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生物多样性在园林设计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以乡土植物为主体构建地带性植被
1.1乡土树种的应用
乡土树种作为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比外来树种更适宜当地的气候条件。其适应性、抗逆性、抗虫害能力良好,育苗成本低,养护容易,是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应该大量采用的树种[2]。北京地理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尤其是在郊区,乡土树种形成了稳定的植物群落。将乡土树种广泛用于园林种植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来说也是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可以运用大家所熟知的树木来形成地域性的风景。如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栾树(Koelreuteriapaniculata)、油松(Pinustabuliformis)、国槐(Sophorajaponica)、元宝枫(Acertruncatum)、白蜡(Fraxinuschinensis)、银杏(Ginkgobiloba)等,不仅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公园,还可以作为行道树、庭荫树等。而像是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荆条(Vitexnegundo)、枸杞(Lyciumchinense)这种郊区成片生长、资源丰富的乡土树种却在城市绿地中较少应用,这样的树种可以在公园中引种,作为稳定的植物群落中的一员,形成富有野趣的景观。
1.2野生花卉的运用
野生花卉的适应性较强,生长势旺盛,观赏性好,有野趣,还能代表地方特色。目前在北京城区的园林景观中,二月兰(Orychophragmusviolaceus)、紫花地丁(Violaphilippica)、白三叶(Trifoliumrepens)已经被人为的引种,用以丰富植物景观。但是还有众多的野生花卉没有被人工的引种。因此可以通过了解野生花卉的习性和花期,形成野花群落,使之成为能够代替一些需要人工养护的花卉,利用其优异的自我繁衍能力,减少费用的同时,为人们带来一些野趣。如在公园或居住区的林间小路旁采用旋覆花(Inulajaponica)、耧斗菜(Aquilegiavulgaris)、二月兰等野花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独特的景观。而在林下可以种植喜阴湿的蛇莓来点缀单调的草地。在非特殊场地,可以不必使用大面积的草坪草,草坪草一方面增加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群落不稳定,需要增加很多养护方面的投入。而以野生地被为主的混合型草坪是生态园林中发展的趋势,在种植初期,为了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先大面积种植草坪草,采取开放式的管理方式,让野生植物对草坪草进行物种的替代,达到植被繁茂、地面覆盖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定期修剪高度,这样可以长期形成较好的地被效果。北京地区可以替代草坪草的植物资源有:地锦(Parthenocisustricuspidata)、蒲公英(HerbaTaraxaci)、紫花地丁、旋覆花、打碗花(Calystegiahederacea)、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苦菜(Ixerischinensis)、附地菜(Trigonotispeduncularis)、委陵菜(Potentillaaiscolor)、车前(Plantagoasiatica)、野牛草(Buchloedactyloides)等等,这些植物都是适应性较强的杂草,如果应用到园林之中不仅降低了养护费用,还能在不同的季节形成独特的季相变化,并改变了以往草坪只能是绿色的单调情况[3]。
2以植物多样性带动动物多样性
2.1人居环境与动物栖息地的关系
大部分人都是喜爱鸟和蝴蝶等具有观赏性的动物,而且人与动物的主观感受有相似之处。动物喜欢停留的地方,人也会相应的增加好感,同时,因为动物的存在,人们的接近自然的愿望会更加的得到满足。在如今的园林设计中,除了动物园在植物设计时考虑到动物的生境外,其他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中很少有把动物的存在状况作为衡量景观效应的标准。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动物景观效应与景观评价等级有着较大的联系(图2)。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园林绿地的景观是否吸引游人,与动物景观的情况有着很大的关系。观赏性的动物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视觉和听觉信息。例如坐在公园的椅子上,面前能够看到蝴蝶飞舞,听到鸟儿的鸣叫,这样的环境可以增加人与环境的互动,必然会给人带来愉快的感觉,因此人们也更愿意停留。
2.2植物多样性与动物多样性的关系
动物多样性指数和植物多样性指数呈s型曲线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动物多样性随着植物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然后进入一个平缓阶段,植物多样性增加动物多样性几乎没有变化。突破一个临界值,动物多样性随植物多样性的增加而快速增长。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当植物多样性小的的时候,可供养的动物种类和数量都有限,在此时适当的增加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通过提供更多的食物和生活空间,就能够吸引更多的动物来此生活。当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继续增加,动物多样性并不会有多大的变化。这时起到关键性的因素就是植物的群落类型。一般说植物多样性相同的乔灌草结构和乔草结构相比而言,乔灌草结构中的动物多样性要高于乔草结构。因此植物多样性不能单独作为园林中吸引观赏性动物的唯一指标,更应该关注植物的群落结构。
2.3通过植物设计为动物营造良好的生境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把植物景观设计与动物景观结合在一起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动物多样性好的样地,其植物搭配合理,数量适中,而这样的地方也是人所喜欢的。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乔灌草类型中的动物多样性要好于其他类型,因为这种结构能够满足不同动物对于垂直结构的需求,能够提供多种食物和栖息环境。例如北京,最常见的鸟类有麻雀、喜鹊、灰喜鹊以及珠颈斑鸠,这些鸟类大都喜欢高大乔木。在夏季,繁茂枝叶的降温增湿效应使得乔木是鸟类较为理想的栖息地,高大的毛白杨以及其他茂密的大乔木是鸟类最喜欢的筑巢场所。同时浆果较多的灌木也是鸟类理想的食物来源。而在杂草较多、视野开阔的大草地上,也有较多的鸟类活动(图4A)[4]。因为其间有大量的昆虫活动,并有丰富的种子,方便其觅食,同时可以较易察觉周围的危险,提前避险,这使得鸟类常常在草坪中活动。对于昆虫而言,花多的地方聚集的昆虫就要多于无花的地方。例如,在以盛开的花卉为主的花境中,常常有大量的蝴蝶停留采食花蜜。
因此,在进行植物设计的初始阶段,对基地进行准确的定位,预期此地能够吸引到的动物种类,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这样所设计出来的绿地,既能为观赏性动物提供一定的生活栖息空间,也能够营造“鸟语花香”的人居环境。
3营建视觉美与生态美平衡的园林景观
3.1唯美的植物群落(稀树草原)
植物景观在园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植物配置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一般而言,在视野较好的植物景观中停留的游人数量较多,在围合度高的地方只有少数人停留。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纯草和乔草地游人停留较多(表1),在这样的地方,人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可以进行聚餐等多人活动。同时视野通透,有助于舒缓现代人的心理压力。在灌草为主的地方,游人停留不多,但是步行速度放慢,欣赏花灌木同时远眺。乔灌草类型的植物群落附近人的感受和活动情况,与密度和搭配形式密切相关。密度过大,游人很少会做停留,密度适中,层次明显,留有草地的地方,人们会做适当的停留。因此,在园林中,为了达到美观性和适宜性,多选用乔草和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大片高密度的乔灌草类型的绿地。
3.2生态效益最高的植物群落类型(热带雨林)
复层植物群落与密林植物群落的平均生态效益明显大于双层和单层结构。因此乔灌草复层群落结构的生态效益优于疏林草地群落。同时单位面积植物越多,产生的生态效益量越大。为提高单位面积绿地的生态效益,可在适当的条件下优化植物群落结构,增加植物的结构层次。但植物群落结构固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乔木层选择树冠大、枝叶密的树种代替长势稀疏的的乔木,例如:用国槐、刺槐、栾树代替枝叶相对稀少的银杏、毛白杨,以此增加单位绿地上的叶面积[5]。
3.3美观与生态的平衡的植物群落才是园林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乔草,灌草,纯草的美观性强,但是与乔灌草相比生态效应差一些。就净化空气这个生态功能而言,成龄乔木林的固碳释氧量相当于同面积草坪的3-5倍。因此现在许多主张低碳园林的人提倡大量使用乔灌草花藤本相结合的复层来营造园林,使园林能够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但是复层结构密度过大,通透性差,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景观美的需求,同时人很难参与到其中,在其中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低碳园林体现出园林的生态效益,但园林不仅仅有生态效益,还有最基本要素视觉美。为达到美观与生态的平衡,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分区设计,根据不同目的做相应的植物配置。部分区域以生态效益为主,此地植物群落为乔灌草花藤本结合的复层结构,其中外层结构以花灌木为主,使外部具有美观性。部分区域以视觉美观和人的参与性为主,此区域应多使用乔草和灌草两种类型的植物群落,形成通透性好,可参与性强,同时又具有一定生态效益的景观。
作者:郭维秦璐刘青林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