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风电场建设对林业发展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项目建设对林业影响的特点
1.1少批多占林地仍然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事实上,调查发现2009年以来风电场建设少批多占林地8.8200hm2,主要为临时道路少批多占林地和边坡堆填超范围。主要原因有:①风电机座在安装过程中,大型吊装设备作业距离长,造成实际使用林地面积超过审批范围;②临时道路未进行专业设计,所有路段均按同一宽度报批,实际使用过程中,大型运输车辆转弯路段需要更宽路面导致多占林地,或部分实际使用路段与审批线路不一致;③风电机座开挖、临时道路修建过程中,弃土、弃渣未集中堆放,甚至直接推在山坡下,造成少批多占。
1.2临时使用林地未及时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第十七条规定:临时使用林地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并不得在临时占用的林地上修筑永久性建筑物;占用期满后,用地单位必须恢复林业生产条件。调查发现,2009年以来风电场建设未及时恢复的林地2.3461hm2。主要原因有:①风电项目运营期间,必须对风电机座进行维护、保养,并进行日常巡查,临时道路不可能完全恢复;②临时道路便利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已成为村民的日常便道;③临时道路部分路段为岩石裸露地,恢复林业生产条件困难;④风电项目多在沿海,风沙较大,自然条件相对较差,森林植被恢复难度较大。
1.3林地开挖导致水土流失《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风电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①部分项目施工单位未能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方案,挖、填土未建挡土墙和截排水设施;②施工开挖的土石方未集中妥善堆放;③临时道路修建时,部分施工单位采用爆破山体的方式,导致土石覆盖周边植被,造成山体及植被破坏。
1.4森林防火防疫压力加大风电项目道路的建设,提高了风电运行区域的路网密度,增加了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导致破坏林地现象的增加,如群众偷采矿石以及破坏森林植被养殖海产、晾晒海带等。人为活动的增加,提高了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机率,加大了工程建设区的防火防疫压力。
2项目建设影响的防治对策
2.1提前介入,优化项目选址的科学性严格审查申报的风电场建设项目,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规定,把好准入关。选址前期,林业部门要提前介入,优化使用林地,特别是少使用沿海基干林带林地;不可避免要使用沿海基干林带林地的,要避开泥岸、沙岸岸线类型,尽量使用岩岸类型。同时,对建设项目进行生物多样性评价,尽量减少对沿海防护林等重要生态区位造成影响,尤其是要尽可能避开生态脆弱区域、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鸟类迁徙路径和栖息地。风电道路的用地首先考虑已有乡间道路,其次结合乡村道路、防火道路进行报批,在部分居民较集中的区域将临时道路改为永久报批。
2.2科学规划,协调林地利用与保护的关系项目建设过程中适时进行林地景观恢复设计,以建设促恢复,以恢复保建设,形成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开发建设单位各负其责的共同建设生态林业的局面,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做好预案,发现需要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及时报告当地林业部门,进行妥善处理。
2.3强化管理,减少对周边林地的破坏风电场建设项目施工中,要优化建设时序、合理安排工期。由于风机基坑、建筑物基础和线缆埋设沟开挖等工序产生较多疏松裸露的开挖面和临时堆土点,应集中力量,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强度流失时段。要避免在水蚀或风蚀强度较大的雨天或大风天施工,减少水土流失。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尽量减少施工占地,减少破坏地表植被面积,保护地表原生植被和结皮。加强施工管理,在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设置警示牌,加强植被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防止施工车辆、人员随意碾压、践踏、破坏施工范围以外林地;加强对施工运输车辆的管理,禁止在周边林地上随意开辟道路行驶,减少对植被的碾压破坏。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增加巡查次数,对违法占地、破坏森林植被的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2.4做好设计,确保临时用地及时恢复项目业主要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施工结束后的临时用地要及时进行覆土平整和植被恢复,恢复林业生产条件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督促业主聘请有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对机座周边及临时用地进行造林绿化设计、施工和监理,树种选择要以常绿阔叶乔木树种为主,多用乡土树种,选择适当的乔木、灌木、草本以丰富景观效果。对未能及时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业主,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森林植被恢复的成效。
2.5开展监测,为科学发展提供正确决策风电项目建设不仅影响林业生态环境,对周边植被和生态、生物多样性和鸟类迁徙及栖息地等也有影响。建议制定项目影响生态环境的跟踪监测方案,申请国家、省、市的科研经费支持,设置定位监测点,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作为课题长期系统监测和研究,得出更为权威的数据,为科学发展提供决策。
作者:朱洪如肖君岳新建黄贤松王如均万晓会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