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柔石中儿童关照的意义范文

柔石中儿童关照的意义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柔石中儿童关照的意义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柔石中儿童关照的意义

《安徽文学杂志》2015年第五期

柔石的散文作品中,本人比较欣赏的是《人间杂记》。有关这篇散文,《柔石的生平和创作》[2]、《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3]、《中国儿童文学史———现代部分》[4]、《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大典(下卷)中国部分》[5]、《浦漫汀儿童文学序跋集》[6]几本书中略有提及,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上,但是忽略了《人间杂记》在柔石整个散文创作道路上的重要转折意义,缺乏对促成这一创作转折原因的考究,对文本中创作特点具体表现方面的分析也明显不足。因此,本文试图从以上几点出发,尝试对《人间杂记》一文进行一次深入的文学解读,希望可以借此带领更多的读者走进柔石的散文殿堂,为今后的柔石散文研究做出一点贡献。

柔石的散文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23年至1928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柔石散文以抒情散文为主。从内容方面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抒写浪漫缠绵的感情,如《忆S君》《别蕙》《对花》;另一类是抒发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厌恶与憎恨,如《诅咒》和《不安》,“他向旧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诅咒,并用强烈的抒情笔调激起读者对黑暗的憎恨”。[7]1928年往后的散文创作为第二阶段,在这期间柔石决定要转变创作风格并付诸了实践。柔石在朝花社倒闭前后曾对鲁迅明确表示过“此后应该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鲁迅劝其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但是柔石依然坚持、肯定地回答道:“只要学起来!”[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柔石决定转变创作风格的决心,而《人间杂记》正是创作于这个时候。

《人间杂记》是一组六篇散文,其中的《偷果子的小孩》《死所的选择》《卖笔的少年》《六月的赐惠者》这四篇文章描写了穷苦儿童的不幸遭遇,本文将着重解读以上四篇散文。《人间杂记》意味着柔石开始关注底层人民、关注旧时代背景下贫苦儿童的苦难生活,表明柔石开始尝试通过散文作品来唤起人们对儿童、对下一代的关怀与重视。

柔石之所以会将创作的笔触深入底层人民、贴近儿童生活,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这与他本人的一段自身经历有关。1924年,柔石应聘到普迪小学教书,他整日与孩子们在一起,逐渐了解了儿童的生活和心理,这一段经历使得他与孩子们更为亲近,也使他更加容易关注当时社会下的儿童生存环境,让他认识到为儿童创作的必要性,这为他后来的创作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第二,柔石在与鲁迅的长期相处中,从鲁迅那里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鲁迅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对柔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柔石开始在创作中关注现实、关怀民众。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人间杂记》这篇散文在柔石整个文学创作道路上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有了这篇散文的创作经历,让柔石再次正视了自己的散文创作风格,让他决定改变之前柔弱的文风,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儿童世界。

作者:吴敏 单位:安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