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历史唯物主义与高校教师的发展范文

历史唯物主义与高校教师的发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历史唯物主义与高校教师的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历史唯物主义与高校教师的发展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力量,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人的本质是社会性。高校教师是社会的人,他们肩负着时代和社会所赋予的重任。高校教师的发展在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下不仅受到我国国情和校情的制约,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高校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四有教师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materialism)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以社会存在为基础,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社会存在的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即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所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过去作为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用。在生产中,人们不单单是发展生产力,同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在社会中的发展构成了社会关系。

二、我国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原则,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若想把自己的学生教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多面人才,首先自身也要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这样我们才能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全面推进社会进步。当前,高校的中心任务是改革、发展和稳定。作为高校工作者的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是指高校教师必须发展和弘扬自身主体性,努力追求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不断地提升其自身的全方面的素质。其中主体性是指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这一职业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已经不再是一个个人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的明天的问题,作出的努力也必将传承后代、功在千秋。教师的发展体现在多方面,不仅包括自身的内在品德,也包括外在表现。内在品德是教师个人的修养和内涵,外在表现是教师能主动的从事和教学、科研和学生服务工作的实践精神和动力。1991年,美国教育联合会对高校教师发展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系统的界定,认为教师发展基本围绕四个目标:个人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教学发展。党的“”更是提出了要培养新时代的“四有”教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这些都体现了我国高校教师全面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我国高校教师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促进或阻碍的反作用,其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其根本观点。人的全面发展要由社会存在决定,同样,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也要由社会存在决定。但是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不是毫无主动性的,也不是完全被动的。高校教师的发展必然会对社会存在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

(一)高校教师的发展必须立足国情。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决定了高校教师的发展必须立足国情和校情。在原来的私有制社会,剥削制度占据了主要地位,被剥削者们每天的忙忙碌碌都是为了剥削者的享乐,劳动者们的发展都是为了满足剥削阶级,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根本无从谈起。作为教书匠的教师也根本得不到重视。到了今天,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力还十分低下,高校教师的发展也受到了基本国情和相关社会条件的制约。

(二)高校教师的发展反映了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决定了高校教师的发展正好反映了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正在跨越式地蓬勃发展着。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等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的扩招使得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所需的师资办学力量也在逐渐加大。这都体现了我国在快速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学生数量增多的同时难免就会担心到教育的质量的问题,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大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就是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只有高校教师不断的发展自身才能更好地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1996年,我国开始执行“211工程”这项计划,目标是将100所重点大学建设为公认的国际一流大学,国家第一期计划投入了186亿元人民币;1999年,“985工程”重点大学援助计划也随之开始。只要是纳入了这两项计划里的大学,不仅国家会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很多外来资金也被吸引而来。国家政策的有利倾斜也保证了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的顺利进行。高校教师的发展又与其所在的高校、院系以及从事的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以及院系的具体情况为教师提供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工作和组织环境;教师所任教的学科又为教师确定了自身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三)高校教师的发展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历史唯物主义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根本观点决定了高校教师在全面发展自身时内在的主观能动性起着很大的作用。个人发展不是一个完全被迫的过程,教师的发展不完全是迫于社会压力、生活所逼;个人发展同样也不完全是一个随大流的过程。个人发展首先是教师自身的需要,教师们存在着很强的个体成长动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的需要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后1970年,马斯洛又把这五种需要划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需要、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并增加一个超级需要,即卓越人物为了理想可以牺牲一切的需要。1969年奥德费提出一种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密切相关又有所区别的ERG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分为三类:存在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他认为:某层次需要满足越少,就越渴望这种需要;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则追求高层次需要;高层次需要得不到满足,则追求低层次需要。这一理论论述了人的需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但又有由高层次向低层次的回转。可以看出,教师在满足了自身的基本生活需要后,更在乎的是自身精神文化的需求,迫切的需要发展自身。不少教师能从教书育人中获得最大的满足,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创新,更加不断的挑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让自己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四)高校教师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乃至社会进步。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促进或阻碍的反作用”决定了高校教师实现自身的发展不仅仅能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教师的发展和高校的发展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为高校教师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组织基础,同时高校教师的个人发展又在影响着高校的发展进程和教学质量。所以,学校的发展得益于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从以往失败的经验的来看,教师自身素养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教育质量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从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建立一支全面发展的高校教师队伍是十分必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尤其要有名师,对高校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也对我国快速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崇富,郑祥福.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卫荣凡.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与师德自律的主体动力[J].教育论坛,2007(1):195-198.

[3]李权时,张海山.经济人与道德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张广文.中外教育家教育故事[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刘欣单位:信阳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