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鱼胚胎发育和双头鱼观察范文

鱼胚胎发育和双头鱼观察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鱼胚胎发育和双头鱼观察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鱼胚胎发育和双头鱼观察

《水生态学杂志》2014年第四期

1胚胎发育特征

1.1受精阶段黄河裸裂尻鱼卵为淡黄色,遇水微黏性、沉性。成熟卵卵径(2.3±0.1)mm。受精后1h4min,吸水膨胀至最大卵径(3.2±0.1)mm。受精后2h46min,卵中的原生质向动物极流动,形成盘状隆起的“胚盘”(图版Ⅰ-1)。

1.2卵裂阶段受精后4h4min,胚盘发生第1次卵裂,卵裂面形成大小相似的2个细胞(图版Ⅰ-2)。受精后6h13min,进行第2次卵裂,卵裂沟与第1次卵裂沟垂直,卵裂沟将卵裂面分裂为4个大小相等细胞(图版Ⅰ-3)。受精后8h18min,进行第3次卵裂,卵裂为8个细胞(图版Ⅰ-4)。受精后10h20min,进行第4次卵裂,形成16细胞(图版Ⅰ-5)。受精后13h45min,形成32细胞(图版Ⅰ-6)。受精后16h10min,继续卵裂,形成多个细胞,为多细胞期(图版Ⅰ-7)。此时卵黄开始凹陷,出现收缩的卵黄运动,卵黄运动只局限在卵黄。

1.3囊胚阶段受精后20h36min,细胞在动物极堆积,隆起的高度较高、约为卵黄径的1/3,进入囊胚早期(图版Ⅰ-8)。受精后26h22min,囊胚为卵黄径的1/5,囊胚层变扁,为囊胚晚期(图版Ⅰ-9),此期卵黄运动表现为剧烈的收缩运动。

1.4原肠胚阶段受精后30h14min,胚层下包卵黄1/3,出现胚环,胚胎进入原肠早期(图版Ⅰ-10)。受精后34h47min,胚层下包卵黄1/2,出现胚盾,标志胚胎进入原肠中期(图版Ⅰ-11)。受精后38h30min,胚层下包4/5,未被包被的卵黄为卵黄栓,卵黄栓较大,为大卵黄栓期(图版Ⅰ-12)。受精后43h24min,胚层即将下包完卵黄,为小卵黄栓期(图版Ⅰ-13)。受精后50h44min,胚孔移动到卵黄末端,胚孔闭合,为胚孔封闭期(图版Ⅰ-14)。

1.5器官发生阶段受精后57h55min,胚体出现3对体节(图版Ⅰ-15),胚体前端微隆起。受精后65h11min,胚体前端的两侧出现致密的细胞团,即眼原基(图版Ⅰ-16)。受精后77h40min,胚体前端眼原基内形成椭圆形的眼囊原基(图版Ⅰ-17)。受精后85h42min,胚体前端眼囊后方出现耳囊(图版Ⅰ-18)。受精后98h18min,胚体末端出现球状突起的尾芽(图版Ⅰ-19)。受精后126h43min,胚体耳囊内出现2颗颗粒状的耳石(图版Ⅰ-20)。受精后138h52min,围心腔内管状的心脏原基逐渐收拢呈团状,心脏开始跳动,频率为3~4次/min(图版Ⅰ-21)。

1.6出膜阶段受精后165h20min,胚胎尾部从卵膜中伸出,胚胎破膜而出,此时的胚胎称初孵仔鱼(图版Ⅰ-21)。初孵仔鱼全长(10.1±0.2)mm。

2双头鱼形态特征和运动方式

双头仔鱼有3种形态:(1)2个头部大小差异不明显,分别位于卵黄囊一端,距离较远,有独立的循环系统;身体前端各有脊椎,后端合并,胸鳍2对(图版Ⅱ-1)。(2)2个头部位于卵黄囊上,相距较近,共用一个围心腔和心脏,脊椎1个,胸鳍1对(图版Ⅱ-2)。(3)2个头部中,1个头部的心脏衰竭,随之头部萎缩、死亡(图版Ⅱ-3)。所有双头鱼都共用一个卵黄囊,鳔不能完全充气,不能平游。运动方式为:萎缩一个头部的仔鱼,身体可向前匍匐运动;2个头部距离较远的仔鱼,呈原地旋转运动,极难前移;2个头部距离较近的仔鱼,呈左右摆动式向前缓慢移动。21d后,双头鱼全部死亡。

3讨论

鱼类胚胎发育具有种的特异性。黄河裸裂尻鱼眼晶体在肌肉效应期之后形成,宝兴裸裂尻鱼眼晶体在肌肉效应期之前形成(周翠萍,2004);黄河裸裂尻鱼在器官发生阶段最先出现胚体体节,新疆扁吻鱼体节出现之前已出现视泡(张人铭等,2008)。黄河裸裂尻鱼胚胎发育具有强烈的卵黄运动。在多细胞期开始出现由缓慢到剧烈的收缩运动,随后运动加剧,卵黄挤压变形;在胚孔封闭期,有胚胎由于卵黄运动使胚孔不能封闭,甚至卵黄膜破裂,卵黄物质溢出导致胚胎死亡。在器官发生阶段不明显。裂腹鱼亚科鱼类中,宝兴裸裂尻鱼(周翠萍,2004)、新疆扁吻鱼(张人铭等,2008)、尖裸鲤(许静等,2011)和小裂腹鱼(冷云等,2006)等没有卵黄运动,申志新等(2009)的研究中也未观察到黄河裸裂尻鱼有卵黄运动。生物界里双头生物是一个病态现象,个例极少(邹振棒,1997;刁怀秋,1997;龙昱等,2007)。目前对双头生物形成机制还没有明确定论。龙昱等(2007)认为原因可能有2个:胚胎期受外界的强刺激(如化学物质的污染、辐射等),造成同卵双生发育异常;迷走神经支配异常。本试验双头鱼出现比例接近80%,推测可能是药物刺激所致,有关形成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邓思红陈修松谭中林李达付刑开艳李雪梅肖文渊单位:喜德正源水产有限公司凉山科华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西昌市渔政局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