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海洋工程专业人才的培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一)明确专业发展定位综合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办学情况,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办学定位有两类。一是以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代表的一流船舶类高校,其教学与科研水平始终站在船舶行业前沿,主要是为船舶科研院所和设计单位培养掌握船舶性能与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的船舶设计与研究专业人才;二是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院校,结合现代船舶生产实际,以船舶建造工艺和船舶生产设计为主的现代造船技术为重点开展教学,为造船企业培养掌握现代造船技术的专业人才。根据重庆交通大学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大学逐步转变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其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坚持“行业需求、学以致用”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专业软件应用能力、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以“立足内河、面向沿海”为服务面向定位,培养重点掌握现代造船技术并适应船舶工程及海洋工程发展趋势的专业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师,不仅能讲授相关专业知识,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应该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一方面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重点引进和培养在专业领域影响大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以提高专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鼓励现有教师采用企业锻炼、兄弟高校进修、行业交流、出国访问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特别是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带薪实习1—2年,完成1—2艘实际船舶的生产设计或工程建造。同时建立一支稳定的企业工程师兼职教师队伍,让更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直接担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
(三)优化理论教学体系优化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注重工程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师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经过多年建设,重庆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得到了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在具备普通工科专业特点的同时,兼顾本专业的行业特色,从加强基础理论、拓展专业知识领域、注重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培养要求出发,形成了专业基础牢固、专业知识领域宽泛、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理论教学与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办学定位,在船舶性能、船舶结构、现代造船技术三大课程模块中突出现代造船技术课程模块,在船舶建造工艺、船舶焊接、船用材料、造船CAD/CAM等传统模块课程基础上,增设船舶生产设计、船舶舾装、船舶涂装等现代造船技术模块新生课程,并开设相应的课程设计,保证学生充分掌握现代造船技术,以满足造船企业的用人需求。
(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实验教学针对当前学校本科教学实验资源,结合船舶与海洋工程的课程特点,减少船舶原理和船舶结构课程中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和课程设计的比例,并适当设置开放型和研究型实验。同时加强实验室软硬件设施的配备,重点购置与现代造船技术课程模块相关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设计与分析软件和物理模型仿真船舶建造流程实验室,培养学生船舶设计软件和船舶建造的工程应用能力。建立船舶与海洋工程软件专业教室,配置数量足够的船舶生产设计软件,实行全天开放,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熟练掌握生产设计软件的应用。
2.专业实习充分利用学校的地域优势,促成学校与长江沿岸及重庆地区骨干船舶建造企业创建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协同合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校企各方在实习基地建设中受益。考虑到校外实习基地的实际容纳能力、安全性与可操作性,采用校外实习分批次、校外与校内实习相结合等多层次、多元化的实习模式。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学生按照各自的培养方向与兴趣爱好到船厂完成校外实习;校内实习采用仿真模型拆装测绘、视景仿真演示、关键零部件制作等方式进行。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实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达到素质与能力同步培养,而且能够使学生迅速、全面地了解船舶建造的整体过程,同时增强专业认同感与责任感。
3.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选题注重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教师从船厂的实际船舶设计与建造工程中拟定毕业设计任务供学生选择,所有毕业设计选题全部来源于船厂的工程实际。毕业设计选题与学生签约单位的实际状况紧密结合。经与就业单位协商,率先采用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即学生在签约单位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涉及签约单位的工程实际。由签约单位与学校各出一名老师作为其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两名导师共同指导完成毕业设计,从而使学生受到的训练更加有针对性,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营造一种职业氛围,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生积极响应,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五)产学研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在市科委和市教委的支持下,重庆交通大学以创新机制与重庆泽胜投资集团造船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区金渠企业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共建“重庆市特种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成立完全市场化运作的“重庆海翔船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工程中心的市场化载体。公司依托重庆交通大学开展船舶数字化生产设计和对外技术服务,重庆交通大学依托公司开展成果转化和市场开拓。同时以工程中心为载体,吸纳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与企业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设计项目。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在市科委引导下,成立“重庆市船舶工业产学研战略联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重庆船舶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体系。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在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大学生实践教学与就业基地”、“研究生流动工作站”,聘请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作为实习辅导员,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作为研究生指导教师,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平台。重庆交通大学还在校内建立了“工程师教学指导工作站”,聘请企业工程师指导学生开展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将企业的生产实践经验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校企联合专业委员会”,让企业专家参与学校专业发展方向定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将企业的技术需求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为学校培养行业适用人才提供了保障;建立“校企联合教学团队”,分别对学校的学历教育和企业的技能培训、成人教育开展合作教学,达到了理论与实践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教学效果。
二、结语
通过对当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研,本文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以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及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在专业发展定位、师资队伍建设、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了探索与实践。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形成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机制,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作者:王智祥雷林 赵藤单位:重庆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