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旱作农业发展的问题及措施范文

旱作农业发展的问题及措施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旱作农业发展的问题及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旱作农业发展的问题及措施

1发展现状

1.1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在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农技部门通过探索和总结,创新推广了玉米-小麦、玉米-马铃薯、小麦-油菜-小麦、小麦-油菜-豆类等留膜免耕多茬种植模式,以及土壤深松耕作、测土配方施肥、高秆收割埋茬等先进适用技术,有效减少了地膜使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旱作农业稳定高产。2013年,静宁县留膜免耕二茬小麦平均产量达4578.0kg/hm2,较露地小麦增产685.5kg/hm2,增产率为15.0%;二茬冬油菜平均产量达3088.5kg/hm2,较露地冬油菜增产658.5kg/hm2,增产率为21.3%。

1.2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以全膜双垄沟播为核心的旱作农业栽培技术在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上成功实践,给其它作物的抗旱高产栽培提供了借鉴。静宁县谷子、荞麦等小杂粮的膜侧栽培,胡麻全膜穴播栽培,大蒜、豆类作物的双垄沟播栽培等技术已取得成功,并在全县旱作区得到广泛推广。

2存在的问题

2.1农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农技服务人员不足随着乡(镇)机构改革,静宁县原有的农技推广区域站和乡站全部撤销,农业技术服务人员也因编制问题而无法开展专门的技术服务工作,只能在乡(镇)政府从事行政工作。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仅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且能长期下乡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的农技干部仅有13人,平均每人服务2个乡(镇),服务面积近0.46万hm2,与基层农技人员编制要求每1万hm2播种面积7.5人,每万户农户配5名农技人员的标准相差较大。

2.2资金短缺目前静宁县旱作农业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主要以政府为主导,靠行政推动落实,投入机制上以项目补助为主,在组织保证、投入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如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过程中,仅地膜一项投入增加量在450元/hm2以上,加之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大面积推广成本增加,势必会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旱作农业推广的重要因素。

2.3机械化程度低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农民以步犁、人工等传统生产工具为主,增加了劳动强度和时间,而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配套的耕作机械当前仍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大面积机械化作业受到一定限制。由于机械深耕、深翻、机播机收等现代农业机械应用滞后,加之覆膜规模大、时间紧、青壮年劳力短缺、农业机械数量有限等因素影响,静宁县旱作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

2.4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据统计,静宁县2012年地膜使用量达4560t,2013年超过5400t,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静宁县仅有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2家,已建立的26个回收网点也没有正常运行,绝大部分地膜没有及时回收利用。加之农民地膜回收意识不强,有时宁可就地焚烧、填埋也不愿集中捡拾出售,给农业和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5后续产业开发利用滞后,产业链条短随着全膜玉米大面积推广,大量鲜秸秆为发展畜牧养殖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近年来,静宁县已建成规模养殖小区40个,发展养牛示范户400户,饲养量达到13.3万头。但由于缺少项目扶持,发展资金短缺,玉米鲜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率仍然较低,产业链条短,产品就地转化增值空间小。

3发展建议

3.1健全推广体系,优化队伍建设一是要明确公益职能,科学设置机构。按照精干、高效、专业的原则,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尽快建成城关、八里、甘沟等12个农技区域站,逐步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较好的村设立村级农技服务所,真正形成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服务所、社有示范户的四级推广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农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项目资金,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办公设施,确保基层农技服务部门开展工作有阵地、宣传培训有场所、服务指导有手段。三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农技推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引进选聘高校优秀毕业生和乡镇农业技术专业干部,充实到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逐步改善全县农技推广队伍结构。同时,公开选拔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土专家”到村级农技服务所,承担村级农技推广工作。四是要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健全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制、目标责任考核制、技术人员轮训及学历晋升奖励制等管理机制,实行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全县旱作农业推广整体水平。

3.2积极争取项目,加大资金投入首先要认真研究政策,争取项目支持。全县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央、省、市的各项惠农政策,根据静宁县实际情况,多渠道积极论证、申报争取农业发展项目,加强对旱作农业推广的资金扶持。其次要注重项目整合,发挥集聚合力。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示范县建设、梯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有机整合,统筹安排,加强项目监管,发挥集聚效应,有侧重地支持旱作农业发展。三是增加专项投入,加快推广步伐。在项目资金和省级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应列入一定数量资金,设立旱作农业推广专项基金,对全膜覆盖技术推广进行扶持,支持农技部门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和农民群众购置新机具、购买地膜化肥的补贴,降低发展旱作农业的成本,进一步加快全县旱作农业推广步伐。

3.3稳步扩量增效,加快技术推广通过科学制定规划,优化区域布局,稳步推进旱作农业。加快田间道路配套建设,尤其是早期梯田的道路。建议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和一事一议奖补政策,鼓励农民投工投劳修建田间道路,使中大型农业机械能够进入田间作业,扩大推广面积。同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推进集约化生产。通过招商引资、大户领办等途径,加快建办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自愿流转土地,发展小型农场经营模式,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推动土地规模集约经营,提高土地生产效益。

3.4加快旧膜回收,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各种媒体、利用不同方式,大力宣传废旧地膜的危害性,提高农民对残留地膜污染环境严重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回收残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厚膜和一膜多茬技术,提高地膜的使用率,减少地膜残留量,从源头上减少地膜对环境的污染。加大回收网点在乡镇的覆盖面,力争每一个行政村都有真正发挥作用的回收网点,减轻废旧地膜对土壤的污染。出台废旧地膜回收补贴办法,提高废旧地膜回收补偿标准,探索实行“以旧换新”等有效措施,调动农民捡拾废旧地膜的积极性。同时落实农机具补贴政策,推广机械捡拾,加快废旧地膜回收进度。

3.5制定扶持政策,强化宣传引导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应研究制定《静宁县发展旱作农业扶持办法》,逐年加大县级旱作农业推广资金投放额度,采取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对旱作农业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科技人员和发展养殖等后续产业开发给予扶持和奖励。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采取组织观摩学习、算账对比、典型带动等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推广旱作农业优惠政策和增产增收效益,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发展旱作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开展配方施肥、土壤药剂处理和农机具操作等专题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技术水平。三是继续抓好典型培育和示范引导。采取抓点示范的工作方法,培育高质量的示范点和种植大户,通过落实各项精细化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示范质量和辐射带动效应,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作者:王琳单位:甘肃省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