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信息化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信息化的发展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手段。本文分析了在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针对一些问题积极开展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培训方式;途径选择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农业信息化是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与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结合,在农业领域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的方法,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的衔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为农民与市场牵线塔桥,降低农民盲目选择的问题,推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1农业信息化背景下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
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不同点在于,个人素养、专业技能、选择生产经营模式等方面。新型职业农民要具备一定学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要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思维。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高度重视的主要问题
2.1把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心新型职业农民在当今社会要大力发展,并不是只有高学历,才能使自己富裕起来。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科学有效的培训,对新型的职业进行讲解,把握好重点,可以用转型好的农民进行讲解,利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不能只做表面工作。
2.2遴选和扶持好培养实施主体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写入教科书,在教科书的学习上由于人员文化程度、专业技术水不一样,也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在这种大环境下,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农民能不能接受所培训的内容,文化程度只是一方面,还要考虑培训的主体因素。在实际当中,我们可以考虑从专职业院校中遴选一部分学校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抓住教学的重点,制定学习计划、制作多媒体课件、构建网络平台、有问题可以在网上直接回答、做好毕业考核和技术资格证书,为了支持地方建设,国家拿出专门经费进行重点扶持,可以及时帮助和解决问题。
2.3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推动力农业信息化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扶持下开始的,是国家信息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过程中存在农民意识薄弱、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技推广人员紧缺等问题,要不断优化农业信息化服务和发展方式,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在适应新问题的同时,能给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动力。
3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策
3.1准备要充分国家为了更好地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在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专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用的通知》,而且这个方案在实际中也在不断改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一个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想要得到进步,就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2积极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队伍整体素质大部分农民还停留在“想要我学”的状态,自我提升的学习精神和不进则退的竞争意识缺乏,因而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要引导、帮助新型职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知识,着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在市场信息、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的能力,让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广大农民学习和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技能,新型职业农民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偏少,从事农业的农民因基础知识方面薄弱,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的能力较差,需要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参与其中。例如在大学生村官经验基础上进行新探索,充分发挥院校、院所的科研与教育的力量,培育出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新型职业农民。
3.3制定有效培训计划当教学的重点,制定学习计划、制作多媒体课件、构建网络平台,有问题可以在网上直接回答、毕业考核和技术资格证书等这些环节都准备好时,就开始执行,为了更好地展开要提高思想认识,统一配合,职责分工明确、步调一致。在选择受训对象的时候,各村要做好思想工作,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的计划。
3.4打造和构建学习平台与资源库在教学方案制定上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只注重理论的学习,培训要做到通俗易懂,还能减少学习的时间,保证学习质量。对于一些最基础性的知识,只要有人想学习,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补充,保证学习人员能够学到相应的知识,对学习中出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3.5完善教育师资建设,改变培训形式落后的局面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没法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实现,必须通过与农业院校和农业机构合作来达到教育目的,完善教育培训教学设备设施,着重培养农业类教师和机构的建立,结合视频、音频、动画等方式,尽可能让农民更加直观了解农业专业知识。
4结语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进入新阶段,农业信息化发展培养出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满足了城镇化的需要。在农业信息化背景下,能进一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操作水平,从而满足新时期我国社会的具体发展需求,对推动新农村建设和谐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是兴农、富农、惠农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勇,王伯炯.关于新时期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4(02):572.
[2]庞建敏.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有关问题的思考[J].工业B,2015(46):177.
作者:李林丽;李文文;刘爱月 单位:德州市农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