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辛亥革命纪念馆思想汇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尊敬的党组织:
怀着对先辈烈士的崇尚之情,我和文学院第41期党校第二小组的同学一起来到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因主体建筑为红砖砌墙、红瓦覆顶的红色两层楼房,故又称“红楼”。馆址原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建成于1910年。武昌起义的次日,即*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这里创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
一来到辛亥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就是孙中山的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有一种大义凛然的气概,一种敬意不禁油然而生。再走近一些,看到的便是整齐独立的红瓦楼房。乍一看,除了是红色的砖瓦建成的觉得没什么特别,再一细看墙上的介绍才猛然发现这栋经过风吹雨打的建筑已快屹立一百年了,但那种由内透露出的深深底蕴,那红色的革命精神却依旧旺盛。门口大门两端插着鄂军都督府的军旗,它迎风飘扬,由鲜红的颜色和紧密围绕着的十八只五角星组成,叫做十八星旗。十八颗黄星,是代表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红底是鲜血,黑色是铁,是武器,主题和象征意义是十八省的炎黄子孙团结起来,以“铁血”即武力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给人一种团结和振奋的豪迈之情。红楼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匾额,亦可以显示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后,步入馆内,一种视觉的冲击扑面而来。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其中有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等珍品。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迹点,都一一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还有一些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编辑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介绍性读物、资料性书籍和学术专著达10余种。如《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图册》和《湖北军政府文献资料汇编》等书。
此次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我主要产生了以下三点感想:
其一,辛亥革命纪念馆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座里程碑。“红楼”是无数忠贞志士的集结地,在这里孙中山先生领导湖北地区的革命人士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后来又在这里组建了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并建立了中华民国,从而一举结束了中国绵延*余年的封建帝制。从那以后,“红楼”便成了人们的向往之地方、奋发之起点、拓展之源泉。被誉为“民国之门”。
其二,辛亥革命纪念馆在展现中国革命史,使我深受爱国主义教育。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总是能使参观者的心灵受到震撼,认识到辛亥革命的艰辛,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其三,辛亥革命纪念馆周边虽高楼林立,仍不失英雄名楼之风貌。它宏伟壮观,装饰典雅,让人们留连忘返:它的宏伟显示了民国时期建筑工艺之高超;它的壮观,体现了当时人民的聪明才智。光阴似箭,近百年已经过去,“红楼”却仍旧英名长存、璀璨至今,可见“红楼”所代表的英勇无畏、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爱国爱民的精神不倒。“红楼”经过时间的历练,已化身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深植于广大人民心中,激励有志之士发扬传统精神,不怕吃苦、奋斗不息,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参观结束了,我思绪万千。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的了解,我深深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而祖国的和平安定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身为当代大学生,未来国家建设生力军的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对工作精益求精,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立志要有烈士们的精神和意志,用我们的知识去建设祖国,用我们的勤劳,汗水和创造力去保卫祖国,使我们这拥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的祖国昂首前进,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