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市水系建设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国水利杂志》2014年第十三期
1.明确“九水润城”的建设目标与任务
根据省委积极推进汉江流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把襄阳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决策部署,以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为突破口,通过规划好、建设好、保护好、管理好城市水系,用3~5年的努力,总体上实现“水美水洁,水丰水畅,九水润城,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人水和谐”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水环境保护、水景观与水文化建设等各个环节,将水资源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襄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大力开展城市水系建设,努力实现城区全域水资源配置优化,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城市排水畅通,雨水、污水排放分离;水的展示更加充分,水文化得到发扬,形成“河汇成湖,湖河相连;水清岸(洲)绿,水绿相融;人水和谐,城水相依”的优美水环境。为了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相关部门应抓紧落实4项具体任务:①科学编制规划。水利、规划、城建、环保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聘请国内外高端专家,抓紧制定“九水润城”的概念性规划,使之融入襄阳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规划编制要尊重水系自然规律,坚持生态优先,注重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充分吸收国内外知名专家、权威机构和市民代表的意见,重点从“九水”与城市空间布局、“九水”与城市产业布局、“九水”与城市特色塑造、“九水”与城市生态环境美化、“九水”与宜居城市建设、“九水”与城市安全保障、“九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廓清关系,明确重点。在做好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突出“理水”理念,以汉江为主线,其余八水为经线,周边水库和湿地为补充,高起点、高水平地制定融合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的城市水系建设专项规划,为实现“九水”与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绘就科学蓝图。②精心构建城区水系网络。按照“九水”自然分布情况,合理构架水系网络,科学布建城区水环境。在继续推进汉江、唐白河、小清河、襄水、大李沟等防洪景观综合治理,抓紧建设襄水、七里河、连山沟—顺正河三大水系引水工程的同时,注重在东津新区、各类产业园、物流园、外迁市场建设中发挥城市水系作用,合理利用现有水系,精心构建护城河、浩然河、浩然湖、鱼梁湖、连山湖、紫薇湖、习家池、唐城池、广场喷泉池等一批城市水系与水景观工程;在沿江、沿湖、沿洲建设一批亲水设施、人文景观、城市雕塑、公共绿地;尽早开挖浩然湖、鱼梁湖,考虑扩挖连山湖、紫薇湖,形成“江中有洲、洲上有湖,园中有花、花海有湖”的独特水景观;通过多方增加水域面积,力争3年内城区水域面积达到100km2,占建成区总面积的比例超过50%,形成强健的城市之肾。通过精心打造城市水系景观,最终形成以“九水、五湖(护城河、连山湖、浩然湖、鱼梁湖、紫薇湖)、三池(习家池、唐城池、广场喷泉池)、七十四库(城市周边74座中、小型水库)”为构架的水系网络。③着力提升现有水景观形象。城区现有水景观基础很好,稍加装扮即可大大提升襄阳水生态文明城市形象。要本着“以人为本、以水为脉、以文为蕴、以绿为依”的理念,通过实施引水进湖、堤岸修整、滨水植绿、人文景观配套等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着力提升“一江两河”城区段、护城河、鱼梁洲沿岸、连山湖等现有水景观的美誉度,增加城市滨水魅力,使之能够充分展示襄阳“山、水、城、洲”相融相依的自然生态特色,真正成为可观、可游、可憩的城市地标。④恢复改造遗迹工程。对于历史遗留的襄水、马跃檀溪、水淹七军、习家池泉眼以及城市周边淤塞消失的堰塘、沟渠、湖泊等,结合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逐步进行恢复和改造,并做好给排水配套工程和岸线绿化美化,改善水景水质,使其成为“九水润城”、城市水网与绿网相融相依的重要补充。
2.抓好水域生态与水源工程建设
襄阳城区水系虽然比较发达,但作为主要水源的汉江正式调水后,自然流量将减少1/3,其他水系除唐白河外,水流量都不是很大,水源给养都不够充分。同时,按照目前城市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态势,襄阳极有可能沦为缺水型城市。因此,在城市水系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汉江流域(市域内)的生态保护和水源工程建设,有效增强水源涵养能力。①全面加强汉江流域(市域内,下同)生态环境治理。一方面,本着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的原则,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加强植树造林和矿山植被恢复,扩大封山育林范围,严禁乱采滥伐,努力使汉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使水源涵养能力和河流径流量恢复到正常水平。另一方面,以鱼梁洲、中洲、桃花岛为重点,抓好湿地植被保护,突出生态风景林、游憩绿地建设,形成水林相结合的生态走廊;在汉江流域各支流,包括大中小型水库、灌溉渠道,建设防护林带,形成多层次的综合水网防护林体系,发挥其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护库护渠的作用。②加大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其一,抓好引丹城市备用水源建设,抓紧上马引丹3、4、5干渠整治工程,为丹江口蓄水后、丹渠活水自流襄阳创造必要条件。其二,抓好襄水、大李沟水源建设,充分发挥新集电站兴建后水位抬高、水库调节作用增强的优势,分别从江南江北引水注入襄水、大李沟,并从周边水库提供补水,形成稳定的水源体系。尤其是要恢复襄水自然灌汇护城河的历史。其三,抓好城区周边74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并根据水系分布,在“九水”上游地区增修新水库,提高蓄水能力,确保城区水源储备充足。在水源工程建设中,要尊重自然规律,珍视水系的生态系统价值、游憩价值和遗产价值,杜绝裁弯取直、堤岸固化、硬质衬底以及对城市河道填埋、覆盖等错误做法。建议在过水量充沛、河渠断面宽敞的水系,分段分级建设橡胶坝,抬高水位,增宽水面,形成城区水景观,实现渠湖水系贯通,城市与水系协调共生。
3.加大“九水”流域水体污染防治力度
城市是人口聚居最集中、产业布局最密集的地区,生活、生产污染不可避免;同时,“九水”水系分布面广,其中部分水系跨越区域,污染防治难度较大。因此,必须完善监管考评机制,形成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局面。①全面实施“九水”净化行动。一是建立分段监测、分段治污机制。对“九水”水系全面建立入水口、乡村—城市段、城市水景区三位一体的常态化分段监测考评机制,确保分段治污有责任区、责任人。二是坚持综合治理。通过河道疏浚、禁采砂石、筑堤补漏、河岸绿化、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工程与生态措施并举的综合治理,在沿江城镇新建一大批既是防洪保安工程和水环境整治工程,又是集水生态修复和水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河道整治工程,提高沿岸城镇发展的安全系数。三是集中开展环境连片整治。“九水”流域内村组,要围绕疏浚河塘、盘活水系、复垦土地、增加林地、整治环境五大任务,由市、县两级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统一组织、集中实施环境连片整治,确保“九水”源头干净。②严把“九水”区域项目准入关。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坚决不予立项和环评审批,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坚决遏制高污染行业发展。在“九水”核心保护区,禁止开展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活动;督促现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尽快收缩产能直至逐步关闭。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环境违法整治,将流域内所有工业园区的污水截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对重点污染源实行驻厂员监管制度,对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或污染防治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存在偷排行为的企业一律责令停产整改。③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逐步实现养殖场达标排放,对“九水”沿岸1km范围内未整治达标、污染严重的养殖场坚决予以拆除,有效降低面源污染对“九水”环境的破坏。
4.多方筹集城市水系建设资金
城市水系建设工程量大、投资多,仅靠本级财政力量有限。建议采取加大本级财政投入、争取上级支持、调动社会力量的资金筹措方式,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用好本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精心策划项目包装,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完善投融资体系,加强“水投”平台建设和银行、水利行业的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增加水利信贷投放;探索社会有偿投资方式,加大水利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城区水系水网建设,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城市水系建设资金保障体系。
5.建立科学的领导、管理体制机制
“九水润城”是一项事关全市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水利、规划、城建、国土、林业、环保以及相关区县,各方协调工作很多。为此建议,一要建立统一高效的领导机制。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城市水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建立部门联系会制度,发挥和调动责任部门和地区的积极性,形成“一龙管水”、部门分工、齐抓共建、强力推进的工作合力。二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按照职能职责,制定城市水系建设的考核激励办法,分解落实考核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限要求,确保各项任务到岗到人。对工作不落实、职责不到位的实行严格问责制。三要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按照城市水系建设管理需要,成立专门管理机构,配套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形成完善的城市水系长效管理机制。
作者:郝敬东单位:中共湖北省襄阳市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