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特大型滑坡区域风险评估范文

特大型滑坡区域风险评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特大型滑坡区域风险评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特大型滑坡区域风险评估

《资源环境与工程杂志》2014年第S1期

1特大型滑坡区域分布特征

通过调查,湖北省共查出特大型滑坡173处。从发育的个数和模数比较看,鄂西三峡水库红层盆地山区和鄂西南八面山一武陵山区最为发育(表2-1)。鄂中大洪山区、鄂东北桐柏山—大别山区暂未查出特大型滑坡。

2特大型滑坡分区评价方法

本次风险分区评价主要是对湖北省区域内发生特大型滑坡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定量化分析与评价。

2.1评价指标的选取及依据特大滑坡风险主要取决于危险性和易损性,各评价指标见表3-1。

2.2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在广泛收集各种基础资料图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构建的各类指标,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和概化。然后对个指标数据按照评价单元录入,形成基础的空间、属性数据库。基础数据的来源及指标的转化与统计方法(见表3-2)如下.

2.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采用专家评分与AHP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各因素的权重确定。模型见图3-1。

2.4评价单元的确定采取规则网格法,利用MAPGIS在1/50万地形图上按照1/2.5万图幅自动剖分。全省共剖分1768个单元,剔出平原非评价区个545个单元,评价单元共有1223个。

2.5评价的数据组织地质灾害综合数据库就是在GIS技术支撑下,建立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对上述各方面的基础自然地质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库、基础地质数据库、气象资料数据库、地质灾害数据库等。

3特大型滑坡区域风险区划及其评价

3.1易发性分区评价区域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从基础地质环境条件(内在控制因素)出发,静态考察滑坡地质灾害在相对稳定的孕灾环境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1.1评价因子选取及分级标准特大型滑坡形成的控制性条件主要是地质因素和地形因素。选取的因子及条件分级标准见。

3.1.2评价结果除南襄盆地、汉江夹道、江汉平原、黄广平原外,首先将全省地形、地质条件相近的区域划分为同一区,再在同一区内划分出高、中、低易发区。全省共划分鄂西北南秦岭—武当山区(Ⅰ)、鄂西大巴山—巫山—荆山区(Ⅱ)、鄂西南八面山—武陵山区(Ⅲ)、鄂中大洪山区(Ⅳ)、鄂东北桐柏山—大别山区(Ⅴ)、鄂东南幕阜山区(Ⅵ)六个评价区,面积128434km2,该值与前文2中的不致!此处分区与前面的分布特征关系不明!占总面积的69%,非评价区(平原)面积57466km2,占总面积的31%。全省特大滑坡高、中、低易发区面积分别为4596km2、18798km2、105038km2,分别占总评价区的4%、14%、82%。

3.2风险性分区评价

3.2.1单体特大型滑坡风险评价依据特大型滑坡区地质环境、滑坡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滑坡变形特征与稳定性评价、滑坡危险性与易损性评价,对全省173处特大型滑坡风险性进行综合判定,其中高风险滑坡77处,中风险滑坡49处,低风险滑坡47处(部分滑坡风险评价见表4-2)。单体特大型滑坡的风险高低,指示了滑坡所在地区域风险的高低,因此历史灾情也是识别某一区域危险性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

3.2.2危险性分区评价1、分区评价指标体系在区域易发性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引发特大型滑坡发生的影响因素,如暴雨、工程活动等,它们出现的频次概率,再结合区内斜坡和已有滑坡的稳定性,以此评判该区域发生特大型滑坡的危险性大小[3]。据此,危险性分区评价指标要重点考虑区域内的易发性、诱发滑坡的动力因素、历史发生的灾害规模等三大系统来建立完善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2、危险性评价与分析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和各单元的赋值与因子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各单元进行计算,得出各单元的危险性等级。危险性的识别与评判是风险评价的基础部分,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基础”,因此危险性分析是风险性评价关键的一个环节。4.2.3易损性分区评价1、分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湖北省各地的情况,综合确定易损性评判因子详见表4-4。2、各区易损性分析作为风险性评价社会属性范畴的重要一支,如果把危险性分析评价比喻为风险性评价的“经济基础”,那么易损性分析评价则可喻为“上层建筑”,是把握风险高低尺度的重要依据。

3.2.4风险性分区评价1、分区评价准则风险性等级划分为: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在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在不考虑承灾对象抵御灾害能力的前提下,对每个评价单元按照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部的“风险度(R)=危险度(H)×易损度(V)”表达式进行风险评价,并按表4-5确定该单元风险性等级。各单元风险性评价结束后,根据同一风险性集中连片的原则,依据地貌边界、易发地层界线、人类工程活动区域、致灾体分布区域、承灾体辐射范围等,进行适当图面概化处理,达到自然、协调、美观的目的,最终完成风险性区划成图。2、分区评价结果对全省六大山地区进行了特大型滑坡风险性预测评价区划,即:鄂西北南秦岭—武当山区(Ⅰ)、鄂西大巴山—巫山—荆山山区(Ⅱ)、鄂西南八面山—武陵山区(Ⅲ)、鄂中大洪山区(Ⅳ)、鄂东北桐柏山—大别山区(Ⅴ)、鄂东南幕阜山区(Ⅵ),评价区总面积128530Km2,占全省面积的69.1﹪。经预测评价,其中高风险区是堵河沿岸区(Ⅰ1)、长江及支流区(Ⅱ11)、保康县城(Ⅱ12)、宜昌至莲沱(Ⅱ13)、高坪至高家堰318国道沿线和九畹溪上游沿岸区(Ⅲ11)、清江隔河岩、水布垭库区及支流区(Ⅲ12)、屯堡区(Ⅲ13)、宣恩县城至长潭河乡区(Ⅲ14)、百福司至漫水乡区(Ⅲ15)、板岩山(Ⅵ11),总面积8105Km2,分别占评价区和全省面积的6.3﹪和4.4%(详见图)。中风险区总面积13662km2,分别占评价区和全省面积的10.6﹪和7.3%;低风险区总面积106762Km2,分别占评价区和全省面积的83.1﹪和57.4%。

4结语

湖北省目前已查出173处特大型滑坡,划分出了特大型滑坡的易发地段和风险地段,为将来特大型滑坡的风险控制与风险管制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总的来看,湖北省特大型滑坡风险性属于中等偏高,既有中等—高风险的滑坡个体,也有中等—高风险的滑坡区域,风险主要来自人类自身的工程活动,因此只要规范好人类工程活动行为,自觉进行风险管制,注重自然风险的控制,就能很好地规避特大型滑坡可能带来的灾害损失。因此,在取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特大型滑坡风险控、管研究,完善风险评价体系,落实特大型滑坡防治工程项目规划,建立从理论到实践的风险管理模式,为新形势下实施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打下基础,是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

作者:袁琴宁国民秦华刚单位: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