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奶牛酮病的诊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养殖与饲料杂志》2014年第六期
1发病机理
主要是糖的生成不足引起的各种机能紊乱。酮病的发生,一种是由于奶牛摄食高蛋白、高脂肪饲料及低碳水化合物饲料,使泌乳早期营养不均衡,优先动员肝糖元,随后动员体脂肪和蛋白而产生大量酮体,即营养型酮病。另一种是奶牛产前就重度营养不良,在多胎妊娠的后期阶段大量动员体贮而发生酮病,即妊娠毒血症。还有一种是奶牛产前过度肥胖,泌乳前期由于高度营养缺乏而大量动员体贮,也可导致酮病,即消耗型酮病。
2诊断
2.1临床型奶牛酮病的诊断临床型奶牛酮病根据患牛临床症状较易诊断。患牛大多厌食精料,仅采食少量粗饲料,或表现为消化紊乱;部分病牛表现为异嗜,如喜食垫料或其他污物。患牛很快消瘦,产奶量急剧下降,呼出气体及排出的乳汁和尿液有烂苹果味、加热后更明显,尿呈浅黄色、易形成泡沫。有的患牛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呆立于槽前,低头耷耳,嗜睡或处于半昏迷状态;也有少部分患牛发病很突然,过度兴奋,如表现为狂躁不安、转圈、吼叫、怒视前冲、四肢叉开或相互交叉、肌肉震颤,以上神经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1~2h,但间隔一段时间后易复发。
2.2亚临床型奶牛酮病的诊断对亚临床型奶牛酮病的诊断,笔者建议采用酮粉法快速、简易、定性地检测血液、尿液或乳汁中有无酮体存在,此法假阳性率较低。具体操作为:亚硝基铁氰化钠1份、硫酸铵20份、无水碳酸钠20份,三者混合研细,取0.2g放在载玻片上(最好铺成凹形,可避免样品从侧面流失),加待测样品2~3滴,观察颜色变化。该法的原理是亚硝基铁氰化钠在碱性条件下与乙酞乙酸和丙酮反应生成红色或紫色物质,可根据颜色变化的深浅来判定酮体含量。
3防治
3.1预防加强奶牛围产期的管理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可采取以下措施:妊娠后期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生糖先质,如丙酸盐、甘油等;保证奶牛的运动量,避免牛体过度肥胖;产后逐步添加饲料,保持适宜的精粗料比例,增加饲料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有条件的可定期检测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含量,避免因微量元素缺乏而引起代谢障碍;增加优质青草或青干草,减少劣质青草的投喂。目前,很多牛场对围产期奶牛进行酮体的定期监测,取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
3.2治疗50%葡萄糖注射液50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500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00mL、10%安钠咖注射液30mL、维生素C注射液50mL、肌苷注射液40mL,混合缓慢静脉注射,1次/d,连用3d。同时,为了防止奶牛消化紊乱,可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40mL,1次/d;为改善奶牛食欲,促进消化机能的恢复,可投服健胃药,如20mL姜酊、50mL龙胆酊、150mL陈皮酊,混合灌服,1次/d。对于神经型患牛,可镇静处理。建议慎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因其可造成奶牛泌乳障碍。
作者:王海军单位: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