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明显陵的地理环境与建筑艺术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明显陵座落在湖北钟祥距其城东不远的纯德山,明朝嘉靖皇帝其父亲和其母亲合葬在此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历时数十年建成。我国明代陵中单体面积所涵盖的最大的皇室寝陵。本文从该陵的构造设计与地理环境出发,包涵和概括的环境艺术学在陵寝地理环境和铸造艺术中的完美运用,为深入探讨古代陵墓建筑的环境艺术及文化价值提供材料。
关键词:明显陵;地理环境;建筑艺术;完美统一
明显陵的陵宫建筑群呈纵向按前朝后寝的布局建筑,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建筑群组成。明显陵的建筑充分考虑了地理形状,尤其注重建筑结构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使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使"陵制与山水相称”。此陵的总体格局的规划似一个"宝瓶”的形状,分为内外围城,外围城的最南端为双重陵门,分别是新、旧红门。内门有一条神型兼具如游龙般的神道接连寝陵,神道左右两侧为龙凤之门,石雕文武臣、将军、立马、臣马、麒麟、象、狮子、骆驼、等建筑。内围城建有棱恩门、棱恩大殿、明楼、茔城、瑶台等,其中呈"八”字形结构的是两大茔城,瑶台连接着两座地下玄宫,神秘而幽静。外逻城总长三千多米,新、旧两座陵门,皆以红砖青石所砌筑,门前的东西两侧分别立有一块下马碑,碑上刻有“官员等人至此下马”8个楷书大字,内门里神道都是由石板铺成,与内城相连,穿过旧红门到御桥,一幅龙首龟蚨无字碑矗立在正中,在碑亭后相距百米处建有御桥,从桥上放眼望去,迎面所对立的是白玉望柱,此柱总高12米,金刚座为底,陵园内各建筑物的基础,台基大部分是选取石雕,刻着精美的纹饰。
圆形拱门大多是用汉白玉石雕刻龙纹贴面。内城正门为祾恩门。茔城分为前后两圈城墙,瑶台从中相连,象哑铃的形状,城墙周围建有“女儿墙”,以及用汉白玉雕成的蟠首散水。此前城墙高五米,后城墙高数十米,直径百米,茔城前面建筑有一个方形的城台,上为明楼,其下面则是用砖石砌成的券顶通道。在其楼内“恭睿献帝之陵”碑安方至此,大门两旁陈列着为其墓主所精心制作的碑文。城台的前面,放立着用天然巨石材质刻化的五供台和两只石柱名为望柱,此柱顶部分别放立着两只圣兽用来镇邪。从整体的风貌来讲,中国的古代皇室建筑相比与国外来讲从形式上与建筑制度的要求要大于功能与装饰的应用。中国的皇室建筑无时无刻不与皇权联系着,无论是单一建筑材料的构成还是总体风貌所营造的一种氛围都以权力和所存在的意义来得以生动的体现。当然,也正是这种深厚的文化历史所沉淀的艺术气息,才赋予了其建筑披上了更为神秘而多彩的面纱,从此建筑中,可以看到一个时代在岁月的洗礼后所重现的当代文化与艺术的本质。在古代时期,古人认为皇陵的选址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从国家山脉的各个地区的各个山脉的不同延伸方向来看,东部呈东北向西南的趋势,而向西则呈显出西北向东南递进的趋势,相比于中部这片地区,群山从南和北向外延伸,东西处却又相对而立,节节以八形传递。结合中国大陆总体山脉格局来,东部有王屋,太行而西则内为六盘,外有吕梁而立。钟祥位列其大洪荆山之中,龙帝之墓恰巧有葬在钟祥的中心,位处该地之眼,处于郢中城北松林山,青山延绵,松柏常青,四季葱郁,属王气之所、帝王之幽宅。显陵的环境神奇美妙,青山绿水环抱陵园,玄宫枕山望川,负阴抱阳,如同天造地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吉壤和层层护卫的宏伟气势!明显陵的建筑设计因特定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民俗文化形成了许多自己的别具一格的风格和特点,在明代帝陵规制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极大的推动了以后在陵墓中的多变精巧同时又兼具文化特色的设计理念。而最为神秘的便是这一陵两墓相互依存的神秘地下玄宫,通过瑶台相连,其寓意也只能让后人猜测,难以妄下论断,神秘而美丽。
内、外明塘,是迄今为止已知明代陵寝中的仅此一例。该陵的格局与墓主的宗教信仰有着极大的联系。外塘取为名明塘与道教中的明堂读音相近,内明塘靠近"穴”的核心位置,不能过于宽敞,应"藏风聚气”。外明塘靠近外围的位置,宜宽阔不能狭窄,象征着长远发展的寓意。龙墓的设计的独到之出还远不止于此,此陵的大门其实有新旧两处,同时也暗示了该陵事实上是王墓重新再建重组成帝王之墓的一条十分关键的线索。新旧两门并不相对,这在传统的古代建筑中也是十分少见的。但这更加突出了明代的陵墓中山水相称的文化风格和理念。明显陵园内各建筑物的基础,大部分采用石雕台基,精刻纹饰,门券石大多用汉白玉刻龙纹贴面。石雕是一种历史十分悠久的艺术,在现在的建筑艺术中仍有着十分广泛的体现。明显陵的大部分材料选用石雕,一是石雕造型生动逼真,手法多样,风格细腻,能够给予人们一种十分具体的、能触摸到感受到的艺术形象,生动的突出了艺术家的情感与艺术。二是石材不仅在质量上有着十分的保障,更适合应用于建筑构件和装饰上,最突出的便是汉白玉石的运用,它是一种晶莹洁白的大理石,洁白光滑,内含闪光晶体,给人于纯洁无暇和庄严的美感。祭祀是陵墓中最重要的部分,陵墓建筑必须充分的满足祭祀特有的功能与文化。一是区域广阔,对祭祀的人流容量、活动空间、聚集疏散有着较好的优势。二是四面环山的格局不仅对帝陵的防卫和保护有着天然的屏障作用,而且,四面环抱的松林山更能激起天神地灵的联想,营造祭祀氛围。三是建筑的群体组合与帝陵的祭祀礼制相一致,如皇帝在礼制规定的时间亲自到山陵行祭时,除了随行的官员,地方驻军与陵卫还要着戎装在陵前跪迎,所以,明显陵的群体建筑能有效地容纳、疏散人流,做到了目的与秩序的统一。陵墓中有一种古代非常常见的小型规模的建筑叫影壁,其功能十分广泛,璧上的图案以及形状都有着不同的涵义和文化理念。这种影壁普遍分布在三个不同地方.其一是门外的影壁,与大门相对,相互依托,互相陪衬,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这种建筑在其他地区的文化遗产中也运用的比较广泛,不仅能增强整体构造的层次,还能为中心做配村,渲染出整体的大氛围。第二种是设立在门内的影壁。
门类的影壁正对门口,功能类似屏风,都能起到一种很好的隔断和分割空间的作用。这种影壁大多存在与明清时起期的住宅或大院中,通过功能与形式的搭配也能很好的起到一种独特的装饰作用。第三种是设立在门两旁的影壁。影壁的作用极其的丰富,从装饰是上来看,它不仅能为整个大格局进行点缀,同时也能让两边的大门显得气势恢宏,从文化上来讲,影壁在明代各个大大小小的寝陵都极为盛行,从现存墙体看,为琉璃仿木形式。上檐为瓦,下部是金刚座,正面为琼花图案。琼花据说是由牡丹花组成,分支的基础,根茎相绕,花卉装饰,名曰“琼华附叶”。背面的双龙图案形象生动,有藏龙卧虎之意。在明代帝陵中都有一条入陵的神道,其他地方的神道都是直的,但只有显陵在九曲御河桥中出现了弯折,形成了一条弯曲的龙行神道。一来体现出一种古代风水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因形就势。该陵神道同样在明代所有皇陵中以"龙鳞神道”所建成的寝陵,其内用石板所建,为"龙脊”,外以鹅卵石为"龙鳞”,再用牙子石收边,总称为"龙鳞道”。这种建造之法既简洁实用又大方美观同时又赋予了其深刻的涵义,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完美的与艺术和创新进行了不可复制的表现与统一。在该陵的城楼俯瞰全陵,草木丰裕而茂盛,弯弯曲曲的道路与花草丛生的绵延小河相互交错,相互缠绵,若仔细观察其内明塘,将其寓意为龙所衔之珠的话,那正全景则衍生出一幅"双龙戏珠”"阴阳并济”的风水宝地。由于显陵以其独特的环境风貌、精巧的布局构思、宏大格局、再加上其珍贵的文化与历史价值引起了文物保护与研究专家的极大的兴趣与重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的丰富多样,结合该陵的原始建筑和环境风貌,陵寝无论是整体结构的完整性,还是文化内涵丰富性,都保存与传承的十分完好,为中国帝陵的瑰宝。
参考文献:
[1]曾艳.大礼仪与明显陵[J].(改革与开放),2006.02.
[2]冯道信.明显陵与世界文化[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3]李雪松.话说明显陵[J].中华文化画报,2011.10.
[4]侯贺良.神奇明显陵[J].金桥,2012.07.
[5]邵蓉蓉.浅析中国古方圆设计思维[J].中外建筑,2015.3.
[6]荆楚学刊.荆楚学刊2014总录[J].荆楚学刊,2014.12.
[7]刘满中.明显陵设计与建造中的楚文化因素探议[J].美术观察,2015.04.
[8]张健.高精度变形监测预警系统在明显陵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5.
[9]郑艺鸿.明皇陵石刻宦官及服饰考[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0.02.
[10]吴晓.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原真性与完整性的保护与阐释[J]:中国文化遗产,2016.05.
[11]胡家全.明显陵《皇考恭穆献皇帝睿功圣德碑》碑文考异[J].荆楚学刊,2014.12.
作者:李俊锋 安琪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