不仅是行动上的爱,还要经常把爱说出来,有些家长不会表达,或者认为对孩子好是理所应当,不用说,你都认为是理所应当,孩子当然会认为你所做的一切都理所应当而缺乏感恩心。所以笔者经常会对孩子说“妈妈很爱你才会这么做的”,“你做错了事妈妈是会很生气,但是在妈妈心里你永远是妈妈最爱的宝贝”。爱不仅要做,还要说。个人总结的比较想和大家分享的一定是,作为家长要适当“示弱”。家长不必是无所不能的超人,不必是从不犯错误的神,不必是完美无缺的,比如笔者在面对孩子做错事时如果说了不合适的话,或者误会的孩子,会事后跟他解释道歉。例如说孩子“什么都做不好!”当然孩子当时一直气鼓鼓的拿眼睛瞪但是并不反抗,但是笔者知道他心里一定是在反抗的,在孩子承认了错误后,笔者和他到了歉,说刚那句“什么都做不好是气话,在很多方面你是做的很好的”,孩子顿时肉眼可见的松了一口气。家长在气头上可能会一时口快说了一些伤害孩子的话,家长不必高高在上,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尽可能的去减少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笔者是严重的方向盲,东西经常丢三落四,但是笔者并不在孩子面前掩饰自己的缺点,相反,在一些方面笔者很“依赖”孩子。比如出去旅游的时候,对孩子说“妈妈是个路痴,你要看好路牌,你要记好路哦”,当然不会真指望孩子,但是你这样说的时候他突然就有了一种小小男子汉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看我都能照顾妈妈了!”培养了的自信心,“妈妈这么厉害,但是我这方面比妈妈还厉害呢”,同时也培养了的独立自主精神和生存能力。有些家长总是想保持自己的绝对权威,即使知道自己错了情况下仍然“无理强辩三分”,总之就是你错了,我永远不会错!或许能取得一时的权威,但是那是表里不一的权威,你无法掌控孩子的内心,当有一天他有能力反抗的时候,冲突的会爆发的更加厉害。“身教大于言传”,这一点自不必多说了,中华文化里关于孩子家庭教育的共识。但是往往很多家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边孩子因沉迷游戏而挨打,一边你坐在孩子旁边玩着手机喊他赶快做作业。如此“双标”的家长让孩子如何信服?每个孩子生而不同,孩子每个阶段的心理也是不一样的,每个家庭环境和每个父母的个性都是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杨俐俐.陪孩子悄然走过叛逆期[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林文采.心理营养[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3]曾汝弟.家庭教育学[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作者:贾丽 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