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速袋装饲料投料系统的开发及研究范文

高速袋装饲料投料系统的开发及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速袋装饲料投料系统的开发及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速袋装饲料投料系统的开发及研究

摘要:为提高饲料包破袋落料的生产效率,减少对从业人员身体的损害,设计开发一套智能破袋系统,该系统由输送系统、桁架搬运系统、破袋落料系统、托盘码垛系统4大部分组成。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工作原理,分析了桁架结构强度以及破袋投料效率。目前,该系统已完成样机试制,准备进入批量生产。

关键词:饲料;破袋;投料;开发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我国已有饲料生产企业12000多家,年产饲料8000余万吨。投料工序作为饲料生产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实现自动化生产。人工投料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落料时产生的粉尘对工人的健康影响很大,从业人员严重不足。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福建)分院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智能化破袋投料系统,该系统能自动完成料包输送、破袋投料、托盘码垛、半盘移出等待等功能。该破袋投料系统每小时投料22.5t原料,而传统双人投料每小时可投料5t左右,工作效率是人工的4倍以上,能很好地替代人工完成破袋投料工作。

1破袋投料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高速饲料破袋投料系统由输送系统、桁架搬运系统、破袋投料系统、托盘码垛系统等4大部分组成,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根据用户要求,破袋投料系统设计投料能力为20t/h,机器每天工作16h,可完成整板物料投料和定量投料两种模式。

2.1链条输送系统链条输送系统,输送系统采用链条传动方式,可将料堆从入料口输送到各个指定区域。每节输送带都设有位置检测装置,能实现位置检测和计数功能,在抓取区和缓存等待区设有移位装置,能实现纵向输送和横向输送的转换。

2.2桁架机械手由桁架、检测装置、抓取装置组成。桁架驱动机械手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移动,抓取钩的边缘设有检测框,当检测框接触到料包时,检测框上的行程开关随即发出抓包指令,抓取钩根据指令自动抓取料包并送至破包投料区。桁架机械手作为关键部件,考虑成本采用铝型材框架结构,桁架主体框架铝型材尺寸为60×60mm,上方导轨滑台为80×120mm管材。从工作流程上看,桁架机械手作为主要运动部件,对其稳定性有一定要求,因此对桁架部件作有限元静力学分析。桁架机械手抓取重量考虑一定裕度,按300kg考虑,比设计重量略高。采用铝型材参数:密度2770kg/m3,杨氏模量7.1e10pa,泊松比0.33。将载荷均布在桁架导轨滑台上,载荷大小为3000N,滑台上接触面积为48800mm3,因此施加应力大小为P=F/S=3000/0.0488=0.06148Mpa。采用ANSYS软件进行分析,得到桁架静力学变形结果,如表2和图5所示。图5b所示为60×60mm铝型材桁架主体结构及80×120mm管材导轨滑台结构的综合静力学变形云图,可以发现变形最大处是导轨滑台部分,综合变形达到0.265mm。因此从整体结构强度和经济性角度出发,在桁架主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导轨滑台管材口径,选用120×150mm管材替换进行优化分析,静力学变形结果如图5c所示,可以发现桁架结构整体变形在0.12mm,结构强度得到很大改善。

2.3破包投料装置破包投料装置如图6所示,由破包装置、振动投料装置、吸尘装置组成。机械手将料包抓取至转动刀盘处破包,再移至振动筛上,振动筛在偏心机构的驱动下,完成振动落料工作。在振动筛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真空吸尘装置,以吸除投料时产生的粉尘。

2.4托盘堆垛装置当料包堆投料完成后,空托盘输送至托盘堆垛装置,顶升机构将空托盘顶升至与上一层托盘接触,活动销撤出,顶升机构继续上升,上升至合适高度时,活动销再插入最底层托盘,顶升气缸下降,完成一次堆垛工作。

3饲料破袋投料系统效率对比

饲料破袋投料系统实际工作效率如图7所示。机器每分钟可破袋3次,每次5包,每包25kg,每小时可投料22.5t;人工两人一组,每分钟3~4次,每次1包,每包25kg,每小时投料约5t。通过分析效率对比发现,系统投料效率比人工高4倍以上。

4结语

高速饲料投料系统综合运用了自动输送、自动搬运、自动码垛等技术,解决了传统饲料加工产业中破袋投料工序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将对我国饲料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陈奎生.液压与气压传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2]王玲,朱祥森,梁博宇,等.物流搬运机械手建模仿真与快递成型[J].物流科技,2017,40(02):71-73.[3]段立蹄,沈仙法,丁正益.基于六杆机构的快递搬运柔性机械手设计[J].机械工程师,2016(11):96-97.[4]从明,石会立,宋鸿升,等.桁架机械手动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8(06).19-22.

作者:余辅华 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福建)分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