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林业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亟须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驱动林业生态文明繁荣。文章在介绍了林业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系统规划三个层次分析了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支撑基础,按照林业生态文明建设逻辑过程,提出科技创新支撑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制,并指出了进行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科技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十三五”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机遇期,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逐步深化,建设进程加速推进。自然生态系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其中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意味着林业生态文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该占据主体地位。现代林业是科学发展的林业,林业建设需要以生态文明为导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林业科技化水平和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加快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前进步伐是建设生态中国的必然要求,更是今后林业建设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是技术创新,因此,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若要取得实效也必然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增强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林业现代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1]。《意见》还从科技创新供给、成果转化、人才建设、创新保障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因此,为有效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该重点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1林业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的内涵
1.1林业生态文明人类从诞生以来,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阶段,当前所提倡的生态文明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更高级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生存状态及相互联系构成了林业生态系统。陈绍志,周海川(2014)认为林业生态文明是人类利用林业改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切文明活动,是人类对待自然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以及蕴藏生物的基本态度、理念、认知,并实施保护开发及利用的过程[2]。余涛(2016)认为在大力推动林业生态文化发展繁荣的过程中,要切实的融入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体的理念,并以此指导建设活动[3]。李向阳(2012)认为林业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林业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核心作用[4]。孙雯波(2018)在生态文明的视域下探讨了我国农业与食物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与意义[5]。生态系统由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两部分组成,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其中最有效的固碳方式,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放在突出位置。在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促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根据国家和各地区林情,明确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路径,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
1.2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学术研究中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内涵与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密切相关,理解科技创新需要考虑我国的国情国力与技术发展水平。在宏观层面上,科技创新能力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实力,在微观层面上,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能否生存的关键。因而,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主体为提升自身竞争力与实力而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变革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将科学技术发明应用于生产体系以创造新价值的行为。目前,已有较多学者研究了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的支撑作用,如陈墀成(2014)认为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借助绿色科技提供实践手段,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能够提供人与自然协调的科技支撑[6]。左其亭[7]等对科技创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做了研究,但针对科技创新支撑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较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包括水、森林、草原、荒漠、城镇生态文明建设5个子系统,只有5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才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因此,有必要探讨科技创新对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
2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科技创新支撑基础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自然系统端与社会系统端的协同治理。在自然系统端,需要以保护林业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系统端,需要改变传统生产消费方式与理念,树立生态价值观。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是人和林的和谐关系,是一项涉及众多领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林业相关的科学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不同层面的系统规划以支撑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2.1加强基础理论创新林业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新概念,需要相关基础科学理论创新的支持,才能更好地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相关基础科学创新可分为林业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建设路径、林业生态系统演变机理及规律、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等相关联其他领域的科学创新,并包含对农林资源管理、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理论创新的需要。就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所涉及的基础学科而言,创新内容包括林业生态影响因素分析,评价指标与体系的选取构建,林业资源保护理论方法创新,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林业生态与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林和谐相处研究等诸多方面。科学实践需要理论支撑,所以,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需要以能够正确认识林业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与内在机理为前提,探求林业生态系统的演进过程与影响因素,以求运用正确的保护开发理念指导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考虑到需求决定供给,因此,也要切实了解经济社会对林木的需求状况和森林开发的规律,运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林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全过程,同时,也要在林业资源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中贯彻执行科学用林、节约用林的理念。
2.2关键技术创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对技术创新支撑作用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和资源开发技术两方面。环境保护技术主要应用在支撑生态保护建设,解决生态系统保护中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要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作为重点区域保护生态,通过林业生态科技创新,解决在森林修复、湿地、荒漠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难题,掌握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关键技术等,创新应用技术来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供给的能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资源开发技术主要应用于林业产业绿色发展、林业扶贫、林业产品开发等方面。林业产业作为传统产业需要通过转型升级以转变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在培育新型产业战略的需求下,通过林业资源定向培育、碳汇林业、林业智能装备等核心技术研发,打造从林木资源培育、原材料采购储存、智能制造到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产业技术创新链条;对于科技发展落后地区,立足于科技服务实践,可引导科技型企业入驻,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区来共享科技创新成果,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实现不同区域的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通过技术集成和试验示范,培育不同区域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2.3制定科学规划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义在于实践,其实践的基础不仅仅是在理论上和技术上的创新,还需要根据实情制定科学系统的规划。按照空间尺度,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案应从不同层次着手。首先,国家林业部门根据《意见》的指导原则,合理制定国家层面上的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合理规划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格局,确定阶段性建设目标与内容,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全国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其次,各省、市、自治区在国家总体方案和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地方特色,科学制定本区域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可以着重解决生态退化严重、系统脆弱和重点保护区域的生态文明方案制定工作;最后,地方可以在区域方案的框架下,按森林保护等级分级保护管理措施,进一步制定单元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如Ⅰ级保护林地是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内给予特殊保护和严格控制生产活动的区域,主要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特有自然景观为目的。此外,对于一些因为地震、风灾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矿山开采等原因造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区域,需要制定重点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如封山育林、人工促进植被演替等技术手段帮助恢复生态系统。参考区域林业生态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态势,选择具有区域代表性、林业生态管理能力与基础较好的典型地区,开展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探索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典型模式。
3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机制
3.1支撑林业资源规范管理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林业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和林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森林是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保障。生态红线是我国耕地保护红线后提出的又一国家层面的“生命线”,体现了国家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上的坚决态度。划定生态红线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森林、湿地、荒漠这三大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生物的多样性,这也是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过去10a我国的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hm2,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337.62万hm2,这些林地湿地的减少反映出环保意识薄弱、生态资源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研究林业资源优化配置并制定配置方案,通过林权理论研究并建立林权市场和森林资源有偿使用等管理制度。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及支撑体系的构建、标准制定及效果评价,将有利于完善财税机制,实现林业生态文明共建与利益共享的林业生态建设长效机制;通过完善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促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行。
3.2支撑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国家林业局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出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科学制定了林地和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四条国家林业生态红线。为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现,围绕“两屏三带”、大江大河源头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重点突破三大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将推进主要基于基础科学研究,帮助构建我国林业资源科学管理体制;通过生态保护应用技术的创新,在维护林业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建设江河源头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水土保持能力、生态保障能力;应用技术方法创新并加强科技实践创新,可大力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科技创新在严格保护林业资源方面也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创新基础理论研究对严格林业资源保护具有积极意义,包括强化对林区内动植物资源的实时监测能力和加强林木资源科学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创新科技也有助于科学从严核定区域纳污容量,制定限制排污总量,编制林业资源保护规划方案。
3.3支撑林业生态文明观念普及科技创新可以通过革新信息传播方式而促进林业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信息传播方式的快速变化,已经在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交流等生活方式,通过基础理论的创新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创新,可以合理设计信息传播方式渠道,便于将林业生态文明理念传输给大众,宣传生态文明教育活动,鼓励群众参与,提升林业生态文明观念在公众中的普及程度和接受程度,有效地进行引导;信息传播渠道的建立,还有利于群众反馈信息,提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激发大众参与林业生态文明的积极性,传播林业生态文化。通过科技创新,强化群众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促进大众形成绿色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3.4支撑绿色林业产业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林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林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进行离不开科技创新,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安全、绿色的林产品有效供给,需要林业科技的创新应用。林业产业的现代化建设要求树立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理念,创新型科技的应用,有助于转变林业产业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推动林业产业提高发展质量和做大做强。绿色安全的消费理念深入消费者心中,决定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林业企业在扩大林产品中高端供给时,需要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如突破木竹高效加工、林业智能装备、森林旅游与康养等关键技术。林业产业绿色发展是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各地区开发利用经济林、珍贵用材林、林下经济等资源,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林业产业的高效经营、林产品的精深加工,培养林业品牌,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培育不同区域的特色林业产业。
4总结
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中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的有效发挥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一是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林业资源开发管理、生态修复、防护工程、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不能依靠一两家企业或者科研单位解决技术创新问题。创建林业生态科技协同创新体,政府需要定位好自己的位置,发挥好在协同创新体组建与发展各个环节中的作用,搭好台子让企业扮演主角;二是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需要科技创新支撑指导,并通过实践反馈来推动科技创新。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工作的同时,也需要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监督底层认真实施,将科研创新成果付诸实践活动,做到上下结合,建立双向反馈互动机制;三以林业标准化工作助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林业标准化在林业科技与生产中间搭起桥梁,能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并且贯穿于林业发展的全过程,是推动林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基础性工作。在推动林业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完善林业标准化管理体制,优化林业标准结构与布局,加快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作者:岳喜优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