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碳酸盐岩的发现及意义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南方国土资源杂志》2015年第五期
1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
憧舍兰木组上段碳酸盐岩属于内源沉积岩,通过岩石薄片鉴定的结构构造和宏观特征,可将岩石大体划分为泥晶—微晶灰岩、颗粒灰岩和生物结构灰岩三大类。各类灰岩特征如下:(1)泥晶—微晶灰岩:包括泥晶灰岩、微晶灰岩、粉晶灰岩、泥质灰岩和泥灰岩等几种岩性。岩石灰—深灰色,薄—中层状,微粒或泥质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60%~80%),普遍含微量生物细碎屑,另含1%~2%的石英和长石陆源碎屑。该类岩石常与薄层泥岩、粉砂岩呈互层产出,憧舍两侧区域的兰木组上段上部层位常见。(2)颗粒灰岩:包括砂屑灰岩、鲕粒灰岩、生物屑灰岩等几种岩性。岩石大部分为浅灰色,中—厚层块状,碎屑结构、粒状结构或鲕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亮晶方解石(70%~85%),含0.5%~1%的石英和长石等碎屑,普遍含有孔虫生物化石。该类岩石主要出现于以憧舍为中心的兰木组上段中部及上部层位,是构成憧舍碳酸盐岩台地的主要岩性。(3)生物结构灰岩:可分为藻纹层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两个小类。
藻纹层灰岩:有藻纹层灰岩、藻条带灰岩、藻粘结灰岩等几种岩性。岩石深灰黑色,薄—微薄层,条纹波状起伏,密集叠置(照片1),显微鳞片泥质结构或微粒结构,含方解石(40%~50%)、粘土矿物(20%~30%)、绢云母(15%~20%),古生物以藻类为主,次为海百合茎等碎屑,另含2%~5%的石英粉砂。该岩石常与钙质泥岩形成韵律层,常见于憧舍两侧的兰木组上段的中上部。生物碎屑灰岩:包括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砾状或砾块状灰岩等岩性。岩石呈浅灰色,中—厚层状,层面凹凸不平,富含海百合茎、双壳类、珊瑚和藻缠绕、藻粘结等化石集合体,含量50%~90%不等。大部分化石破碎,部分完好,大小混杂堆积,分选性差,并被砂泥物质胶结,宏观特征具生物浅滩特征(照片2)。该类岩石厚1~2m,仅见于憧舍一带兰木组上段下部的第一层灰岩中,分布极为局限。综合上述岩性特征分析,形成以下初步认识:①憧舍兰木组上段碳酸盐岩岩性主要为颗粒灰岩、泥晶灰岩和微晶灰岩,缺少白云岩,水平层理发育,无交错层,生物主要为窄盐度的双壳类、珊瑚和有孔虫,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为浅海陆棚环境,其中憧舍一带以碳酸盐岩为主,岩石颜色浅,粒度粗,成分纯,为浅海碳酸盐陆棚,并具碳酸盐台地特征;憧舍的东西两侧由于碎屑岩逐渐增多,则过渡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交替沉积的混合型陆棚环境。②憧舍碳酸盐岩的底部出现一层浅滩相的生物碎屑砾块状灰岩,说明憧舍碳酸盐岩是在浅海陆棚中的水下高地(或隆起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水体浅,有利于各种生物的堆积,形成生物滩。同时也说明当时的憧舍一带就是碳酸盐岩的沉积中心。
2碳酸盐岩价值意义
(1)广西三叠系碳酸盐岩主要出现于桂西下三叠统马脚岭组、北泗组和罗楼组,最大沉积厚度约1000m,是在桂西地区晚古生代孤立碳酸盐台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成为孤立碳酸盐台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覆盖于该碳酸盐岩之上的碎屑岩所含古生物化石的时代分析,说明桂西地区三叠系台地型碳酸盐岩在中三叠世初期均全部消亡。田阳憧舍一带碳酸盐岩是在中三叠世晚期浅海陆棚基础上重新形成的台地型碳酸盐岩,不但形成的地理位置和沉积环境十分特殊,而且是广西兰木组层位最高、厚度最大的碳酸盐岩,为今后深入分析研究广西田阳至田东一带中三叠世古地理古构造环境,以及碳酸盐岩台地的形成与消亡时期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2)据何炎、蔡连铨(1991)报道,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广西勘探开发指挥部在百色盆地油气勘查时,于田东上法地区深部钻孔中发现存在中三叠统碳酸盐岩,且是良好的储油层。据灰岩中大部分有孔虫化石时代分析,该碳酸盐岩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晚期。笔者认为,田东上法地区地表以下的碳酸盐岩与田阳憧舍一带碳酸盐岩很可能属同一时代的碳酸盐岩。
作者:王建辉 刘兰玉 庾慧敏 白晓 单位: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