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农业工作措施与成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主要工作措施与成效
1积极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根据台州市2012年水环境整治计划,温岭市共有18家规模化养殖场列入2012年治理对象,其中17家为生猪规模养殖场,1家为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为圆满完成畜禽污染治理项目,确保如期完成任务,温岭市狠抓责任制的落实,制订治理方案,落实补助政策,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圆满完成。17家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实施“能源生态型”沼气治理模式,共建沼气净化池1550m3,总投资140万元,养殖场实现干湿分离和雨污分离,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粪便设置专门的分仓贮存发酵设施,粪便实现资源化利用,用于施肥。污水经沼气池发酵处理后用于灌溉农田和农家肥使用,沼气用于日常生活和猪舍取暖。1家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实施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模式,总投资126.53万元,将畜禽产生的排泄物用于蚯蚓养殖、黄粉虫养殖及园地施肥,使养殖场产生的排泄物得了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2建立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制度
2012年对工业企业周边农作物土壤环境质量抽检7个点,全部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整体环境检测面积为2.2658万亩,其中滨海镇新东浦南片粮食功能区0.3128万亩;松门镇南洋片粮食功能片0.52万亩;新河镇高桥粮食功能区0.63万亩;箬横镇粮食功能区白峰项目区0.353万亩;乐邦-东红项目区0.45万亩。主要“菜篮子”种植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抽检达标率100%。
3大力发展三品产业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2012年,温岭市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三品工作,大力发展三品产业。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2个。
4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4.1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通过示范片到村、配方肥下地、施肥分区图下乡、施肥建议卡上墙、培训班进田与宣传到户等形式,努力扩大技术覆盖面和普及率。目前已将水稻施肥分区图,张贴到有关村公示栏,同时有关测土信息和施肥方案通过明白纸、施肥建议卡、农民信箱等多种形式发放到种粮大户手中。市镇两级共举办培训班26期次,培训技术骨干1138人次,培训农民3100人次,营销人员22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6525份,施肥建议卡80050份。2012年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3.37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87%,受益农户近6万户,实现节约或减少不合理施用肥料1729.3t(折纯),增加施肥量102.6t,增加农作物产量1.95万t,总节本增效3090.1万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2大力推广配方肥
2012年,确定住商肥料(青岛)有限公司为温岭市配方肥生产企业,台州市农资公司为其经销企业,选择其生产经营的24-6-12硫酸钾型缓释复合肥、20-9-11缓释复合肥和26-6-8含锌氯化钾型复合肥为温岭市配方肥。同时,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粮食功能区,全面推广应用配方肥,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现已在水稻、果蔗、西兰花等作物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年共创建各类配方肥应用示范方(片)17个,召开配方肥专题技术培训会3次,配方肥现场观摩会1次。突出开展个性化服务。温岭市继续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优势农产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进行以承包田块为单元的测土,实行科学施肥指导服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高产创建示范户、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建立农户测土档案,跟踪土壤养分变化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测土服务。2012年已经为215个种粮大户开展个性化测土服务,共计采集分析土样265个,提供早、晚稻施肥方案550份,涉及水稻面积15137亩。“触摸屏”进镇,实现整镇制推进。2012年,与省农科院合作,一起开发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咨询系统,首批购置了4台触摸屏,放在有关镇、街道农技服务中心,农民通过“触摸屏”查询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施肥指导方案,根据推荐方案选肥、配肥、施肥。同时,积极建立示范推广整村、整乡等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的有效模式和工作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整县推进。2012年,选择泽国镇推进整乡制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在该镇主要农业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施肥分区图上墙,并结合该镇作物种类、土壤类型、耕作制度等,要求每村有1~2个示范方,并以章袁村中心建立1个千亩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以长桥村为中心建立1个千亩果蔗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构建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网络。同时推动配方肥入户到田,全镇集中打造水稻和果蔗各1~3个配方肥整建制标准示范村、建设30个配方肥标准科技示范户,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由点到面推进配方肥的推广应用。目前整乡制推进的效果初现。加强示范区建设。2012年温岭市紧密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和功能区、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区建设,实现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标准园、功能区)建到哪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就实施到那里,实施率达到100%。同时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在泽国镇章袁村、东片农场、城南镇彭下村建立3个市级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在示范片内做到有责任指导专家、有示范对比田、有明确的施肥方案。全市市镇村三级共设置各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603个,示范面积达到4.30万亩,充分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效果。
5继续实施统防统治、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
2012年统防统治实施面积5.30万亩,农药减量控害实施18.21万亩,推广绿色防治技术23.51万亩。
6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沼气工程推广,大中型沼气池容5000m3。农村太阳能综合利用推广力度日趋加大,推广面积3500m2。全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73%。2.7积极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根据浙农科发〔2011〕7号文件,温岭市东部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已被列入第一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示范区创建名单。示范区总面积5.52万亩。目前,示范区以发展大棚葡萄、大棚西瓜、大棚蔬菜、食用菌和畜禽等优势农产品为重点,初步形成了以滨海为中心的万亩大棚葡萄基地、以箬横为中心的万亩大棚西瓜基地和以箬横为中心的水稻、叶芥菜、西兰花万亩生产基地,以及3个食用菌生产基地。示范区内实行种养结合、粮经结合、轮作间作套种等新型农作制度;“猪-沼-作物”、“猪-沼-电”、“水稻-蘑菇-马铃茹(芦笋)”、“葡萄(梨)-食用菌-马铃茹(芦笋)”等模式广泛应用,形成了多种新型农作制度和以沼气、秸秆和食用菌为纽带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启动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1个,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7个,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2个。以点面结合,发挥“两区”建设示范辐射作用,推进示范体系建设,辐射带动生态循环农业全面推进和整体提升。立足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布局、生产方式等实际,科学规划生态循环农业目标定位,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分类选择不同发展模式和路径,形成多途径、多类型、多模式共同推进的发展格局。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等模式,实现生产主体小循环;结合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合理布局循环产业,实现区域中循环;以镇域、市域为单位,统筹布局农业产业和配套服务设施,整体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实现镇域、市域大循环。
二、存在的问题
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涉及面大,存在问题较多。但总的来说,最大问题就是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尤其是市级资金投入不足。
1认识不到位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面源污染防治机构不完善,农业环保工作被长期忽视。人力单薄、监测设备缺乏、资金不足等问题极大削弱了生态农业建设的工作力度,难以为各级政府和农业生产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2项目资金投入不足
生态农业建设资金缺口大,市级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农业生态环境与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涉及面广,包含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多个方面,项目和资金严重不足。
3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低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不再被当作宝贝,特别是大量的秸秆不再用作生活燃料,往往被随意丢弃。目前,温岭市秸秆、畜禽粪便,60%以初级利用为主,即直接还田,约10%进行了资源化再利用,30%被随意丢弃。
4宣传力度不够,缺乏长效管理体制
部分政府领导和一些基层农业干部缺乏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知识,对农民的宣传、指导、服务不到位。
三、对策与建议
1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面源污染防治机构
为更好的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防止农业环境污染和破坏,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建立检测、监督、管理、整治的长效机制,促进温岭市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2加大生态农业建设投入
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应在本级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生态农业建设,重点支持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及生态示范创建的开展。加大对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区域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加强投入资金的制度安排,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生态农业建设。
3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节约型农业技术
广泛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精准施药、减量控害、绿色防控和肥水同灌等技术,鼓励施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推广种养结合、粮经结合、粮饲牧结合、林业复合经营、水产生态养殖、农机农艺结合以及农作物间作、套作、轮作等新型农作制度,促进农林牧渔业融合发展,实现品质改善、地力培肥、资源利用、生态改良的共赢效果。积极培育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应用高效节药机械,加快推进专业化服务,提高肥料、农药利用效率。科学使用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推广应用环保饲料,促进畜禽清洁化健康养殖。
4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认真贯彻《浙江省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促进办法》,鼓励发展“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模式,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副产品的价值。鼓励商品有机肥生产与应用,鼓励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生物质肥料、饲料、燃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等,鼓励利用农产品下脚料开发生物蛋白、生物饲料和生物原料。结合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沼气发电、太阳能等再生清洁能源应用。根据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模式。
5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生态农业发展理念,普及生态循环农业知识,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生态农业建设的水平和能力。总结宣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示范区、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推广先进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技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本文作者:王晓燕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