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路径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报告界定了我国社会发展新方位,判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并提出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特征的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战略涉及产业结构、生态保护、精神文明、基层管理、脱贫致富等多个领域,必须进行教育扶持、制度扶持、金融扶持、科技扶持、人才扶持等多种机制扶持,通过完善土地制度、建立部门合作、工业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等,消除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面临的阻碍,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机制选择
党的“”阐释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40年来,虽然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极大改善,但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来讲,农业仍是“四化”同步发展的短板,1针对“三农”问题,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把“三农”问题提升到了战略层次,为农村、农业、农民今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前进方向。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了“三农”发展新要求,这对“三农”发展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契机。挑战表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期性、复杂性;契机是指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空前加强,“三农”发展的障碍会得到进一步清理。
一、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机制的制定和实施既要依据社会发展阶段、“三农”发展特点,又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服务国家现代农业战略格局,打造多元支持、多层帮扶机制,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系统优化,形成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实现“三农”由“输血”到“造血”的改变。教育扶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长期“二元结构”形成的思维方式广泛存在。扶持农业、农村首先要教育农民,让他们树立致富信心、培育学习动力,主动接受农业科技教育。其次,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提升乡村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学质量和教育环境,补贴农民教育支出,减轻、消除农民教育资金压力,阻断贫困现象在代际间传递和二次返贫现象。制度扶持。制度具有稳定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特征。制度扶持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首先要排查、废除歧视“三农”,不公正对待“三农”的规章,为制度扶持农业发展扫清障碍。然后,废旧立新,补齐制度短板,如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免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最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2建立农业企业税收优惠制度、农产品风险补贴制度、农业低息贷款制度、农业合作和农机补贴制度等。科学总结扶持“三农”发展相关机制的经验,及时将其转化为制度成果,创新制度保障。金融扶持。长期的工农业“剪刀差”致使“三农”发展陷入资金匮乏的境遇。金融扶持“三农”发展过程中,资金问题是重要一环。朱四海认为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一是参与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分红的资金,二是面向工商企业收取的生态建设基金,三是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财政性资金。3此外,国家应鼓励银行等金融企业为农业发展提供金融信贷支持,降低农业贷款审批门槛、减少贷款申请程序、延长偿还日期、降低贷款利率,并以农业财政资金补助农民贷款利率。发展“三农”保险业务,提高农村农业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科技扶持。工农业科技落差巨大,科学技术在农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绿色农业投入品严重短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防灾减灾、农产品加工增值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成果明显不足。4科技扶持的有效实施,一方面要发展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制动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力在短期内实现质的飞跃,分享人类科技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在农业化工领域实现突破,提高农产品抗病性、抗倒伏性,提高农药化肥安全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绿色的农产品。满足消费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放心食品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才扶持。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农业人才在深入农村、研究农业、帮扶农民过程中,以他们的热情和专业实实在在帮助解决农民现实问题,无论教育、制度、金融、科技都需要人才发挥作用。没有人才资源的参与,就无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难点
(一)土地制度无论是在革命、改革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土地问题一直都是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是我国农业的核心问题。当前,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农业生产力不断进步,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法制化、规范化和规模化要求,农业现代化面临发展障碍。一方面,随着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发展,工业用地需求增加,耕地红线面临突破的危险。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必须实现规模经营达到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靠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是提质增效的有力手段,而土地分散、家庭经营却不利于这些。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多元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多个领域,并且各战略目标之间相互交融,多元化的总要求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完成提出了更严峻考验。如果只是一般性的平均发力,会产生“事半功倍”的低效率;反之,紧盯某些领域易引起“矫枉过正”。这就要求“工业反哺”的过程中既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系统性,统筹协调,善抓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牵住关键环节的“牛鼻子”,又要运用辩证思维,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树立“短板意识”,不忽视问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气候类型复杂,民风民俗差异大,农业在各省产业占比中份额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不一。这也要求我们立足区域实际,具体分析出现的问题。多元目标的实现顺序不会一致,但并不妨碍最终目标的实现,目标的多元不否认路径的多元。
(三)劳动力流动流动人口问题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大量农民进城务工,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短缺,给“三农”自身“造血”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背井离乡,为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和重大牺牲,长期以来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权益保障。不仅收入较低,而且存在工资发放不规范、恶意拖欠等问题。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维权意识不强,同时,制度保障不完善,即使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权之路也异常艰难,对于他们来说,机会成本损失大。不仅这一代人,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问题也引发关注,贫困现象代际间传递的恶性循环尚未完全解决。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
完善土地政策、法律保障,明确权责。构建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增效提量、增产提质,实现乡村振兴,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在政策上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建立有利于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突破旧体制的藩篱。并用法律来保障政策的有效运作,保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果。规范土地流转流程,制定和完善农业合作合同制度,促进工农协调,鼓励创新发展农业合作社,将工业反哺农业的措施纳入经济运行法律监管体系,既为工业反哺农业提供法律支撑,又可做到依法反哺、科学反哺。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协调相关部门合作。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推进不是农业部门独有的责任,它还涉及工业部门、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社保部门、金融部门等。需要多部门合作、多领域协调,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沟通,增加消耗和损失。这就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由农业部牵头,联合各职能部门组成专门的委员会领导机构,分配权责,对工业反哺进行有力支撑支持,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实现现代化从而服务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工业的一味地奉献“三农”,一定程度上讲,是在补偿早期农业为工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是服务于国家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工建农”工业以科技、经济等优势反哺农业,农业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工业,实现互利双赢。在反哺农业的过程中工业因更多的关注农业——这个长期被忽视的领域,从而获得新的发展,新发展迎来新机遇和更进一步的城市化,最终在双方产业互动、优势互补中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实现工业、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盛开.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J/OL].调研世界,2018(06).
[2]中国农业新闻网.《报告(全文)》[EB/OL].
[3]朱四海,熊本国.工业反哺农业实现机制刍议[J].中国农村经济,2005,(10).
[4]王书华,郑风田,胡向东,冷杨,程郁.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科技论坛,2018(06).
作者:李自强 单位: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