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林业科技推广中的缺陷及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基本情况
1.严造林整地。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等因子及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在北部黄土梁峁丘陵沟壑干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33.5%,海拔在1980米~2600米之间,降雨量420毫米左右。该区沟谷纵横,植被稀少,土壤松散,生态脆弱,干旱缺雨,水土流失严重是该区的重要制约因子,在该区采取鱼鳞坑、水平台、水平沟、反坡台、反坡梯田等符合本地实际的整地方式,充分利用有限的雨水资源,保水土,增墒情。在中部浅山河谷川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34%,海拔在1940米~2400米之间,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该区土壤肥沃,以灰褐土、黄绵土为主,质地较好,人口稠密,气候温和,河谷川道较为平坦,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较好。采取鱼鳞坑、水平沟、栽植穴等整地方式。在南部高寒土石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31.9%,海拔在1970米~3941米之间,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该区地势高亢,山体陡峭,土层浅薄,许多地段岩石裸露,高寒阴湿,无霜期短,植被较好,沟谷清溪长流,生态系统较好。采取鱼鳞坑、栽植穴等整地方式,充分利用有限的现有资源,尽量不损坏现有植被,保水土,防流失。
2.重科学栽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生根粉浸根、保水剂、截杆造林、容器苗造林等抗旱造林技术,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造林方式,强化对造林工程的科技支撑。对于北部干旱地区可采用地膜覆盖直播造林或容器苗造林,对于地势比较平坦或阴坡、半阴坡可采用植苗造林,充分应用生根粉浸根、保水剂、截杆造林等新技术。
3.慎树种选择。坚持适地适树,大力发展云杉、臭椿、刺槐、榆、杏、沙棘、柠条等适生乡土树种。在南部山区选择云杉、落叶松、油松等适生树种;在北部干旱山区选择抗旱性强的臭椿、刺槐、榆、杏、沙棘、柠条等耐旱树种;在中部川沿地段选择云杉、油松、杨、柳、榆等树种,在加大四荒地造林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四旁绿化。
4.重林种配置。推行乔灌草结合、针阔叶混交,避免单一树种造林。在退耕还林实践中已形成山杏—沙棘(柠条)山杏—紫花苜蓿(红豆草)的带状混造林模式,效果较好。
5.活造林机制。创新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对重点工程公开招标,择优选择专业造林队进行承包造林,采取招标承包与计划指导相配套的办法。在退耕还林地造林,采取群众个体承包责任制,按造林质量兑现粮款等办法,活化造林机制。
6.保苗木质量。坚持就地育苗、就地供苗、就地造林的原则,做到边检疫、边起苗、边分级、边栽植,确保苗木质量。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执法监督为保障,以种苗质量为核心,推进苗木生产的基地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丰富品种,提高质量,规范生产经营,大力发展乡土树种,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确保造林苗木质量。
7.强工程措施。以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为核心,坚持乔灌草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同退耕、禁牧、封育和人工造林种草相结合,重点营造生态林,尽快形成功能完善的林草植被体系。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技术推广速度慢一是推广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没有得到体现。推广的部分技术如针叶树全光育苗技术、沙棘栽培技术、抗旱造林技术等,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一些成果在试验、示范阶段便被“搁浅”,与生产实践不相适应。二是技术推广没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盲目崇拜、推广新技术,造成人、财、物的浪费。三是推广经费的不足,直接影响着技术推广的速度。㈡林业实用技术推广相对缓慢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以及农村大部分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壮年逐渐离开土地,进入二三产业。从事林业生产的农民大多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致使部分管理水平仍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上,有些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广大农民对科技知识的需求日益迫切。㈢推广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慢林业技术人员科技水平的高低、知识更新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的转化。由于受经费不足等原因的制约,在职技术人员外出学习交流和深造的机会很少,使其知识不能及时更新,造成知识老化、信息不灵,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㈣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广大林农自觉使用先进林业技术的积极性,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
㈠进一步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强化服务工作本着“提高县一级,强化乡一级,突破村一级”的原则,做到推广人员、推广任务、推广经费、推广措施四落实,着力构建以科技为先导的社会化服务实体,加强集中统一服务,从选种、栽培、管理等方面,为农民推广应用新技术。围绕林业产业化经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技术培训。鼓励林业科技推广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领办基地,领办企业,开展有偿服务,并把这一内容作为评聘技术职称、表彰先进的重要依据,以此来调动广大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积极性。
㈡注重推广工作质量,强化成果转化力度一是注重推广选项工作。推广项目的选择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根据当地实际和科技部门的推广信息,紧密联系生产实际,选择推广一些“短、平、快”项目,力争使所选项目具有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生产可行性、区域优势(地方特色)明显性及应用前景广泛性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减少盲目性。二是注重推广工作的示范性,选定后的项目,要进行局部的试验示范。一方面为大面积推广做好前期技术性准备,减少推广工作中不必要的消耗与损失。另一方面,为农民群众建立一个随时都能看得见、学得到的活典型和辐射带动源。这就要求所建设的试验示范点或示范户必须科技含量要高,即标准高、起点高,配套设施完善,技术组装现代化。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较高的效益取得群众的认可。三是立足于现有基础,突出林业的结构性调整,注重引进林业新技术、新品种。农田林网建设在突出以杨树树种为主的同时,还应合理栽植榆、槐、柳、桑等树种,大力提倡生态经济型复合林网建设。经济林建设必须按照适应市场的要求,向良种化、集约化、园艺化、商品化方向发展,既重视名、优、新品种的引进,又重视地方特色品种的开发。大力引进大果沙棘、文冠果、啤特果、核桃等优良品种,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㈢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强化劳动者素质依靠林业增加经济收入是广大林农和林业技术推广者的主要目的。因此,必须从加快市场林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一是转变林农“要我富”的等靠依赖思想,增强“我要富”的强烈发展意识,使其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和需求真正成为致富的第一需要,变成林农的自觉行动。二是狠抓林农科技知识的普及与提高,增强“造血”功能。本着“适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根据经营者的技能高低和文化水平的不同,结合技术推广、技术服务,以课堂讲授、现场示范、广播宣传、咨询服务为手段,通过科技下乡活动等载体,开展多形式的培训,解难释疑,逐步提高林农的科技文化知识和掌握应用新成果、新技术的能力。同时,加大对林业协会的扶持力度,促进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三是抓好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岗位培训,重点是抓好三个层次。首先,林业技术工作站人员的知识更新。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自学、函授等再教育方式,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增强服务本领。其次,乡镇林业站第一线科技人员的再学习,采取到技术部门“取经”,深入山间地头“实践”,组织实施“林科教”论坛等方式,切实做到明白服务、放心服务。再次,加强乡镇林业科技带头人的扶持和村社林业科技明白人的培养。鼓励他们再进学堂,再长见识,再创业绩,成为带动周围林农增收致富的能手。促进科学技术入户,使每一个青壮年劳力至少掌握一两门林业实用技术。
㈣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林业推广专项资金。二是加大地方投资力度。地方财政应从林业生产和重点工程建设资金中拿出一定数额资金用于科研成果推广、转化,并在财政、集体、个人三方面共同筹资的基础上,建立科技推广基金,加大科技推广。三是加强林业协会与林业科技推广单位或人员的联合、合作,借财搞推广。四是发展和培育林业技术市场,放开搞活,鼓励林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有偿服务,以补贴和缓解林技推广经费不足的困难。五是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入股,搞林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
作者:邓晓君管东辉单位:甘肃省渭源县林业局甘肃省渭源县莲峰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